高中地理-水循环--高三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705852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水循环--高三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水循环--高三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水循环--高三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水循环--高三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水循环--高三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水循环--高三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水循环--高三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落实考纲要求,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考纲要求”“考纲解读”“考法”学生了解让学生了解考向,激发学生兴趣预习反馈用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简图复习提问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和主要环节。学生回答、绘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通过回答、绘制强化对水循环各环节的认识和水循环过程的理解,既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空间上来认识水循环,也有利于学生对三种水循环进行比较和区别考法1 熟悉环节及影响因素教师通过纠错、讲解分析,启发学生地理思维:【典型例题1】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结合图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分析该地地下

2、水资源丰富的原因。(6分)【归纳总结】影响下渗的因素:思考、回答学生陈述判断理由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分析显示问题考法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教师通过思维模型,启发学生分析:【画图】画出下列情况下,大雨后某河流径流曲线a流域内植被破坏前、后。b城市化前、后c水库修建前、后(水库下游)d围湖造田前、后(湖泊下游)e流域内大面积修梯田前后【真题训练1】(2016全国卷)【典型例题2】(2017全国卷I)【归纳总结】影响蒸发的因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小组代表发言;尽量让其他小组不要过于重复,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分析深化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认识,并通过案例讨论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

3、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考法3 径流量(盐度/含沙量/湖泊沼泽形成等)变化【教师通过思维模型,启发学生分析:典型例题3】(2014全国卷)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归纳总结】径流量大小取决于“收”“支”。影响“收”因素:影响“支”因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小组代表发言紧扣水循环的环节,引入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深度探究】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以下现象的成因。1.兰州至河口段流量变化原因。2.黄河入海口泥沙沉积量与下列情况的关系。3.读“咸水湖和淡水湖成因示意图”, 分析青海湖湖水高盐度的原因4.分析土壤盐碱化的自然和人为形成

4、原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小组代表发言紧扣水循环的环节,引入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总结分析高考题的出题特点,讲解怎么把基础知识与相关问题建立连接?听讲梳理知识与问题的连接,突出重点,让学生体会从课本学习如何到处理问题 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看,高中前两年的学习,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较扎实;从能力看,应用基础知识及读图能力较差。结合学情及教学重、难点,确定的学法如下:1. 自主构建法,学会梳理教材,把握知识点。2. 学会发现地理问题,解决问题。3.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交流。4. 高考题实例分析,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能力

5、。效果分析本节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师生、生生互动、积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对水循环原理有了更深刻认识,学会了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能够从情景中分析出我们想要的答案。审题能力和组织答案的能力有了提高。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部分教学内容是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先阐述水循环的概念,接着说明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其中教材所附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思考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最后教材结合实例说明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水循环的各环节;能够区分水循环的三种类型;能结合案例分

6、析,说明水循环促进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认识水循环原理:熟悉环节及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径流量(盐度/含沙量/湖泊沼泽形成等)变化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兴趣。评测练习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当需要时,又可以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图1为某海绵城市的道路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回答第12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路面相比,雨水口要下沉;B可将路面雨水引入树池进行消纳;C绿化带与两侧路面高程保持一致;D人行道要尽可能的采用

7、透水铺装;2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削减各季节城市河流流量;修复城市的生态环境;破解雨天“城中看海”现象ABCD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流经俄罗斯联邦及哈萨克斯坦,注入里海,全长2 428 km,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为欧洲与亚洲的界河。读图完成34题。3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A雨水 B地下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高山冰雪融水4乌拉尔河不同河段流量状况有明显差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源头到河流下游流量逐渐增加B至河段汇入支流多,下渗量小,河流流量大C至河段降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变化小D至河段蒸发量逐渐减少(2015全国卷I)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

8、、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5.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6.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7.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11.洞庭湖位置图。说出图示地

9、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10分)课后反思本节在高考中备受青睐,每年不出题,选择、综合形式都有,占分多,分析能力要求高!所以平常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所以我在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1. 我采用的复习模式是:复习回顾+实践应用+变式训练+高考链接,有理论,有实践,让学生在牢记“双基”前提下提高应用能力。2. 教学中层层深入,理清思路,重在能力培养。3. 课上充分讨论、展示,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上课,我都会阅读大量的资料,认真准备。但是,由于本人能力所限,本节课还无法做到十分完美。课程分析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

10、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对此,我解读如下:【考纲要求】高考要求: 1.学会用水循环理论解释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考查的切入点以热点区域或时事图表资料为主。3.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水循环的环节及河流的补给形式,并且往往和气候结合起来。【高考命题趋势】多以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流域图等为载体,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学习目标】1.通过试题的情景(区域图等),认知区域特征。(区域认知)2.通过探究实例问题分析,学会运用水循环原理多角度综合分析,培养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综合思维)3.通过探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后果,树立和谐的人地观。(人地协调观)4.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培养综合分析区域性环境问题、成因及其对策的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