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化旋浮铜冶炼和无氧化还原精炼工艺研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703227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强化旋浮铜冶炼和无氧化还原精炼工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超强化旋浮铜冶炼和无氧化还原精炼工艺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超强化旋浮铜冶炼和无氧化还原精炼工艺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超强化旋浮铜冶炼和无氧化还原精炼工艺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强化旋浮铜冶炼和无氧化还原精炼工艺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强化旋浮铜冶炼和无氧化还原精炼工艺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强化旋浮铜冶炼和无氧化还原精炼工艺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名称:超强化旋浮铜冶炼和无氧化还原精炼工艺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完成单位: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南大学,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完 成人:周松林,姚素平,刘卫东,葛哲令,陈迎武,周皓,谢错,陈 卓,张士庆,赵金元,梅炽,胡松,殷庆飞,袁剑平,杜微微 推荐奖种:科技进步奖项目简介:闪速冶炼是世界最先进环保的铜冶炼工艺,但其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 长期被国外垄断,我国企业不断地花费大量外汇从国外购买技术和关键设 备。而且,随着现代铜冶炼向着更强化、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闪速冶炼 问题也不断地暴露出来,如反应不好、生产效率低、脱

2、杂能力差、能耗高、 吹炼冶金数模尚未建立,无法实现生产过程在线控制等。另外,粗铜火法 精炼自问世以来,一直采用氧化还原理论和工艺,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突 破,该工艺效率低、能耗高、污染大。可见,现有铜冶炼整体工艺的效率、 能耗、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着冶炼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祥光铜业45万吨铜冶炼工程是山东省重点工程,也是世界上单系统产 能最大工程,面临着引进国外技术设备或自主研发的选择。本项目通过自主开展工艺理论研究、计算机仿真、关键设备研制、工 业试验等,开发出一套完整的超强化、低能耗、环保好的铜冶炼(熔炼、 吹炼)和精炼新工艺体系及核心装备。实现铜冶炼和精炼的理论、工艺、 装备重大创新。1、创造

3、性提出“粒子碰撞”理论,开发出超强化旋浮熔炼和旋浮吹炼新 工艺。实现了超强化、大产能、低能耗、环保好的现代铜冶炼目标。2、根据旋浮冶炼“旋风、脉动、碰撞、料外风内”的特点,开发出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旋浮熔炼和旋浮吹炼工艺的关键设备一旋风脉动喷嘴等。3、根据旋浮冶炼过程原理,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旋浮冶炼冶金 数学模型,并以此冶金数模为基础,开发出旋浮冶炼生产过程计算机在线 控制系统,世界首次实现了旋浮智能冶炼和自热冶炼。4、突破传统火法精炼的氧化还原理论,创造性提出火法精炼新理论, 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氧化无还原火法精炼新工艺。取消了工业生 产上的氧化和还原两个作业过程,实现了还原天然

4、气的零消耗,缩短了流程、 节约了能源,而且彻底解决了传统火法精炼普遍存在的黑烟污染世界难题。铜冶炼能耗150Kgce/t作业率98%,铜回收率98.4%,硫回收率99.2%, 投料量350t/h,烟尘率5%以下,精炼时间1小时内,还原天然气消耗为零, 主要技经指标优于世界先进的美国同类冶炼厂。项目在祥光铜业应用三年 多来,新增铜84.6万吨、酸260万吨、产值674亿元、利税约80亿元。节 省标煤13万吨,节省技术和喷嘴费3658万欧元,节省工程总投资21亿元。项目的成功应用使祥光铜业的冶炼产能达到45万吨以上,一举成为目 前世界上单系统产能最大、环保最好、最节能的先进铜冶炼企业。不仅打 破了

5、国外长期对先进铜冶炼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封锁垄断,而且比国外 更先进、高效、节能、环保,使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冶炼技术处于 世界领先水平,提升了中国铜冶炼的核心竞争力。项目获授权知识产权26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中国发明专利7项,实 用新型专利1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制订国家标准2项。通过了山东 科技厅组织的院士专家成果鉴定:整体技术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技术适用于铜、镍、铅、金等冶炼,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目前, 项目技术已在两家大型铜冶炼厂推广应用,已与国内外3家大企业签订了设 计合同和技术合作协议。前三完成人贡献:(1) 周松林,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项目的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 理论

6、研究、工艺开发、设备研制、工业性试验、产业化实施应用等全面工 作,是项目核心技术的专利发明人,对创新点1、2、3、4作出了重大贡献。 投入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0%。(2) 姚素平,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项目负责人,提 出技术开发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步骤,参与项目总体技术方案的制定,组 织项目产业化工程设计工作,对创新点1、2、3、4作出了重要贡献,投入 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到本人工作量的80%。主编了包括该技术创新内容 的国家标准铜冶炼厂工艺设计规范GB50616-2010。3、刘卫东,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参与项目的理论研究,负责项目 的工艺开发、设备研制、工业性试验、产业化应用实施等具体工作,是项 目核心技术的专利发明人之一,对创新点1、2、3作出了重要贡献。投入 该项技术研究工作量占到本人工作量的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