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七中集团2020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教师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69882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攀枝花市七中集团2020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教师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攀枝花市七中集团2020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教师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攀枝花市七中集团2020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教师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攀枝花市七中集团2020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教师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攀枝花市七中集团2020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教师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攀枝花市七中集团2020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教师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枝花市七中集团2020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教师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攀枝花市第七中学2017级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新知巩固:一、诗歌鉴赏之意象一、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二、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一)、送别类意象:杨柳 、长亭 、南浦 、酒、白云(二)、思乡类意象: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捣衣、小楼(三)、愁苦类意象:梧桐、芭蕉、流水、寒蝉、落花、黄叶、杜鹃(子规)、芳草、鹧鸪、哀鸿、哀猿、夕阳、细雨、秋天、秋风、西风。(四)、抒怀类意象:菊花、梅花、牡丹、莲花、松柏、竹、南山(五)、爱情类意象:红豆、红叶、莲子、连理枝、比翼鸟、鸳鸯(六)、战争类意象: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

2、、羌笛、阳关三、应考锦囊 1、常见提问方式: (1)诗中通过什么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结合全诗分析XX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3)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 (4)请分析诗中XX形象。2答题规范: 这首诗选用了、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这一意象的作用是:;。四、景物描写的作用:点明时令、地点; 交代背景; 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烘托情感; 推动情节发展。五、考题演示 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问:诗的前两句选用了什么意象,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什么寓意?答:选用了夜晚、秋风、汉关、塞云、

3、边月、西山这些意象,(步骤一)描绘了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战事的担忧,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步骤三)二、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一、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二、答题步骤步骤一: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步骤二: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分点说明、概括)。步骤三: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诗(词)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三、考

4、题演示 访隐者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问: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答:这是一个超脱尘外的隐者形象。(步骤一)通过描写隐者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自酿自饮的隐逸生活,(步骤二)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步骤三)三、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即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一、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词)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2这首诗(词)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词)句具体分析。3某联(句)描写的某物

5、有哪些特点? 4这首诗(词)中的某物具有什么品格?二、答题步骤步骤一:总结概括出诗(词)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步骤二:结合诗(词)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步骤三:结合诗(词)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情感、理想。(第二、三步经常合在一起来组织答案)三、考题演示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裴潾注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注 裴潾:一生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问:本诗塑造了白牡丹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 答:本诗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

6、幽雅高洁却备受冷落的形象。(步骤一)诗中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从侧面衬托出一株冰清玉洁、洁身自好却备受冷落、孤独凄清的白牡丹形象。(步骤二)四、诗歌鉴赏之意境一、 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情景交融的境界。二、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宁静、宁谧、安宁、安祥、祥和3、美丽、繁丽、绚丽、绮丽、优美、繁华、明媚、繁盛、明丽4、苍茫、苍凉、悲凉、辽阔、开阔、雄阔、雄浑、慷慨、激昂、热烈5、朦胧、素雅

7、、素淡、淡雅、迷离、凄迷、凄凉、荒凉6、萧条、寂寥、冷落、清冷、暗淡、冷寂、萧索、肃杀、荒芜7、自然、纯朴、淳朴、清新 8、空灵、渺远三、应考锦囊。1、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这着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答题格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画面,营造了一种( )氛围,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四、考题演示: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初春景象图:春天阳光

8、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意境明净绚丽、恬静优美(或营造了一个明净绚丽、恬静优美的意境氛围)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定居草堂后的愉悦闲适的心境,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步骤三)。实战演练:一、考查意象和感情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11分)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释:【1】树杪:(mio)树梢。(1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E.“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所用手法所抒感情与此相同。【答案】C、E。【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C项,“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理解有误。“井”即市井,此处指山城住户。“万井”指千家万户。应理解为“千家万户出现”。E项分析写作手法

10、和感情。本题要抓住关键“鸟雀之声”“思乡”分析。“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是写莺啼报春。(2)、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两句诗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答案】运用意象:王诗选取“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舟市” “山桥”“行人”等意象(步骤一),描写了巴峡的景色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派安乐祥和的山乡之景(步骤二)。郦诗运用“猿鸣”、杜诗运用“玉露”“枫树”等意象(步骤一),通过描写凄婉的猿鸣、秋天的霜露及草木,烘托出凄凉萧森的氛围(步骤二)

11、。(4分)抒发感情:王诗表达思乡之情,而这种情绪幸得巴峡山水之美,离愁别绪得以宽慰。全诗哀而不伤,并不消沉。郦诗和杜诗渲染出凄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愁苦悲伤的情感。(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选择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分别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抒发情感主要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解答古诗鉴赏题,要利用好相关的文字信息。如标题、诗句、注释,甚至包括题干中的暗示,如由“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泪沾裳”、“玉露凋伤枫树林”中的“凋伤”,基本可以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果是以写景为主的诗,要注意把意象筛选出来并加以概括,总结意境,即可推知作者感情;如果是以叙事为主的诗,要把握

12、诗中所叙述的事件,结合背景,进而推知诗人感情。王诗: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郦诗:“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厉,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之心相撞击,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深味行路之难。“泪沾裳”,从而产生“怀土”之心,后悔为何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涉险至此。杜诗:“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选用“玉露”“枫树林”等景物,“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一片萧条。“巫山巫峡”,诗人所在。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

13、定下全诗感情基调。二、考查人物形象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11分)酬张少府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注】穷:失意,归隐。通:得意,出仕。(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A.本诗是一首赠友诗。诗题冠以“酬”字,应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作者再写此诗回赠给他。B.首联感慨自己人到晚年,唯好清静,对官场之事不再关心,表明作者追求隐逸生活,消极厌世的精神追求。C.颔联中“自顾无长策”反映了作者的苦闷,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能为力,只好归隐。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出作者与自然心灵

14、相通之意,表现了对自然山水的深深眷恋。E.尾联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又以不答作答,勾勒出一幅韵味深蕴的画面,耐人咀嚼,发人深省。【答案】选B、D。【解析】B项中“消极厌世”与文意不符;D项,没有运用拟人手法。颈联意为: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6分)【答案】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月下抚琴画面:(步骤一)作者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松风”“山月”均有高洁之意,(步骤二)这幅画面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和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步骤三)3、阅读下面的词,回答1-2题。(11分)好 事 近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注。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注】“万花川谷”是杨万里书斋“诚斋”前花园的名字。(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上片运用了侧面描写(衬托)手法。写月光下的花园及书斋窗前掩映的竹林,虽然未曾正面落笔,但银辉笼罩下光影婆娑的花木和修竹更加突出了月光的宁谧娟好。B. 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设悬念,引人遐想。紧接着两句“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