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8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696292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8篇)(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饮用水卫生,保障学生的饮水安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遏制和杜绝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_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_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下,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制度及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卫生管理_机构为切实加强对生活饮用水

2、卫生安全的管理,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小组,负责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组长:荣国凤副组长:李瑞光、丰宏波成员:相关教师二、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1、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切实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完善水源卫生防护,确保水质安全。水箱(水池)应封盖加锁,周围_米内无工业、生活污染源。2、供水设施指定专人管理,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并做到持证上岗。3、每天对供水设施进行巡查和水质余氯测定,有记录备查,并做好环境清洁工作。4、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由卫生管理人员或委托专业清洗队伍进行,每年清洗消毒_次,清洗消毒人员必须持有效健

3、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并做好水质检测,水质必须送当地疾控中心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抽样监测,确保水质卫生安全。5、严格控制水质消毒效果,保证水质余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并做好消毒登记工作。6、积极、主动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对本单位供水管理的监督,对管理人员违反供水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接受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三、水质送检与自检制度1、市政供水学校每年送水样监测_次;自备供水、二次供水、自建设施集中供水等学校每年送水样监测_次,即每学期开学前各监测_次。2、水质必须送当地疾控中心或有监测

4、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3、水质检测结果,要及时在单位公开栏里公开,并接收大家监督,确保让大家喝上“放心水”和“满意水”。4、水质监测发现严重的水质和健康危害问题,应当及时向辖区教育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进行配合调查处理,查找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5、学校应配备余氯检测仪,定期对本校食堂、教学楼、学生宿舍的生活饮用水进行余氯监测,发现余氯不正常,要向供水单位反应,及时查找原因,解决存在的隐患。四、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报告制度(一)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报告范围:1、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使饮用水水源遭受污染;2、饮用水水质出现异常,影响饮用者正常生活;3、输配水管网破

5、损或二次供水设施防护不严,使饮用水水质恶化;4、饮用水水质污染,造成介水传播疾病爆发流行或引起急慢性中毒事件;5、存在明显的污染源,并怀疑饮用水源或饮用水水质有可能受到污染。(二)后勤部门应针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可能发生污染的环节,制订和落实防范措施,加强检查,严防污染事件发生。(三)当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供管水员须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以最快的方式向单位生活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小组领导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四)在水污染事故发生期间,应密切注意事态发展,及时进行采样水质检测。(五)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水污染事故。五、供管水人员健

6、康管理与学习培训制度1、凡进入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在上岗前应取得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在岗时每年应在体检时效到期前_日内主动到预防性健康体检机构进行健康检查。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疾病或病原携带者,不得从事直接供水管水工作。3、供管水人员凡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病症的,应主动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生活饮用水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4、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后每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培训,未经卫生知识培

7、训合格或者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工作。5、供管水人员应主动积极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_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提高自觉守法意识,加强生活饮用水相关知识学习,提高供水管水水平。6、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行为,不得在生产场所吸烟,不得进行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活动。7、学校负责对每位供管水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六、供水设施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坚持每天清扫泵房卫生,保持工作环境整洁;2、每天清扫水箱周围卫生,保持水箱周围环境清洁;3、要时常检查供水设施周围有无污染物,如发现应立即清除并及时消毒;4、泵房及水箱间内

8、严禁堆放杂物;5、泵房及水箱间内严禁养宠物和植物;6、严禁闲杂人员进入泵房及水箱间。七、水井、水箱(池)清洗消毒制度1、水井和水箱每年至少清洗消毒_次。2、清洗前严格检查清洗单位有无营业资质,或由本单位有健康证明的后勤人员负责。3、认真检查清洗人员有无健康证明。4、进入水井、水箱(池)前要提醒清洗人员工作安全,并按密闭空间操作要求,检查水井水箱(池)是否处于缺氧状态。5、清洗消毒完成作业人员撤离水池后,应穿消毒水鞋、整洁工装进入水池内检查水池内有无遗留物品和其它杂物。6、检查一切正常后,盖好水池入口盖,并加锁锁好。7、后勤科应认真做好水井、水箱(池)的清洗消毒记录。8、水井、水箱(池)清洗消毒

9、操作规程(一)操作前准备:1、清洗消毒工作人员穿戴好清洁的工作衣、长靴、橡胶手套,并备有照明用具及清扫专用工具带入箱池。2、在单位醒目处张贴告示,使单位内各部门有备水准备。(二)操作规程:1、关闭进出水阀门。2、打开排水阀或启动潜水泵,使水位下降至30cm,关闭排水阀或潜水泵,并堵塞出水口,防止污物进入。3、清洗消毒人员进入水井水箱(池)前要提醒清洗人员工作安全,并按密闭空间操作要求,检查水井水箱(池)是否处于缺氧状态。4、携带专用工具进水箱(池)进行清扫和冲刷,先水箱(池)顶,后底,由里向外依次进行,如有损坏处进行及时修补。5、洗刷和检查完毕,开启排水阀或启动潜水泵,排尽污水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10、,关闭排水阀或潜水泵。6、用预先配制的消毒液对内壁自上而下,由里向外,均匀地喷涂箱(池)壁表面,涂刷至入孔口,退出箱(池),盖上孔盖并加锁。7、_分钟后打开进水阀,待水箱满后,开启排水阀或启动潜水泵排水,彻底冲洗净残留的药物后,恢复供水。8、恢复供水前采样送疾控中心进行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三)消毒液配制方法:4按照有效氯含量_mg/l的浓度配制消毒液,计算好加氯量。在专用消毒桶中事先标好相应水量的刻度线,并加水至满该刻度。将计算量的含氯消毒原液(含氯量为_%)倒入量筒中,最后将量筒内的原液倒入加水的专用消毒桶,搅拌均匀待用。八、生活饮用水余氯监测制度为加强生活饮用水水质管理工作,保证水

11、质的卫生安全,防止介水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加强生活饮用水水质工作管理,制定生活饮用水余氯监测程序,明确监测操作人员,确保饮用水卫生质量。生活饮用水水质应当符合gb5749一_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管理员发现市政供水水质异常,应当及时报告与采样送检,并采取相应措施。配置余氯比色仪、量筒等器械,开展末端水水质游离性余氯定期、分点监测。根据水质余氯检测结果,确保末端水水质游离性余氯不小于_mg/l、不高于_mg/l。规范水质余氯监测工作,做好记录登记工作。九、健康教育制度在校园内醒目位置设置饮水卫生健康教育宣

12、传栏,对学生进行饮用水卫生知识宣传,告知学生饮水安全须知,包括不宜饮用生水、提倡喝开水,一旦发现生活饮用水水质异常时,要及时报告学校的管理部门。十、档案管理制度学校对所有的饮用水相关资料建立档案,档案资料应保存完好,保存年限不低于_年,档案资料应包括:1、有关生活饮用水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上级相关文件资料;2、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和管线图;3、水质监测检验报告;4、供、管水人员健康体检及卫生知识培训资料;5、卫生监督文书;6、饮用水消毒记录,消毒剂余量检测记录;7、水井、水塔清洗消毒记录;8、购买消毒剂及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9、委托检验协议及检验报告;10、向桶装水单位索取的所有资料及

13、饮水机的清洗消毒记录或保温桶的清洗消毒记录。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二)一、供水单位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制管水人员必须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和健康体检合格证明。二、健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卫生管理人员,按要求建立、健全卫生档案。三、水净化处理设备、设施必须满足净水工艺要求,必须有消毒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四、输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应密封,严禁与排水及非生活饮用水的管网相连接。五、健全放水、清洗、消毒和检修制度及操作规程,贮水设备要定期清洗和消毒,管网未稍应定期放水清洗。七、水处理设备、设施、管网投产前或者修复后,必须严格冲洗、消毒,经水质卫生检验合格后方可供水。八、必须设置水源卫生防护区、

14、保护区内严禁修建任何可能危害水质卫生的设施和进行有碍水源水质卫生的活动。九、生产区和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围_米范围内不得设立生活居住区,不得修建渗水厕所和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管道。十、必须配备相应的水质检测设备和人员,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一、自觉遵守国家颁布的生活用水、二次供水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二、做好供水设施、场地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确保周围_米内无污染和污染因素。三、配备余氯比色计,随时对供水进行检测,发现余氯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补充。四、加强供水设施卫生安全防护,蓄水设施应加盖加锁,进水孔、

15、溢水孔、排污孔等有密封防护设施。五、供水设施建设材料必须无毒无害,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每年两次,建立清洗消毒记录。六、供水设施专人负责管理,从事管水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后方可上岗。七、新建二次供水单位应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所用的涉水产品必须取得有效的产品批件。八、发现饮用水被污染或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建设部门报告。供、管水人员体检培训及工“五病”调离制度一、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预防性健康体检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从事供管水工作。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疾病的和病原携带者,不得佮直接供水管水工作。三、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后每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培训,未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工作。四、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症状的,应立即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