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级别的判断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69503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级别的判断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震级别的判断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级别的判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级别的判断(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是指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 大类。天然地震主要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陨石冲击地震等。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受地球构造运动影 响,发生破裂、错动,长期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以地震波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引起地表的震动。构造地震发生的机会 最多,约占地震总数的 90以上。火山地震是指因火山喷发引 起的地震。陷落地震是指由于巨大的岩溶洞穴或矿井突然塌陷引 起的地震。陨石冲击地震是指巨大陨石降落时冲击地球表面引起的地震。人工地震是指因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大型水库蓄水、 深井高压注水等引起的地震。人工地震一般强度较低,影响范 较小,破坏较轻。天然地震,

2、特别是构造地震,突发性强,危害 范围广,常常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地震除直接造成严重 的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外,还常引起火灾、水灾、 煤气和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和放射物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 地裂缝等次生灾害,从而进一步加重灾害损失。 表示地震 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 关,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通过推算得出。以震级标度地震大小最 初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 1935年研究加利 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来的。规定以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 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 0 8秒,放大倍数 2800,阻 尼系为 0 8)所记录的

3、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微米计)的常 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通过不断发展,根据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的换算也可以用来确定震级。根据用来计算震级记录的震波类型,震级有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它们之间可以进行换算。由于地壳的强度是有限 的,所以积蓄能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所以地震的震级是有一 定限度的。目前用里克特方法测算的已知的最大震级为 89级。18. 9级地震的能量见表1。根据不同强度地震的破坏能力, 按照震级的大小进一步划分为5个级别:超微震:震级小于1 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不能感觉,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微 震:震级大于 1、小于 3 的地震。该级别

4、地震人们也不能感觉, 也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小震:又称弱震,震级大于3、小于5 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可以感觉,故有时也称有感地震,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震:也称强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 地震。该级别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大地震:震级7 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该级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地 震活动引起一定范围的地面发生不同形式的运动,因此对人类造成破坏。不同地点地面运动的强度有很大差异,这除了受地震活 动能量(震级)控制外,尚与震源深度、与震中的距离以及地震波 传播的介质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正是由于这些条件的差异,使 同一次地震事件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有很大不同。为 了综合反映这种变化,采用地震烈度来标示这方面特征。地震烈 度是指地震在地面产生的实际影响,即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 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 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确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