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酸雨形成原因000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69495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地区酸雨形成原因000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南地区酸雨形成原因000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南地区酸雨形成原因000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地区酸雨形成原因0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地区酸雨形成原因00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地区酸雨形成原因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5%。198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还 不过6亿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到1995年已达12.8亿吨,15年间增加 了一倍还多。随着耗煤量的增加,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也不断增长。80年代,我 国酸雨主要还只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黔和两广地区,酸雨面 积170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 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 100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 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水pH值 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基本上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

2、、上海、 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 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1998年, 全国一半以上城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酸雨在我国几乎呈燎原之势,覆盖面 积已占国土面积30%以上。因酸雨造成的年总损失为130亿元。其实,北方城 市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并不比南方少,只是因为北方土壤呈碱性,大气中,雨滴在 经过大气层时得到了中和。每当降雨时间较长,碱性尘沙被冲刷到地面上以后, 雨水也会呈酸性。我国南方酸雨以冬春季节出现频率较高,夏秋季节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冬春季常有准静止锋天气,低空锋面是一个稳

3、定层结,锋面以下积聚的 大气污染物常不能向上扩散,浓度逐渐增大;而夏秋季节多雷雨台风,空气上下 对流十分旺盛,大气污染物易于扩散稀释,因而雨水酸度降低。我国酸雨中的主 要成分是硫酸。雨水中硫酸和硝酸的比值很大,是美国和德国的6-7倍。硫酸主 要是工业烧煤所造成,硝酸主要是汽车尾气所排出。但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不断 增加,大城市酸雨中硫酸和硝酸的比值也在明显下降。在重庆,广州、南京、上海和广东韶关等许多地方百米以上的高塔或几百米高 的山顶上,观测到的雨水酸度竟然比当地地面雨水还高(pH值平均偏高0.2 )。 这说明近地面层中气溶胶(包括大气污染微粒)对下降中的雨滴的酸度总的来说 还是起了中和降低的

4、作用。所以,酸雨形成主要不是雨滴在降落过程中溶进了大 气污染物而变酸的。而恰恰相反,高空才是酸雨的形成场所。因为地面排放的致 酸物质通过近地面层中碱性粒子略为中和以后,扩散到高空,在高空形成了大范 围的致酸区。这就是说,我国酸雨的形成机制不是局地性的,而是整个区域性的。 这就决定了我国酸雨的治理对策应该是控制整个地区内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这 称为总排放量控制原则。-、危害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 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更危及 人类生存和发展。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更毒害作物根系

5、,杀死根毛,导致 发育不良或死亡。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食物来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酸 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视,酸 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伤害或通过土壤间接伤害植物。促使森林衰亡。酸雨对金属、石料、 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因而对电线、铁轨、桥梁、房屋等均会造成严 重损害。在酸雨区,酸雨造成的破坏彼彼皆是,触目惊心,如在瑞典的)万多个湖泊中,已 有2万多个遭到酸雨危害,4千多个成为无鱼湖。美国和加拿大许多湖泊成为死水,鱼类、 浮游生物、甚至水草和藻类均一扫而光。北美酸雨区已发现大片森林死于酸雨。德、法、瑞 典、丹麦

6、等国已有700多万公顷森林正在衰亡,我国四川、广西等省有10多万公顷森林也 正在衰亡。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如我国的乐山大佛、加 拿大的议会大厦等。最近发现,北京芦沟桥的石狮和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刚宝塔等均遭 酸雨浸蚀而严重损坏。酸雨的治理第一节降低燃料含硫量1、限产关停高硫煤矿禁止新建煤层含硫份大于3%的矿井,对现有煤层含硫份大于3%的矿井实行限产和关停。2、加快发展动力煤洗选加工新建、改造煤矿必须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煤炭洗选设施,现有煤矿应逐步配套煤炭洗选设 施。重点产煤县内的小型煤矿要集中建设群矿型洗煤厂。应尽可能回收利用在洗煤过程中产生的洗中煤、煤泥和硫铁矿

7、等副产品,避免二次污染。3、限制城市燃料含硫量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城市燃煤和燃 油含硫量最高限值,限制高硫煤、高硫油的销售和使用。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人民政府可在本 辖区内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区域,限制销售、使用原煤,积极促进天然气、液 化石油气、电或其他清洁能源的使用。4、加大对进出口燃料硫份的控制力度国家禁止进口含硫份大于1%的高硫煤炭和燃料油,限制出口优质低硫煤炭。第二节严格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禁止在大中城市的城近郊区新、改、扩建燃煤和燃油机组(以热定电热电机组除外),应避 免在酸雨污染严重和二氧化硫空气质量超标地区新建火电

8、厂。新建燃煤、重油火电机组应同 步建设脱硫设施,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并逐步建设烟气脱硝设施,严格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 物的排放量。在酸雨严重、大气二氧化氮浓度超标和光化学烟雾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应同 步建设烟气脱硝设施。现役火电机组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的,应限期安装脱硫设施或采取其他减排二氧 化硫的措施,采用低氮燃烧技术进行改造或加装烟气脱硝装置。按照国家电力发展的技术政策和淘汰目录,逐步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小机组。 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参数的大型火电机组。第三节控制其他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加强对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其他重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行业的控制,

9、大力推行 清洁生产,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加强硫和氮的回收,并使之资源化,发展循环经济,仍达不到 排放标准的必须配套脱硫、脱硝设施或采取其它控制措施。第四节控制燃煤燃油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按不同的燃烧方式,制订燃煤供热锅炉用煤和用油的技术标准,完善煤炭、燃料油综合加工 和供应体系,扩大优质低硫煤(燃料油)、洗选煤和动力配煤的供应量。因地制宜地发展以 热定电的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取代分散的中小型燃煤锅炉,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锅炉, 推广应用高效节能锅炉技术和设备。未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的锅 炉必须安装脱硫、脱硝设施或采取其他有效治理措施,达到排放要求。第五节控制工业炉窑的二氧化硫排放

10、分期分批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各类工业炉窑,积极发展低能耗、轻污染或无污染的炉窑。 工业炉窑优先考虑使用电、气体燃料、低硫油、优质低硫煤、洗后动力煤或固硫型煤,积极 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未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的工业窑炉应采取 有效治理措施,达到排放要求。第八章实施保障措施第一节强化总量控制机制,落实酸雨控制目标强化对总量控制的监管,火电厂应安装烟气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设施,并逐步实现与环保部 门联网,建立全国统一的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监管体系。将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行业发展规划,并将其 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对达不到总量控制目标要求

11、的地区,严禁审批建设致酸物质排 放较大的建设项目。第二节 加大对现役火电机组脱硫脱硝的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国债资金、国家基本建设项目预算资金和排污收费资金对现役火电机 组脱硫、脱硝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现有电厂减排步伐。制定完善鼓励现有电厂脱硫脱硝和使用清洁能源的税收政策、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和土地使 用政策等。第三节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设立国家酸雨控制办公室和监控中心,全面负责酸雨规划的实施和监 督管理。研究制定与酸雨控制有关的配套政策,跟踪和评估酸雨规划实施的效果,并按年度 发布国家酸雨控制公报。2、进一步完善国家酸雨监控网络,按照控制酸雨的要求,统一优化布点,实施长期的

12、跟踪 监测,重点监控我国酸雨变化的趋势;严格监控源致酸物质的排放,建立污染源排放动态数 据库。3、排污企业要保持治理设施和烟气污染物在线监测设施的正常运行,保证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达到排放要求。环保部门应监督检查治理设施和在线监测设施运转情况,定期进行监督 性监测,从制度上保证污染物排放达到环保要求。4、加强宣传,普及酸雨知识,提高公众参与的能力,发挥舆论和公众在酸雨规划实施中的 监督作用。5、加强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计量管理,将氮氧化物纳入环境统计范围,摸清电厂氮氧化物 排污的基数,制定并实施火电厂氮氧化物控制规划。第四节引入市场机制,发挥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建立有利于清洁发电的电价形成机制。在明确界定总量指标权属的基础上,国家将制订和实 施“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总量管理和交易办法”。第五节深化酸雨研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酸雨科学研究投入力度,完善酸雨影响的评价体系,提升致酸物质控 制技术水平,优化酸雨控制综合措施,提出有利于酸雨控制的火电布局方案,提高酸雨控制、 预警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