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六单元 世界地理 第三讲 六个国家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692831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六单元 世界地理 第三讲 六个国家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编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六单元 世界地理 第三讲 六个国家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编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六单元 世界地理 第三讲 六个国家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编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六单元 世界地理 第三讲 六个国家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编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六单元 世界地理 第三讲 六个国家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六单元 世界地理 第三讲 六个国家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高考地理课标版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六单元 世界地理 第三讲 六个国家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 编 精 品 地 理 资 料 2019.4第三讲六个国家基础题组 1.(2016安徽皖南八校二模)结合日本轮廓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所在岛屿因南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被称为“硅岛”B.乙地因纬度较高而导致冬季降水量多C.丙地所在关东平原因农业发达会有大量农产品出口D.该国城市和工业集中在日本海沿岸地区2016年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运会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读图,回答下面三题。2.(2016北京平谷文综一模)里约热内卢()A.东临大西洋,位于北京的东南B.年均温高,主要受暖流影响C.年降水量多,为东南信风迎风坡D.区时比北京时间早13小时3.(2016北京平谷文综一模)2

2、0世纪60年代巴西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迁都的主要原因是()利于促进广大内地地区的经济发展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城市问题地域广阔,气候较优越国防安全的需要A.B.C.D.4.(2016北京平谷文综一模)巴西()A.地处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B.亚马孙河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C.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D.巴西高原古老低矮,流水侵蚀强烈5.(2016安徽皖南八校二模)德国与印度同属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与前者相比,印度发展钢铁工业优势区位条件有()A.劳动力素质高B.水陆交通便利C.铁矿石丰富D.煤炭丰富下图中的“死亡谷”两岸悬崖壁立,地势险恶。该地曾经是一个大盐

3、湖,极端最高气温56.7,年降水量仅为46.768 mm,既是全球最热的地区之一,也是地球上最不适宜居住的地区之一。地狱般的“死亡谷”,却是飞禽走兽的“极乐世界”。据此完成下面三题。6.(2016山西晋城文综模拟二)图中“死亡谷”的少量降水主要是()A.地形雨B.锋面雨C.对流雨D.气旋雨7.(2016山西晋城文综模拟二)“死亡谷”中的动物活动时间大多集中在()A.子夜前后B.日出前后或傍晚C.春、夏季D.秋、冬季8.(2016山西晋城文综模拟二)与甲河相比较,乙河()A.冬季流量大B.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河流流量小D.结冰期短提升题组 下图分别示意17002000年中国、美国、巴西和印度四

4、国人口和耕地的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三题。9.(2016太原一模)17002000年,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呈“先增后减”变化态势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巴西D.印度10.(2016太原一模)印度和巴西两国发展农业技术的目标分别是提高()A.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B.劳动生产率、土地承载力C.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D.土地生产率、环境承载力11.(2016太原一模)19502000年,美国土地开发力度趋于平缓,稳中有降。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发展B.人口增速减缓C.后备资源不足D.生态保护12.(2016安徽淮南文综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亚洲鲤鱼”生性好斗、食量

5、大、繁殖快,20世纪60年代,美国从中国引入“亚洲鲤鱼”。目前,“亚洲鲤鱼”已在密西西比河流域泛滥成灾(如下图所示),美国政府拟投资180亿美元、耗时25年在芝加哥运河建坝阻止其入侵五大湖,但遭到专家反时。2012年,我国某公司利用美国优质“亚洲鲤鱼”资源,在美国投资建厂,生产鱼胶原蛋白、鱼脑磷脂等高科技生物制品。(1)说明“亚洲鲤鱼”大量繁殖对当地的不利影响。(6分)(2)阐述专家反对在芝加哥运河上建坝的理由。(8分)(3)分析我国公司到美国投资生产高科技生物制品的原因。(8分)13.(2016成都诊断考试文综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印度是一个农业和人口大国,耕地面积占国土

6、总面积的57%。由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旱涝灾害频繁。其耕地有雨养农田(依靠天然降水灌溉,农田地表全年无水)和灌溉农田(依靠引水灌溉,农田全年有水)两种类型。下图为印度地形分布图。(1)分析印度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比重大的主要原因。(10分)(2)与雨养农田区域比较,说出灌溉农田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差异。(8分)(3)请你为印度农业防治旱涝灾害提出应对措施。(6分)答案全解全析基础题组1.A甲地所在岛屿是九州岛,因南部大力发展电子工业被称为“硅岛”,故A正确。乙地因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量多,B错误。丙地所在关东平原人口、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但该国耕地面积小,不会有大量农产品出口,C错误。该

7、国城市和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D错误。2.C本题考查经纬网、气候、区时等。读图可知,里约热内卢位于40W50W,北京位于120E附近,根据劣弧定位法,里约热内卢应该位于北京的西南部,A项错误;里约热内卢年均温高的原因是所处纬度低(南回归线附近),B项错误;里约热内卢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C项正确;里约热内卢位于西三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1个小时,D项错误。3.A20世纪60年代由于巴西人口分布不均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把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主要是解决里约热内卢城市规模过大而引发的城市问题,同时也为了开发内地国土、发展经济。4.D巴西地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8、交界处;亚马孙河径流量大,但由于亚马孙平原地势低,落差小,因此亚马孙河水能并不丰富;巴西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北部是圭亚那高原,南部为巴西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地势北低南高,起伏平缓。巴西高原海拔多在500600米,古老低矮,流水侵蚀强烈。5.C德国与印度同属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与前者相比,印度劳动力素质低,则A错误。德国水运条件更有优势,则B错误。印度的铁矿资源丰富,德国缺少铁矿资源,故C正确。德国的煤炭丰富,印度煤炭较少,则D错误。6.C结合材料信息知“死亡谷”地形封闭,荒漠广布,夏季因为高温的影响,谷底水汽蒸发在谷地上方形成云团,易形成短暂的降雨,其降水类型应为对流雨。7.B“

9、死亡谷”气候干燥,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谷地昼夜温差大,动物活动选择在日出前后或是傍晚时分;子夜前后过于黑暗,不利于动物活动;从季节上讲,冬、春季气温较低,降水极少,植物难以生长,食物匮乏,不利于动物活动。8.A从图中看甲河为季节性河流,下游消失在沙漠之中,乙河最终注入海洋。甲、乙两河都在亚热带地区,正常年份没有结冰期,特殊年份若有结冰期,乙河比甲河纬度高,结冰期也会略长;甲河流域位于中纬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河流以山地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山地冰雪不消融,河流流量小,流域内沙漠广布,因此河流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而乙河纬度高,冬季受西风影响时间长,有降水补给,河流流量较大,夏季受冰雪融水补给

10、,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提升题组9.B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人口数量,结合图中数据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0.C图中信息显示印度耕地面积大、人口多,属于人均耕地较少类型,发展农业技术应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提高土地生产率角度入手;巴西耕地面积也较大,但人口相对较少,属于地广人稀型,发展农业技术应从提高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角度入手。11.D注意“稳中有降”,说明是有意识地降低,则可判断是出于生态保护的目的。后备资源不足会影响开发力度,不至于降低。12.答案(1)抢占本土鱼类的食物和生存空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消耗大量人力、财力,加大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当地传统渔业受损。(2)投入大,耗时长

11、,等堤坝建好,亚洲鲤鱼早已入侵五大湖区;可能通过轮船携带等其他方式进入五大湖,建坝效果不理想;隔断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系统,增加企业运输成本,不利于经济发展;大坝建设可能造成其他生态环境问题。(3)密西西比河流域“亚洲鲤鱼”资源丰富、品质好、价格低。该公司产品附加值高且市场需求量大;美国政府为保护生态,给予优惠政策。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从破坏生态、加重政府负担及对传统渔业冲击等方面进行说明。第(2)题,从堤坝建设投资与耗时,建设期间亚洲鲤鱼对五大湖影响以及后期堤坝对运输、经济和生态影响等方面说明反对理由。第(3)题,从原料、市场、政策等方面分析原因。13.答案(1)地形以平原和

12、(低缓)高原为主,地势平坦;(2分)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2分)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2分)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2分)因此,该国耕地比重大。(2)年平均气温更低;(2分)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更小;(2分)年降水总量更大;(2分)降水季节变化更小。(2分)(3)加强水库、排灌水渠等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积极发展旱地农业;培育耐旱的农作物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等。(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解析本题以印度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气候特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1)印度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比重大的主要原因考虑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原因和劳动力、市场等社会经济原因。(2)气温主要比较气温的高低和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大小,降水主要比较降水总量的大小及季节变化。雨养农田依靠天然降水灌溉,农田地表全年无水,灌溉农田是依靠引水灌溉,农田全年有水,所以灌溉农田年平均气温更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更小、年降水总量更大、降水季节变化更小。(3)应对旱涝灾害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培育耐旱的农作物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