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力 关注离异家庭儿童成长常规培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689721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园合力 关注离异家庭儿童成长常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家园合力 关注离异家庭儿童成长常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家园合力 关注离异家庭儿童成长常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家园合力 关注离异家庭儿童成长常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家园合力 关注离异家庭儿童成长常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园合力 关注离异家庭儿童成长常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园合力 关注离异家庭儿童成长常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园合力 关注离异家庭儿童成长-常规培养-幼儿教育论文-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离婚率逐年回升,据民政部门统计,1980年离婚和结婚的比例为474:100。1997年,中国内地离婚和结婚的比率为13:100左右,17年之间,离婚率回升了近3倍。在沿海开放城市这个比率更高,如2022年上海l9月份结婚人数和离婚人数的比例为445:1。随着婚姻的解体,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儿童数目在不断的增加。离异家庭中有相当一局部孩子还十分年幼,这些孩子的心理与生理正处于开展阶段,必然会受到双亲离婚这一变故的影响。Hotherington和助手发现(1982)有监护权的家长不得不负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

2、然而他们自己还经常被离婚的问题困扰,对待孩子时易怒、浮躁、没有耐心,这些抚养态度上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而这一时期的儿童自控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是最需要父母爱的时候,却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平安的依恋关系,尤其当他们陷入父母之间的“战争时,难以承受父母反目的压力,容易出现“情感饥饿,产生心理适应状态失衡而导致心理健康危机,如焦虑、愤恨、厌恶、忧愁、悲伤、恐惧等。学龄前期是人生的第一阶段,这阶段所经历的事件,以及对事件的看法、态度和情绪体验等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二、关于离异家庭儿童的补偿教育当前,幼儿园中针对离异家庭儿童的补偿教育工作非常单薄,教育者不足对此方面工作的理解,因此,我们应确

3、立对离异家庭儿童进行补偿教育的理念。下面将探讨幼儿园可以推行的一系列补偿教育措施。补偿教育最初的含义是为经济收入卑微家庭的孩子提供丰盛的生活环境和卫生保健,以刺激儿童的智力、身体、情绪、社会性等健康开展,弥补由于家庭贫困、不足丰盛刺激所导致的各方面的差距。最早的学前补偿教育开始于18世纪法国教育家舍恩奥伯林创办的幼儿编织学校。进入20世纪以来,“补偿教育在各国都有很大开展,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全国范围内发展的开端教育运动(HeadStart),其实质也是补偿性的,主要是对学前和中小学的“处境不利儿童(黑人子女为主)进行的教育。1964年美国政府提出“反贫闲方案,开始实施补偿教育,并在尔后大力

4、推行。要做好离异家庭儿童的补偿教育,教师首先应对幼儿目前的状况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包括身体开展水平、认知开展水平、社会性开展状况、监护人的教育观念(离异家庭的不良教养方式主要有三种:溺爱型。为了弥补离异给子女造成的心理创伤,家长往往对孩子溺爱娇惯,使孩子变得任性、自私、不听劝导、乱发脾气,行为放肆。以至难以教养。粗犷独裁型。家长的情绪受到离婚的影响,不能理智地教育孩子,长期下去那么容易造成孩子蛮横、逆反的心理,对一切充斥敌意,形成顽同而冷漠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放任型。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甚至不论不问)、监护人的抚养方式(如是否允许另一方家长定期探望,是否由爷爷奶奶代为抚养),弄分明幼儿目前面

5、临的主要问题(如是否存在情绪问题、是否有问题行为、是否存在社会交往不良、是否存在亲子关系紧张等)。这是做好幼儿补偿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具体来说,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展动工作。(一)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优势,塑造离异家庭儿童良好的道德和个性品质除了节假日外,大局部幼儿日间在幼儿园或其他专门的教育机构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长。在幼儿园里,幼儿与教师和同伴互相交往、互相影响,这个过程从幼儿人园开始,一直延续到幼儿离开幼儿园为止,它渗透到了幼儿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应该说同家庭比拟起来,这是幼儿园教育的优势。实施补偿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较

6、高的要求,必须具有公道、诚恳、热心、和善、同情等人格特质,能根据具体问题设计灵活有效的教育活动。调查发现,善于察看的教师通过幼儿在园的表现(如沉默寡言、易发怒、单独哭泣、发愣、敏感等)就能判断出该幼儿的家庭可能发生了变故。离异家庭儿童由于家庭破裂,感到强大的压力或挫折,自己无法合理宣泄,这种不平衡状态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调适,持续时间过长会超出幼儿的承受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教师可以通过自我意识、情感体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教育,减轻离异家庭儿童的内心压力和挫折感,帮忙他们成长为心理健康的儿童。1健康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作用十分巨大,健康的自我意识使人形成丰盛的情感世界,可以调节和激

7、发个体的道德意识。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局部,随着个体的成长不断发生变化。年龄越小的幼儿对自我的认识受成人评价的影响就越大,在幼儿心目中,教师与同伴的语言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界积极的评价能使幼儿肯定自我,树立较好的自我形象,从而促进其自信心的开展。受幼儿期认知开展水平的制约,幼儿会认为父母离婚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的,自己应该对父母争吵和离婚负责任,他们相信要是自己表现好,父母就不会分开。这种自责的态度,常导致幼儿有强烈的罪反感。另外幼儿还会担忧父母一旦离异,自己将被抛弃,成为孤儿。这时候他们十分需要周围人的保护和接纳,以建立心理上的平安感,打消自卑、沮丧的情绪。作为他们的老师,可以从下列几

8、个方面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自我意识。一是应该引导幼儿接受他们已经改变的家庭。通过语言和行动,叙述对每个家庭的尊重,强调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当发现某个孩子正在担忧父母可能会离婚时,激励他们说出对父母离异的不安和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大人也有合不来的时候,但他们仍然会关照并爱他们的孩子。二是应激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及时地肯定他们的进步,同时在教学中注意选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幼儿在丰盛多彩的活动中训练能力,并获得较多的成功体验,以逐步提高其自信心。教师应尽量给离异家庭儿童分派一些任务,如某幼儿好动、喜欢体育,就让他给大家领操;某幼儿喜欢画画,可以让他帮忙绘画技能欠佳的小朋友。在教师的影响下其他小朋友会更愿

9、意主动接近他们。三是尽力去发现和肯定离异家庭儿童的长处,并给他们表现的时机,以提高其自信心。四是给处于困境的幼儿讲述曾有过不幸童年的伟人的故事,如自幼丧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孤儿院里长大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童年失去父爱的美国第一届总统乔治华盛顿等,让他们从中汲取力量,战胜困难。2融洽的社会交往。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开展对其心理、生理的健康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社会交往可满足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同时交往活动直接为认知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一个情绪愉快、乐于交往的幼儿,具有更多的提高交往策略、自信心和开展语言的时机。幼儿社会性开展存在的问题,也常常成为抑制或延缓其认知开展的因素,此方面有研

10、究说明,离异家庭的儿童社会性开展不良,进而影响到智力水平开展缓慢、自我评价低。离异家庭儿童由于家庭忽然发生变故,父母一方的离去导致亲子交往被人为的遏制,进而交往意识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发生自我抑制。在幼儿园里表现出交往行为不积极主动,容易被搭档群体“边缘化因此教师要多为离异家庭儿童提供社会交往的时机,以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了建立起离异家庭儿童与其他幼儿融洽的搭档关系,教师的着力点应放在为幼儿提供心理平安的小团体活动上,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大家共处的高兴,形成乐观开朗的个性品质。离异家庭儿童需要情感上能够给予支持的好朋友。教师应该注意察看他有没有要好的朋友,如果他还没有这样的朋友,就应察看他对

11、哪个小朋友有好感,帮忙他们建立友谊。如发展合作性游戏,可以增加幼儿的互动机率,有利于他们更快地成为朋友。通常在同伴中受欢迎的幼儿都具有合作、分享等交往策略,教师要注意培养离异家庭儿童这方面的行为品质。如果离异家庭中亲子属同一性别,那么应激励他多与异性小搭档进行互补性交往;离异家庭中亲子不属同一性别,那么应激励他多与同性小搭档交往,以弥补单亲单性别的不良影响。3调节情绪、丰盛情感。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如果某个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反之那么产生不良的情绪、情感,积极愉快的情绪是社会性开展的核心。幼儿的情感,尤其是幼儿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

12、保存着情感早期开展的特点,如容易转移、容易激动、容易受感染、比拟外露等。对于离异家庭的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愤恨、悲伤、内疚、失落、孤独等不良的情绪,教师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与他们亲切交谈,可以帮忙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绘画、玩玩具等叙述感情,可以用互相抚摸、拥抱、微笑等亲社会行为,让他们感受到爱和被爱还可以通过开放的讨论,让他们叙述感情。此外,激励幼儿从事体育活动,锻炼刚强的意志,也是有利于他们情绪和情感开展的。对离异家庭儿童消极的情绪、情感,教师应该持接受和理解的态度,但接受和理解不是赞成,是接受后引导幼儿把内心的体验叙述出来,而不是隐藏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寻找更加有效的途径,帮忙他们克服愤恨

13、、悲伤、内疚、失落、自卑等不健康的情绪、情感。示例某幼儿因家庭的变故经常违纪、打骂其他的孩子,简单地处分他不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应成为他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及时激励和褒扬他的进步。当发现他来园时就很焦躁,可以和他谈话,了解他的感受,帮忙他寻找一种合理的办法缓解内心的压力。幼儿在用某些行为叙述自己的情感时,必然会有更多的情感需要叙述,最好让幼儿在情感发生的当时就叙述出来,否那么,幼儿压抑在心里的情感终究有一天会以意料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因此教师一方面可帮忙幼儿用语言叙述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运动的形式让幼儿叙述自己的情感,如在设置区域时可以为幼儿提供沙子、沙袋、布和棉花制成的物件,允许幼儿以

14、踢、叫、扔等动作来发泄自己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我们发现最能调节自己情感的幼儿,也往往是有最多朋友的幼儿。角色游戏是锻炼幼儿调节情感能力的最有效活动。教师在指导幼儿做角色游戏时,不要禁止他们叙述消极情绪,在幼儿有“越轨现象和叙述消极情绪时,教师只需及时给予引导和控制即可。幼儿非常高兴和喜悦的时候,教师也不要无视,一定要以积极的情绪回应他们,如和幼儿一起开怀的笑、亲热的拥抱,让他们把喜悦叙述出来,这样做有利于增强他们对于积极情绪的体验。当发现班上有小朋友讥笑离异家庭儿童,并让其他小朋友疏远他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教导幼儿尊重、关怀他人,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情感,

15、让他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同情心既是对弱者或遭遇不幸的人所表示出来的一种情感反馈,又是对不公道、不道德行为的义愤,这种情感的开展是一个人形成善良品质的推动力量。教师可以用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让幼儿体验弱者的感受,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和情境再现加深幼儿对此的理解,以培养幼儿同情弱者、爱护弱者的善良品质。教师还可以向幼儿讲述一些关怀人和助人友爱的童话故事,帮忙幼儿形成这种品质。(二)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形成家园教育的合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搭档。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那么,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忙家长提高教育的能力。在对离异家庭儿童进行补偿教育的过程中,与家长合作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新学期开始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教师与家长可一起制订教育目标,学期结束时那么共同进行评价。教师应让家长明白的是,要帮忙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仅靠单方面的力量无法取得长远而良好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明确地对家长提出需要配合和注意的事宜。有些取得监护权的家长不允许前配偶到家中看望孩子,有的把对另一方的怨气升级为剥夺对方与孩子交往的权利。研究说明,在学前期从父母双方得到关心的幼儿。比失去其中一方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