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16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含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686959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16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16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16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16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16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16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25个实验考学练实验16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十六、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实验目的】: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待测数据】:物重G、拉力F、重物上升的距离h、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实验器材】:钩码、滑轮组、铁架台、细线、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实验步骤】:用所给器材组装如图所示滑轮组。将钩码挂在滑轮组下方,记录下所挂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住绳子自由端。将刻度尺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分别记录下钩码和绳子自由端的起始位置。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使物体匀速上升一段距离,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并记录物体上升后所达到的末位置以及绳子自由端上升到的末位置。根据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钩码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

2、离,然后根据有用和总计算出有用功和总功,按计算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改变所挂钩码的重力,重复以上实验步骤。钩码重力不变,改变动滑轮个数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高度/cm滑轮组有用功/J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cm滑轮组总功/J机械效率%单滑轮组14101.63026102.630双滑轮组14101.15026101.450【实验结论】: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和动滑轮的个数有关;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考点方向】:1、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

3、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2、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3、同一滑轮组: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4、测量机械效率时为什么不能使弹簧测力计静止?机械效率会怎样?答:当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绳子和滑轮之间没有摩擦力,拉力示数会变小,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偏大。5、实验中改变钩码的数量,改变动滑轮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答:改变钩码个数、改变动滑轮的个数从而获得多组数据,这样可以避免一组数据的偶然性,更能得出普遍性规律。6、通过该实

4、验我们可以得知:增大物重或减少动滑轮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经典例题】【母题】:下面是小明和小红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步骤:(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零刻度线和。(2)如图1所示,测量物体G所受的重力为。(3)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出拉力F的数值,用测出的物体G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数据填入表格。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他们选用的滑轮组是(选填甲”或“乙”)(4)仅改变重物G上升的高度,重复上面的实验,记录并计算实验数据实验记录:实验次数物体重量G/N物体上升高度h/cm拉力F/N弹簧测力计移机

5、动的距离s/cm机械效率15.001.8015.0085.2%28.001.7724.0086.6%310.001.7530.0087.6%实验结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的高度有关。实验讨论与交流小明和小红的实验结论:(选填“科学”或“不科学”);请说明你的理由。小明认为提升的物重会影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建议进一步探究:改变,重复实验(3)步骤,计算出机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5)小明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改变不同的物理量,得出多组数据的目的是。【答案】(1)分度值;(2)4.6N;(3)匀速;刻度尺;乙;(4)不科学;根据=100%,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的高度无关;提升物体的重力

6、。(5)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普遍性。【解析】(1)测力计使用前,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零刻度线和分度值;(2)根据测力计分度值读数;(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保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故应该匀速拉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根据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升高高度的关系s=nh,根据绳n=求出绳子的有效段数分析回答;(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据此分析;为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多测量。(5)测量多组数据,重复实验可以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练习1:(2019自贡)小明和小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同学组装好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1)实验时,小明竖直

7、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升高,弹簧测力计读数为0.5N;同时小强也用刻度尺测出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为10cm,以上测量结果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如表:钩码重G/N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x/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10.20.10.1100%(2)小明和小强通过计算得出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100%,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他俩找出错误的原因:。(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4)在实验中,若将钩码的重增加到6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匀速;(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应该是0.3m,不等于0.2m;(3)66.7%;(4

8、)变大。【解析】(1)小明在进行实验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此时绳子的拉力等于测力计示数。(2)由图示滑轮组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的有效股数n3;已知钩码上升高度h0.1m,则测力计移动距离:snh30.1m0.3m,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测力计移动距离为0.2m,测力计移动距离错误,从而导致滑轮组效率错误。(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00%100%100%66.7%。(4)提升的钩码重增加到6N,有用功增加,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重增大,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大。练习2:(2019黄石)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数据如表所示。次数钩码重力(N)提升高度(c

9、m)有用功(J)拉力(N)总功(J)机械效率11.0400.41.10.8845%21.5400.61.41.1254%32.0301.742.5401.02.01.6063%(1)请把表格中三个未完成的空补充完整。(2)甲同学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钩码重力逐渐增大,滑轮组机械效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你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乙同学进一步研究,测出动滑轮的质量为100g,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与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之和,即:W总W有+W轮,他猜测还有因素影响机械效率。(答一种因素即可)(4)丙同学计算出每一组总功与有用功和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的差值WW总W

10、有W轮,通过比较第1、2和组的数据,发现重物的重力越大,差值W(选“越大”、“越小”或“不变”),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对此作出解释。【答案】(1)如上表所示;(2)增大;动滑轮重力不变,随着钩码重力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机械效率变大;(3)绳重、各种摩擦;(4)4;越大,所挂钩码增多,摩擦力增大,额外功增多。【解析】(1)由表中数据,第3次实验的有用功:W有Gh2N0.3m0.6J;绳子有效段数为2,根据sn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20.3m0.6m,总功:W总Fs1.7N0.6m1.02J;机械效率:59%;次数钩码重力(N)提升高度(cm)有用功(J)拉力(N)总功(J)机

11、械效率11.0400.41.10.8845%21.5400.61.41.1254%32.0300.6 1.71.02 59% 42.5401.02.01.6063%(2)纵向比较表中数据,钩码重力逐渐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增大;原因:动滑轮重力不变,随着钩码重力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机械效率变大。(3)实验中,额外功为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功与克服绳重、各种摩擦做的功之和,即绳重、各种摩擦也会影响机械效率;(4)在计算出每一组总功与有用功和克服动滑轮重力的功的差值WW总W有W轮,即克服绳重和绳子与轮之间的摩擦做的功时,要控制物体提升的高度相同,故应通过比较第1、2和4组的数据;W1W

12、总1W有1W轮0.88J0.4JG轮h0.48JG轮h;W2W总2W有2W轮1.12J0.6JG轮h0.52JG轮h;W3W总3W有3W轮1.60J1.0JG轮h0.6JG轮h;故重物的重力越大,差值W越大,原因是:所挂钩码增多,摩擦力增大,额外功增多。练习3:(2019绥化)如图是智慧小组“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次数物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110.10.60.355.6%220.11.00.366.7%340.11.80.3(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3)分析

13、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4)若在第三次实验中,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F的功率为_W(5)创新小组也利用重为1N、2N、4N的物体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测得的机械效率均大于智慧小组的测量值,则创新小组测量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填字母)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物体时均加速上升C所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组【答案】(1)匀速缓慢;(2)74.1%;(3)越大;(4)0.54;(5)C。【解析】(1)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拉力等于测力计示数;(2)第三次实验中滑轮

14、组的机械效率是:74.1%;(3)纵向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4)若在第三次实验中,F1.8N,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绳子自由端的速度:v30.1m/s0.3m/s,则拉力F的功率为:PFv1.8N0.3m/s0.54W;(5)A测拉力时,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下方,拉力测量大了,机械效率变小,不符合题意;B弹簧测力计每次拉动钩码时均加速上升,拉力变大,机械效率变小,不符合题意;C使用的动滑轮的重力小于智慧小组,克服动滑轮做的功减小,额外功减小,机械效率变大,符合题意;故选C。练习4:(2019遂宁)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选择了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