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中小学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0686534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给中小学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送给中小学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送给中小学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送给中小学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送给中小学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给中小学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给中小学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给中小学教师做科研的十条建议一、平常心态使研究成为一种教育生活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是改进职业生存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产生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智慧的重要手段。这种科研活动,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接受。但在实施教育科研活动中,我也注意到,有的教师将教育科研主要看作是职称评定的砝码,有的教师选择的科研课题或内容主要在于吸引别人的眼球,有的教师科研功利意识浓郁,凡此种种,都使得教育科研活动显得浮躁、空泛。教育科研一同任何其他科研活动,其实很需要平常心来对待,从容研究,冷静思考,才能使科研成为自身职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科研与教学不弃不离相伴始终,使科研真正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器和发

2、动机。正如同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所说的,如果一个人在从事研究之初,就以诺贝尔奖作为奋斗目标的话,很有可能无法达到这样的目标。研究所需要的从容、淡定,发现所需要的沉着、进取,常不是外在功利的一时引导所能奏效的。市场的喧嚣,人事的繁杂,文化的多元,价值的失范,这些外在的影响,不可能不波及教师,不引发教师心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不使得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更多一份功利色彩和急功近利的追求。这些影响,我们固然要看到。而真正在教育科研中有所获、有所得,切实通过教育科研形成自己独具特色教学风格和行为教师,可能恰恰是认识到教育科研外在氛围的嘈杂,而又安心坐得下来,心沉得下去,不断思索与探究教育教学问题的教师。我们举

3、目四望,分析每一个成功教师走过的路,都不难发现,正是他们的孜孜以求、日积月累,才有了他们今日的辉煌和教育上的成就。平常心看上去平常,真正长期坚持将教育科研作为自身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则变得有些不平常;平常心看上去平凡,真正坚持不懈将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不断进行分析探究,则变得有些不平凡;平常心看上去简单,真正不遗余力在教育教学征途上通过科研达到精致,则变得有些不简单。科研中多了一份平常心,也就多了一份真实的积累和经验;多了一份平凡的心态,也就多了一份超越与提升。功利难免,但还是要少一些。教育科研今天需要这份平常心!二、好奇心是研究的基本动力我们常常说:好奇心是打开科学研究大门的钥匙,是进入

4、科学殿堂的必备台阶。我们也常常引述爱因斯坦的话教育我们的学生: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在我们自己的教育科研活动当中,这些教育学生的言论好像失去指导意义了,不少教师不是因为好奇去研究,而是为研究而研究。没有了或失去了好奇心,教育科研活动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动力,外力推动之下的研究活动难以持续长久,难以真正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好奇心是研究的基本动力,它使得研究饶有趣味,别有情趣,使得研究逐渐成为教师内在的心理冲动。保持童年的好奇心,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发现一切有待探索的问题,是今天教育科研中教师需要有的一种心境和心态。为什么某一个学生今天的表现与以往迥异?为什

5、么今天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进程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为什么学生在解题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什么今天一个不经意的教学活动会引发非同寻常的教学效果?教育教学中,实际上是充满着问题,充斥着大量需要待解的难题。教师善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惯于探寻事实背后的原因,乐于去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不同路径,才会使自身的研究与自己的成长紧密结合在一起。好奇心是导引研究走向深入的标尺。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时,受好奇心驱动,就有可能在破解问题找出初步解决问题的答案后,进一步去思考和探索后续解决问题的方向,将研究引向思维的深处,引向教育的深处,教育教学的一些规律性认识、实践性智慧就有可能浮出水面。没有好奇心,教

6、育科研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研究任务,或仅仅是出于外在功利的目的,就有可能浅尝辄止,仅将研究停留在观察和分析教育教学现象的表面,仅满足于发表一两篇所谓的科研成果,满足于职称评定或其他非内在的需要。毋庸置疑,人的年龄与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是呈反比的,年龄越长,经验越丰富,思维越趋向于定势,对外在事物的敏感度就会越降低,好奇心也就随之减弱。这应该说,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的阻障因素之一。但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问题意识,有意识地促使自己关注外在事物变化,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对变化的敏感度,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好奇心进一步加强。好奇心产生的途径有很多,书籍阅读、报刊浏览,参观考察、经验

7、分享,自我反思、集体合作,都蕴含着众多的问题,都可能滋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循着好奇确定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研究才有韵味和意义,才是教师真正发自内心的研究。三、相信研究的价值与能力自信心是成功的首要心理素质,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自信心主要表现为要相信自己研究的价值,相信自己的研究能力,这是教育科研取得成效的关键。在实践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上是一把好手,甚至是当地的教学能手,但一旦说起科研,常显得不自信,以为自己作为实践第一线的老师,无法也无能从事科研活动,不能胜任科研的要求。在这里,首先需要明确教师教育科研的定位。定位明确了、准确了,才会使自己的自信心有所提升。我们反复强调,教师

8、的教育科研与专家的教育科研不同,研究的问题来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研究的开展存在于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研究的成效表现为切实改进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而专家的研究,问题来于理论,来于书斋,研究更多地体现为资料的梳理与分析,研究成果的评定标准反映为理论创新的要求。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专家所不能替代的,当然,专家的教育科研也是教师所不能替代的,两者都有其存在意义和价值,共同构成为教育科研总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的转型,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的冲击,素质教育实施的挑战,所有这一切都给当今的教育教学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实践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体是我们教师,专家充其量只能对解决问题的理论路径进行探讨

9、,对抽象一般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只有教师拿起科研的武器,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实践舞台上,才能使教育教学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反映教学的新要求。既然教师的科研定位与专家不同,那么,也就大可不必用专家的科研标准来要求自己,教师也就完全有能力胜任自己的科研工作。今天的教学好像不太如意,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课堂参与意识不强,好像没在状态?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在后续教学中应该加强什么,在哪些方面需要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定?改进以后又遇到了哪些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能否解决,如果不能的话,我需要从哪里获得相应的支持,我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几种方案,哪种方案最适宜于学生

10、实际以及教学的需要?如此等等。我们的教师每天对这些存在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解决了,我们就是在做着教育科研工作了。试问,专家能做我们这样的教育科研吗?大概是不能的,即使能的话,这样的专家也是为数极少的。我们恰恰是这些问题最为恰当的解决者、解答者。假以时日,我们的教师完全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的行家里手,成为教学的发言人和教学智慧的拥有者。自信心来于解决问题的成功激励,来于日积月累的经验提炼,来于持续不断的自我反思。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时,要注意从科研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感受成功的喜悦,用学生的变化、教学行为的调整、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师生关系的新形式等激励自己,从中认识到科研的意义和价值

11、,认识到自己逐渐提升的科研能力;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要认识到科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要在日常的实践与研究的双向互动中积累自身的经验,提升自身的本领;要注意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标,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使自己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不断增强。四、把科研当作一种教育责任教育科研有没有责任心,责任心的强弱,对教育科研的实施以及结果的运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责任心强,则教育科研持续推进,永不满足,锐意进取,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效果;责任心弱,则教育科研难以持久,遇难折返,遇障缓行,难以真正破解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难以取得

12、真正的实效。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手段,它可以用来达到不同的目的。既可以用作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也可以用作单一地指向改进学习成绩获其它目的。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明确自身的更为职责,增强自己的责任心。从今天来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都使得教育科研更多地指向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科研应该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服务,而不是别的什么。教师在从事科研时,首先要认识到自身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了解经济社会对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明确自身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向。教师教育科研的责任心还表现在对学生负责上。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育科研的一切着眼点和落脚点也应

13、该体现在学生行为的改变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这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在从事教育科研时,教师心中要始终想着学生,眼中要始终看着学生,从学生那里寻找研究课题,从学生那里获取研究的动力,从学生那里得到研究成果的验证。教师有了教育科研的责任心,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科研的持续进行。与从事任何科研活动一样,教师的教育科研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这样或那样的阻障。有了较强的责任心,教师才有可能知难而上,咬定青山不放松,通过自身智慧的发挥或他人经验的借用等,逐渐解决问题,使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教

14、师有了教育科研的责任心,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当教师认识到科研的目的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是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科研成果逐渐应用在实践中,通过应用发现新的问题,实现新的突破,达到新的境界,而不是满足于课题成果的评奖或出版等。教师有了教育科研的责任心,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师自身职业生存方式的改变。教师把教育科研当作自身分内的事情,是与自身教育教学日常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将教育科研加以内化,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逐渐改变自己原有的职业生活方式,边实践边研究成为主要的存在形态。五、宽容他人就是支持自

15、己任何研究都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性成分,都是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困惑,也有喜悦;有挫折,也有顺遂。作为同行,教师对他人的教育科研要有宽容心,宽容他人的失败,认可他人的努力,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同他人共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而言,要有平常心。对于其他同行而言,则要有宽容心。今天的教育教学,面临着问题人众多,困难重重,几乎没有什么现成的答案,这样的话,就需要广大教师投身于教育科研的热潮之中,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这类研究,不属于少数教师,而是需要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在研究活动中,有的教师收获了成功,有的教师在某一阶段遇到了阻碍,处此情景,就需要教师相互

16、鼓励,互相扶持,在彼此间的宽容与理解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同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宽容别人,也就是影响或引导着别人宽容自己。于人于己都有一定的助益。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心是一颗博大的心。教师同属知识分子,传统文相轻的不良习气,应该说在今天还有着一定市场,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种不良习气,在在今天教师职业生活中正变得越来越需要摒弃,在教师的教育科研中正变越来越陈腐。每个人都是研究者,都需要实现实践者向研究者的转变,而研究都需要不懈探索,大胆尝试,共同协作,相互激励,是研究的内在需要。只有在相互的理解和认可之中,科研才能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宽容是获得别人尊重的基础。宽容心是与他人良好相处的保证。有宽容心,教师都会自觉地从他人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都会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视角看待问题。一个研究项目,一项研究活动,都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教育意义,有时很难用绝对的对与错、正与误来区分。认识教育科研的要义,宽容他人暂时的失利,你才能获得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