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686368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霍桑实验,兴起于50年代的行为科学研究,于80年代达到高峰.本世纪初的前后几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已引起了企业管理的一场深刻变革。这种理论同样适用于建筑安全管理.杜绝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发生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监督部门是代表企业完成安全管理目标任务的重要组织。为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安全管理需要根据“高、大、难、新”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需要对施工现场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特殊作业环境可能造成损害作出预测,并研究具体解决办法;需要对粉尘、废水、固体废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

2、污染和危害作分析和处理;需要宣传贯彻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需要组织建筑工程安全检查和落实事故隐患整改。这一切迫使施工企业不得不把安全与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施以最基础也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管理。建筑安全管理监督部门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组织构成的三大要素为:管理成员、管理制度以及构成管理组织的环境。无论是哪个要素,都离不开“人”这个关键因素。提高安全管理监督水平,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一、建筑安全管理中的用人机制人力资源的管理虽然不是建筑安全管理部门的本职,但因为人才的重要性,却不得不引起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重视,这是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

3、前提。1把好用人关,引进专业对口的素质人才。首先,实施建筑安全管理,没有施工经验和建筑工程结构知识,是不行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所制订的安全防护措施就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就谈不上保障安全生产。第二,选用的人才要有吃苦敬业的精神。安全监督管理大多数是野外作业,要登高攀脚手,这些工作内容要求工作人员能吃苦敬业。第三,要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即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否则不但不能发挥其个人才能,还会影响团队作用的发挥,第四,要重视人才的层次性,既要注重年龄层次,又要注意其知识层次,使实践经验和安全知识在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2“用育并重”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多年来,人们对施工安全是一门科学技术存在着

4、模糊认识,所以“安全第一”的方针一直在很大程度上仅停留在口头上,因而无法消除一些人对安全工作的轻视。随着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安全技术的重要性。1991年,建设部秦春芳主编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手册一书,明确了安全技术是施工生产过程中-“把施工图纸上的线条在指定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中,保护操作者安全与健康的一种相对独立的专门技术,它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出台,使安全管理工作从定性管理逐渐转变成定量管理。2000年至今,国家关于建筑安全管理的强制性标准又陆续出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只有学懂弄通这些

5、理论,掌握安全技术,才能对建筑安全实施最为有效的管理。因此,安全管理监督人员专业理论的培训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学习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以自学为主,激励员工自学成才。另外,企业领导要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轮训.3创造多方位实践的机会,努力造就多面手。知识经济时代在给予我们一个前所未有、崇尚知识的氛围的同时,也对知识人才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然而,随着建筑施工集团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方面,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越是大规模企业由于岗位专业化要求相对较高,岗位的持久性造成了人才知识拓展的困难.因此,要加强岗位培训,建立企业内

6、部轮岗制度.加强安全员与施工员、技术员的轮岗交流,培训既懂得施工管理技术又知晓安全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安全管理中的技术含量,创造多方位的实践机会,努力造就多面手。4加强思想教育,提倡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意味着企业成员对部门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意味着成员与企业的同兴衰、共荣辱的自我选择;意味着成员、部门间互相协作,团结和谐;意味着成员共同为企业目标努力奋斗,为企业利益即使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的精神。一旦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安全管理监督人员才会自觉提高管理水平,变被动行为为自发行为,安全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互动作用就能实现。二、安全管理制度中的人本主义1安全管理制度

7、建立中的人本主义一套规范、科学、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证,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中,应将至上而下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放在首位。它不仅给工作人员提供准确的工作标准,也是其工作的内在动力,有助于他们意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与责任性。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必须注意:(1)建立管理制度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广泛听取大家的建议,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能闭门造车,脱离实际,防止摆花架子。(2)注意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改,使其更完善和切实可靠。更符合建筑施工的特点,注重实际效果。(3)要建立目标责任,使安全管理人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努力方向,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对安全管理状

8、况比较差的企业,目标责任的建立显得更加重要。此外,制度建立后必须要有监督考核制度与之配套,并指定专人负责,奖惩兑现,以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和连续性。2实行总监机制总监模式是现代企业管理取得比较成功的一种方式.(1)实行总监制度。安全总监由总公司委任,参与讨论、决策企业承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揣摩,并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业绩负有直接责任。督促和批准公司内部承包的具体项目的安全计划措施的制订和执行.安全总监由企业进行考核,定期进行,根据考核结果,决定下期的任免。(2)重视一般人员的工作。围绕总的目标,加强班前的检查,班后的总结,对安全管理工作分阶段进行达标验收,并在工程项目全部结束后,作出该工程项目的安

9、全管理总体评价.这一切以一般工作人员为主,总监实行日常、事前、事后监督,以防患于未然。3激励机制的运用建立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职工投入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其有效的方法是:深化内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深化工资制度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将安全生产的所有指标分解落实到包括生产工人在内的职工人头,企业安全生产的好坏,与企业职工个人均有工作业绩和经济利益的关系,达到群防群治的目的。对于工作突出的人员要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包括提供进修的机会。对于优秀的人员委于重任,使得大学学有榜样,干有方向。三、以人为本的组织环境领导的风格往往决定了组织的环境特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管理者必须努力创造“

10、知人善用,适才应用,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法人代表,要绝对承担企业安全管理状况不善、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领导责任,因此,一方面领导要带头学习,掌握一定的建筑安全理论、实践知识,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安全工作,做到生产与安全并举,尤其要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引导和管理。要以领导的表率和人格示范作用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重视安全生产的客观环境。总之,现代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法律及规章制度规范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用企业文化教育安全管理人员,树立集体主义及敬业爱岗的精神;用完善的激励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