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应对现实 理性提升就业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68418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观应对现实 理性提升就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客观应对现实 理性提升就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客观应对现实 理性提升就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客观应对现实 理性提升就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客观应对现实 理性提升就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观应对现实 理性提升就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客观应对现实 理性提升就业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提升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学生切身利益、家庭幸福、学校开展和社会稳定。既是教育自身的系统工程,也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本文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了制约当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主要因素,结合我院自身实际,提出了某些建立性的提议,以供同行借鉴。国情问题研究专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正面临着世界上重大的就业战争。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几年来,中央和有关部门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和一系列有关文件的制定和公布也反映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相关的研究、探究正在加紧进展中,但问题的有效解决有赖于社会、学校、家庭

2、、学生自身及互相之间的协调开展。作为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我们责无旁贷的投身到这场就业大战中,以期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协助学生顺利地就业,好就业,就好业。一、探求问题根源,找准切入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直接牵涉到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利益,要想解决好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找到相应的良策,就必须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几个方面进展深化分析,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一)就业环境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经历了统包统分,双向选择,直至2001年全面进入了“自主择业阶段。曾经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从昔日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到全国各地赶招聘会场,

3、承受用人单位的品头论足;不但参与本校同学的竞争,还要同全国各地的毕业生进展竞争。压力和机遇共存,就业或者待业,充满悬念。高校毕业生就业根底已全面市场化,且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常这是一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转变。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的优势地位使得他对毕业生的要求加重了砝码。不但要学习成绩好,还要综合素质高,身体安康,有特长。同时也衍生了某些不理性的行为,人才“高消费、性别歧视、生源歧视、品牌歧视(“选媳妇还要看娘家)等等,无疑给本已非常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就业市场,人为抬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另外,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整个社会

4、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二)学生和家庭“精英情结深沉连续几年的扩招,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群众化时代,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相对多数人享有承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大学生由“天之骄子变为“普通老百姓,大学生的就业同普通老百姓一样要参与社会竞争。通过竞争,有些进入了社会的精英岗位,有些那么要从事与群众化相适应的普通基层工作。在高等教育进入群众化阶段的国家,特别是德国,这是一种普遍的就业现象。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群众化的速度太快,学生、家长、甚至社会言论环境难以在短期内把就业观念转变过来,无法彻底摆脱精英意识影响下理想化的特征。“铁饭碗、“学而优那么仕、“包当干部等依赖性的社会心理弊端仍

5、然明显,这必然会阻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现象并存,构造性、摩擦性矛盾突出。教育学者杨东平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即使扩张到目前规模,也还没有到大学生过剩分不出去的地步。(三)学校“产品营销意识滞后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程度不断进步,高校是这个市场中“产品的消费者,产品质量如何直接决定“销路如何。假如说过去学校只管搞好“产品的消费就行了,那么如今还要搞好“产品的营销工作。虽说如今的大学生是自主择业了,事实上高校的责任比以前是更大了。然而,由于受办学经济利益的驱使,局部高校盲目扩招,不做市场调研,不重视就业市场的信息反应,不管“产品是否适销对路,重进轻出,招就脱节。

6、这不仅影响了办学质量,而且也给本已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另外,高校就业主管部门仍固守以往作风,等“鱼主动上钩,不愿主动出击,怕遭受用人单位的闭门羹、冷板凳。学校片面地把就业问题归咎于学生和家庭,粗暴地把就业困难学生定位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无视了自己的责任。就业率及就业层次的上下,是一个大学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它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生源。事实证明,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化“营销意识,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是高等教育将来的必然开展趋势。二、创新工作思路,理性提升就业市场经济充满竞争,市场需求主体的苛求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高校只有准确定位,选准目的,办

7、出程度,办出特色,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才能最终赢得社会。(一)客观应对形势,创新工作思路我院是国际著名企业家及公益慈善家李嘉诚先生捐巨资兴办的汕头大学的重要组成局部。学院以创新强校为指导思想,积极主动地在办学规模、教学和就业指导等方面进展了大胆尝试。在各高校纷纷扩招的形势下,果断推出了“精品教育的开展战略,回绝盲目扩招,做到招就结合。学院推行新教学形式,将以往的“以学科为主教学转变为根底课、临床课和临床理论“系统整合和“以问题为中心教学形式。教学质量获得明显成效,四级英语通过率一直高于全国重点院校平均通过率,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名列全国前茅,2022至2022年分别为第3、第

8、4和第5名。毕业生质量的进步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在自主择业时代,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不可或缺的学校常规性工作。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院就业主管部门立足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拓展就业新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2000年我院出台优惠措施鼓励本科生考研,尝试从升学途径减轻就业压力,这也是对“人才高消费社会现实的前瞻性预见,是建立在市场调研根底上,准确定位的一大举措。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我院就业工作的另一亮点。非认知技能的培育是市场强烈呼吁的问题,尤其作为医学生。因此,我院组织了众多社会理论活动(如医德医风宣传队、宁养医疗效劳队、医疗扶

9、贫活动、安康使者、“关心是潮流等等)进展学生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理论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完善综合素质,更加坚决献身医学、乐于奉献的信念。个性化就业指导是我院就业工作的另一特色。由于我院推行“精品教育,每年毕业生数较少,不超过500人,而我们有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加之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完全有才能展开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逐一排查每一位学生的就业才能、存在困难,给以针对性地指导并协助解决。另外,就业咨询、职业规划、就业宣传、亲密与用人单位联络、建立用人单位资料库、组建就业信息网络、课程建立、优秀校友创业教育等是我院就业工作的常规手段。(二)科学自我评价,调整就业期望目前,大学生失业主要表现为构造性失

10、业,这与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不无关系。造成这种期望值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定位不准是一大关键因素。就业是大学生从“我想干什么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转型过程,也就是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化。如何才能在剧烈的择业竞争中保持一份理智与冷静,不错失任何就业时机,实现顺利择业和成功就业,这必须依靠主体的客观自我评价。费希特认为自我对其自身的必然反思,乃是它的所有从自己本身向外去的活动的根据。然而,由于年龄、阅历的局限,对社会的复杂情况、人情世故等缺乏充分认识,只凭满腔热情,面对千变万化的就业形势,自我评价难免会出现问题。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学校的就业主管部门,

11、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科学地进展自我评价,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尤其是对自己的主体需要、主体才能等要有清楚的理解和正确的评价,从而明确就业目的、考虑就业策略、进展职业规划,防止盲目追求精英岗位的不良心态的产生。清醒地认识外部就业环境,是科学自我评价的前提。通过加强形势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就业政策,行业用人标准,整体就业状况和效劳基层的必然性。每年我们都要对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才能进展评估,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综合各方面因素,挑选出“问题学生作为重点攻克对象,直至毕业就业。(三)挖潜储藏资源,理性提升就业为使学生能充分的就业,学院就业主管部门总是千方百计地拓展就业渠道,充分利用人际网络,例如校友、

12、教学医院、附属医院等,建立有形的就业信息市常校友是毕业生就业可挖掘的一大资源,而附属医院是我们的坚强后盾。虽说“人才高消费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但作为附属医院,从讲政治的高度,每年会招聘学院一定名额的合同聘用制本科生充实到临床第一线。对于报考外校研究生上线而不被录取的,学院优先考虑调志回来。学院实验室招收实验员、行政系列招聘人员均优先考虑我院的应届毕业生。对于就业特困人员,如身体残疾,家庭经济困难且就业困难等,学院为其“量身定做物色就业岗位。通过种种渠道,旨在使每位同学均能充分就业,这任务的完成是学院贯彻落实全员就业思想的集中表达。近些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由于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得力,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七年一次就业率全省第一就是对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充分肯定。由于就业严峻形势持续升温,我们还需不断地总结,大胆地尝试,开拓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待。参考文献:1德费希特著.全部知识的根底.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99.2孙泽厚.群众化高等教育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