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2)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683308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婺源县江湾中学 方建中课题: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需测物理量及相应的测量工具。 2.理解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和金属片的作用、斜面保持很小坡度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及上半程、下半程、全程平均速度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平均速度要指明哪段路程内平均速度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充满兴趣,有课外体验测平均速度的欲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的测量及平均速度

2、的计算。教法、学法:自学法、比较法、讨论法与练习法。教学准备:斜面、小车、米尺、停钟、金属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教学策略及意图引入新课问题:骑自行车下坡时停止踏脚踏板,让自行车从坡顶自由滑下过程中,自行车的速度有何特点?如果要测量出自行车从坡顶到坡底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你打算怎么做?自行车在上半段与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有何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模拟测量研究这个问题。从学生较为熟知的农村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引入新课。新课学习一、实验设计1、教师讲解:现在我们利用木板来搭建一个斜面模拟生活中的斜坡,得用小车来代替自行车。2、分组讨论:怎样测量小车在斜面

3、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即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利用什么原理计算小车运动时的平均速度?【板书】1、实验原理:= 2、需测物理量:路程、运动时间 3、测量工具:刻度尺、停钟。3、介绍斜面的作用、金属片的作用、解决运动时间不便测量的措施。【板书】4、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而做变速直线运动。 5、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6、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的目的:为了便于测量时间。4、介绍测量上半程、全程平均速度的方法及表格设计【板书】7、实验记录路程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ms-1)全程上半程二、进行实验1、调节斜面的坡度。

4、2、测量小车运动全程的路程、标画全程的中点,并记录在表格中。3、测量小车运动全程与上半程的运动时间,并记录在表格中。4、学生计算出全程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并记录在表格中。三、实验拓展1、分组讨论:若要测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能将小车置于全程的中点由静止释放吗?为什么?正确的做法怎样?2、延伸上述表格,让学生继续计算下半程的路程、时间与平均速度。3、分组讨论: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介绍实验思路。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归纳出实验的原理、需测物理量和测量工具,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测量百米跑平均速度的方法,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算出自己百米跑的平均速度,从

5、而形成测量平均速度的思路。通过介绍并及时板书,让学生了解斜面的作用、金属片的作用、解决运动时间不便测量的措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通过此活动教给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基本思路。通过代表的实验操作并让其汇报测量数据,让其他学生观察、记录,体会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平均速度的过程。通过讨论,让学生能正确测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并知道这样做的原因。通过计算、讨论,得出正确实验结论。板书设计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需测物理量:路程、运动时间 3、测量工具:刻度尺、停钟。4、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运动的动力而做变速直线运动。 5、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6、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的目的:为了便于测量时间。7、实验记录路程S/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ms-1)全程上半程下半程课堂练习课本2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3、4题。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