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68317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渭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通渭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通渭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通渭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通渭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渭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渭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渭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5年)为科学利用林下土地和空间,建立以林业为主体,种植、养殖相配置,多层次、多时序、长短效益相结合,农林牧协调发展的复合经营体系,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加快兴林富民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甘办发20123号文件)精神,结合全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种类,合理开展种植、养殖、采集、森林旅游和林产品加工,从而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生态、经

2、济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绿色、环保、健康、安全、节约型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一)基本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县88.84万亩林地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有43.77万亩。止2011年底,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898.5万元,参与林下经济发展农户4203户。其中林业用地林果业种植面积0.15万亩,林果产量1875吨,年产值562.5万元;以退耕还林为主的林下种植面积1.26万亩(主要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涉及农户4200户,年产值283.5万元;发展林下养鸡1.7万只,年产值42.5万元,养鸡农户2户;兴办森林农家乐1户,年收入10万元。(二)有利条件。1、林下养殖有基础。部分乡镇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后续

3、产业发展和封山禁牧的实施,大力发展优质牧草,舍饲养牛、养羊,推进草畜一体化,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2、林下种植有潜力。华岭、陇山等乡镇的林下野生菌、山野菜、野生药材等资源较为丰富,当地农民有采挖、贩卖野生药材、山野菜、天然食用菌的习惯。在该地区采取林草、林药、林菜、林菌模式,发展林下种植业,具有较大的潜力。3、林下休闲、生态农家乐悄然兴起。发展林下休闲、生态农家乐、森林人家等森林生态旅游服务,已被城区、林区周边群众认可,前景看好。4、林木种苗成效初显。全县农户抢抓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机遇,从事苗木种植的热情异常高涨,碧玉、华岭等乡镇部分村的育苗农户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三)不利

4、条件。全县林下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集体林资源总量不足。全县大多数林地为生态公益林,投入大、产出低,农民对林业生产的依赖程度较低,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不高。2、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单一,发展规模小。全县发展林下经济有林下养鸡、林下牧草种植等,规模小、存栏量及产量较小。以栽植文冠果、沙棘、山杏等为主的低质林提升改造,由于经营管理未能跟上,经济效益差。而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经济价值较高的林下种药、种山野菜、野生食用菌等尚未开发经营,全县林下经济发展任重道远。3、管理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养殖方面,大多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

5、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4、政策扶持不力。林下经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由于缺少联动机制,项目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够,技术指导、种苗保障、加工销售、金融信贷等相关服务比较薄弱,在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滞后。二、发展林下经济的必要性林下经济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的特点,对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城乡居民绿色消费需求、实现“兴林富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和发展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的客观需要。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建立林下种、养和生态旅

6、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把单一林业引向复合林业,有利于农民在较短时期内获得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更好地保护生态建设成果,全面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二)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是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全县有林改面积88.84万亩,丰富的林地资源为全县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而且可带动农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加快林下经济发展是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探索和推广林农牧相结合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

7、高土地利用率,缓解林农争地的矛盾,而且可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长期增收与短期增收的有效结合,进而为林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进一步促进造林绿化、资源保护和林产品加工等林业一、二产业发展,形成林业经济的循环发展模式。三、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效益林业为核心,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和林荫空间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通过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实现农民收入和森林资源“双增长”。四、基本原则(一)生态优先

8、,统筹兼顾。坚持生态优先,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推动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统筹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林龄、林地及其空间环境条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多元发展,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菌则菌、宜草则草、宜禽则禽,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林下经济。(三)示范带动,稳步推进。在合理经营的基础上,加强示范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注重科技含量,提高收益率,发展中注重强化龙头企业,基层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

9、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引导规模化发展。(四)市场推动,政府引导。瞄准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农户发展产销对路的林下产业,力求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各计其功,合力引导林下经济产业科学发展。(五)科技创新,优质高效。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力度,增强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五、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到2015年,力争全县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1万户以上,占参与林改农户的13.7%;产值达到8058.6万元;培育一批发展林下经济的突出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造一支思想作风和业务技术比较过硬的林下经济管理和科

10、技工作队伍,指导好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生产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产品竞争能力;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格局。(二)年度目标1、2012年:启动实施全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林业用地林果业种植面积达到0.25万亩,林下种植面积达到1.46万亩,建设良种苗木基地0.09万亩,林下养鸡达到4.5万只,林下养蜂240箱,舍饲养羊、养牛达到0.03万只(头),利用森林生态旅游兴办森林人家、农家乐达到2户,发展餐饮、商品零售业3户,兴办林下产品加工企业1个,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454.21万元,参与林下经济发展农户

11、达到5115户。2、2013年:林业用地林果业种植面积达到0.3万亩,林下种植面积达到1.73万亩,建设良种苗木基地达到0.19万亩,林下养鸡达到6万只,林下养蜂达到540箱,舍饲养羊、养牛达到0.12万只(头),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旅游景点1处,兴办森林人家、农家乐达到9户,发展餐饮、商品零售业达到7户,兴办林下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个,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2920.25万元,参与林下经济发展农户达到6106户。3、2014年:林业用地林果业种植面积达到0.5万亩,林下种植面积达到2.42万亩,建设良种苗木基地达到0.35万亩,林下养鸡达到11.34万只,林下养蜂达到940箱,舍饲养羊、养牛达到0

12、.27万只(头),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旅游景点达到2处,兴办森林人家、农家乐达到20户,发展餐饮、商品零售业达到18户,兴办林下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个,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4974.85万元,参与林下经济发展农户达到8575户。4、2015年:林业用地林果业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林下种植面积达到3.16万亩,建设良种苗木基地达到0.57万亩,林下养鸡达到16.92万只,林下养蜂1640箱,舍饲养羊、养牛达到0.45万只(头),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旅游景点达到3处,兴办森林人家、农家乐达到29户,发展餐饮、商品零售业达到19户,兴办林下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个,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8058.6万元,参与林下

13、经济发展农户达到11035万户。六、规划布局(一)林下禽类养殖区。在平襄镇、义岗镇、陇山乡、陇阳乡、襄南乡、碧玉乡和鹿鹿山国有林场,重点发展林下养鸡。(二)林下种草和畜牧养殖区。在平襄镇、义岗镇、马营镇、常河镇、北城乡、陇阳乡、寺子乡、陇山乡、襄南乡、李店乡、三铺乡、华岭乡、什川乡重点发展林下种草和舍饲养牛、养羊。(三)林下药材种植区。在平襄镇、义岗镇、什川乡、碧玉乡重点发展林下药种植。(四)林果种植区。在平襄镇、榜罗镇、常河镇、鸡川镇、新景乡、陇川乡以树种改优为主,种植苹果、核桃、梨、花椒等。(五)林下育苗区。在平襄镇、马营镇、华岭乡、陇阳乡、碧玉乡培育云杉、侧柏、刺槐等适生乡土苗木。七、主

14、要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一)主要发展模式1、林果模式:以树种改优为主,通过营造经济林或生态经济兼用型树种,开展低质林分提升改造,增加农民收入。种植苹果、梨、山杏、仁用杏、花椒、大果沙棘、文冠果等树种。2、林草模式:分区域在适宜地区的幼林地或郁闭度70%以上的林下种植牧草,为养殖提供优质饲料。主要种类有紫花苜蓿、红豆草、三叶草、黑麦草、箭射豌豆等饲草。3、林药模式: 充分利用郁闭林地,分区域在适宜地区林下种植较为耐荫的药用植物,实现以种养林的良性循环。主要种类有当归、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甘草、防风等中药材。4、林粮(经)模式:在树木栽植后1-3年内,林地未郁闭前,在林地间作套种豆类、胡麻、洋

15、芋、疏菜等农作物,也可合理进行苗木繁育。5、林畜模式:在林下可规模饲养羊或牛,实行放养与舍饲养殖相结合,饲草、饲料来源广。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是林畜养殖的重要模式。也可在林间试养梅花鹿等特种动物。6、林禽模式:选择在已郁闭的林地,饲养三黄鸡、乌鸡、珍珠鸡、鸭等,饲料粗放充足,常年可养,技术简便易行,群众乐于接受,自然放养、圈养和棚养均可。7、林蜂模式:充分发挥林区植物种类多,花源丰富的资源优势,引导农户发展林下养蜂。8、林游模式(森林旅游):充分发挥林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兴办森林人家和农家乐,发展森林旅游。围绕森林旅游,开发旅游产品,发展餐饮、住宿

16、、商品零售等服务业。引导群众通过开办林家客栈,做绿色餐饮,卖绿色食品,培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9、林下产品经营加工: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利用林下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山野菜、林木种子、中药材、果品采集、藤条编织、畜禽屠宰等产品加工、贮藏、包装、流通和销售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和综合经济效益。(二)主要经营模式1、“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利用企业的技术、资金、营销市场等资源,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与农户签订种养合同。由专业公司提供良种(原料)、技术、产品回收,农户负责提供林地和劳务,收入稳定可靠,是林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主导经营模式。2、“农民专业协会+农户”模式。按照专业分类,组建各种养殖、种植协会、由协会给分散的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培训,通过中介组织使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