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68242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理工作控制目标及控制要点一: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1 工程材料质量控制及目标 所有进场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必须要有合格证,需二次复测的必 须见证取样,抽样送检,各种材料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合格后 方可使用。2 工程质量控制目标1、控制工程材料合格率 100%;2、工程质量合格率 100%;3 监理工作方法1、检查进场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平行检查,对于每一个检验批进行 100% 检查并做记录,在合格基础上进行验收;进行进度控制对照检查,发现偏 差,要求承包单位进行调整或重新编制进度计划;巡视监督检查现场施工 质量,并用看、敲、摸、照等方法进行检查;

2、在监理过程中随时对施工质 量进行实测实量检查;发现一般质量问题,及时口头通知承包单位现场立 即整改,如不及时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监理工 程师通知单并限时要求承包单位整改至合格并进行回执;2、在土建专业混凝土结构工程浇筑准备工作完成后签发浇筑令,砼浇筑过 程中全程旁站监理,对于梁、板类构件底模拆除(特别是悬挑大跨度)应 在做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的基础上进行,并应签发拆模令;4 旁站监理方案4.1 旁站监理程序当工程进展到相应分项工程或工序时,由施工单位提前24 小时通知监理单 位进行旁站监理,由监理工程师或监理员与施工单位质检员共同旁站监理;4.2 监理人员的主要职责1、检查施

3、工企业承包单位专职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及施 工机械,建筑材料准备情况;2、在现场跟班监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执行施工方案及工程建设强 制性标准情况;?核查进场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质量证明文件,检 验报告,合格证等并在现场监督施工企业进行检验或者委托具有资格的第 三方进行复验;3、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保存旁站监理原始资料.5 质量控制措施及要点5.1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措施5.1.1 混凝土结构工程基本要求:5.1.1.1 混凝土结构施工项目应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查批准。5.1.1.2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可划分为模板、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等分

4、 项工程。5.1.1.3 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所含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验收记录检查。5.1.1.4 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2 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 一般项目的合格点率应达到 60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3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5.1.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结构工程所含分项工程施工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应及时、准确、齐全、完整;3 混凝土结构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均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5、;4 混凝土结构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评价应符合标准的要求。5.1.1.6 混凝土结构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施工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 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应及时、准确、齐全、完整。5.2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措施5.2.1 模板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措施5.2.1.1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施工设备和材料供 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5.2.1.2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 载的承载能力

6、,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检查。5.2.1.3 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搓处。检验方法:观察。5.2.1.4 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 内不应有积水;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 构性能或防碍装饰工程施工质量的隔离剂;3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检验方法:观察。5.2.1.5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且位置应正 确、安装牢固。检验方法:观察、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5.2.1

7、.6 对跨度不小于 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 %。3%。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5.2.1.7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3mm。检查方法:钢尺检查。检查中心线的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 并取其中的较大值。5.2.1.8 模板的轴线位置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5mm。检查方法:钢尺检查。检查轴线的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 并取其中的较大值。521.9底模上表面标高允许偏差应为5mm。检查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5.2.1.10截面内部尺寸允许偏差基础应为10mm;柱、墙、梁允许偏差+4mm

8、, -5mm。检查方法:钢尺检查。5.2.1.11当层高小于等于5m时模板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6mm;当层 高大于 5m 时模板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6mm。检查方法:经纬仪、吊线及钢尺检查。5.2.1.12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检查方法:钢尺检查。5.2.1.13模板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5mm。检查方法:2m靠尺和塞尺检查。5.2.2模板拆除工程质量控制措施1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拆除顺序是否符合施工技术方案。2、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

9、验报告。3、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检查方法:观察。4、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 放并及时清运。检查方法:观察。5.3 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5.3.1 钢筋加工工程质量控制措施5.3.1.1 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 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 变更文件。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5.3.1.2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 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检验方法:检查化学成分等专项检验报

10、告。5.3.1.3 受力钢筋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6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 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作 135弯钩时, HRB335、 HRB400 级钢筋的弯 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弧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 的5 倍。检验方法:钢尺检查。5.3.1.4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 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应不上于受力钢筋直径;2、箍筋

11、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 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 结构,应为135.3箍筋弯钩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 径的5 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5.3.1.5箍筋内净尺寸允许偏差应为5mm。检验方法:钢尺检查。5.3.1.6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检验方法:观察。5.3.1.7 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 直钢筋时, HPB235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4, HRB335 级、 HRB400 级和 RRB400 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1。检验方法:观察,钢

12、尺检查。5.3.1. 受力钢筋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mm。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5.3.1.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允许偏差0mm。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5.3.2钢筋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措施5.3.2.1钢筋安装检查验收时,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 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允许偏差值1.5倍的不合 格点。5.3.2.2当钢筋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钢筋 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对照图纸和设计变更文件,观察、卡尺检查。5.3.2.3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5.3.2.4当受力钢筋采用

13、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 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的连接区段长度 为 35d(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 500mm ,凡接头中点位 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同一连接区段 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 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 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受拉区不宜大于 50;2. 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内;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

14、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3.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 接头时,不应大于 50。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5.3.2.5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 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 25;2. 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 50;3.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 50; 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5.3.2

15、.6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 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 0.25 倍;2 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 倍,且不应大 于 100mm;3 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10 倍,且不应大于 200mm;4 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 25mm 时,应在 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5.327绑扎钢筋网长、宽允许偏差10mm,网眼尺寸允许偏差20mm。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5.328绑扎钢筋骨架长度的允许偏差10mm,宽、高允许偏差5mm。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5.329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排距允许偏差5mm。保护层厚度 允许偏差:基础10m m,柱、梁5m m,板、墙、壳3mm.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5.3.2.10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的允许偏差20mm。检验方法:观察,钢尺连接量三档取最大值。5.3.2.11钢筋弯起点位置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0mm。检验方法: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