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阶段测量管理要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667420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阶段测量管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施工阶段测量管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施工阶段测量管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施工阶段测量管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施工阶段测量管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阶段测量管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阶段测量管理要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测量管理工作要点建筑工程施工的测量工作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基础,而且是涉及工程质量的关键。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适应现代 化城市环境需求来考虑,在建筑设计中既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又要注重建筑外观造型,许多外观造型复杂的超大超高规模的建 筑物应运而生,在这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测量工作尤为显得 重要。施工单位的测量方案是否合理,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可靠, 测量人员专业水平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切实做好测量工作是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一项重要环节。必须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测量方案、测量数据进行审查、复核签证。由于测量管理是检查、 验收的最后一道程序,这样就对测量专业方面提出了很高

2、的要 求。应结合工程特点,编制相应的测量实施细则,以保证测量工 作的质量。下面结合工作实践着重从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做好建筑工 程施工阶段测量管理工作:1. 施工控制网(建筑方格网)测量管理工作要点建筑施工控制测量的任务首先是建立施工控制网,一般情况下,在新建的大中型建筑场地上, 施工控制网一般布置成正方形 或矩形的格网(称建筑方格网),对于扩建工程或改建工程,当 建立方格网有困难时,可采用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 建筑施工 通常采用建筑坐标系(亦称施工坐标系)。其坐标轴与建筑主轴 线相一致或平行,便于设讨和施工放样。在审查、复核施工控制网时,首先应审查建筑方格网的布置 情况:(D建筑方格网的布置

3、是否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上各建 筑物和构筑物布设,并结合现场的地形情况拟定的。(2)方格网布置时,是否已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方格 网的主轴线应布设在整个场地的中部,并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相平行;方格网的转折角应严格成90度;方格网的边长的相对精度视工程要求而定,一般为1/100001/20000 ;控制点用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 处。然后,重点测设复核建筑方格网的主轴线。主轴线的定位是根据测量控制点来测设的。因此,首先应将主轴线点的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依据附近的测量控制点, 在适当的测设点的平面位 置的方法通过调整来定出主轴线,以进行复核、对照。最后,详细测

4、设复核建筑方格网,在主轴线测定以后,可详 细测设复核方格网。复核方法:根据主轴线四个端点通过交会定 出方格四个角点(用混凝土桩标定),以上述构成“田”字形的 各个格点作为基本点,再以基本点为基础,按角度交会方法或导 线测量方法测设复核方格网中所有各点(用木桩或混凝土桩标 定)。施工控制网(建筑方格网)是一个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因 此,在审查、复核时,必须事先自己制定一套完整的审查,测设 复核的程序,不能简单沿用施工单位布设施工控制网的顺序。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施工单位布设施工控制网存在的偏差和错误, 并及时纠正。同时,要参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1)严格对施工单位的测量仪器设备的精

5、度和校定情况、测量数据的 精度情况进行核查,使其符合规范要求。2 .建筑施工测量管理工作要点对于建筑施工测量,首先是建筑物轴线测设, 一般应根据总 平面图上所给出的建筑物设计位置进行定位,也就是把建筑物的墙轴线交点标定在地面上,然后再根据这些交点进行详细放样, 建筑物轴线的测设主要有根据规划道路红线测设建筑物轴线和 根据已有建筑物关系测设建筑物轴线二种方法。在审查、复核主轴线时,应有针对性采取下列措施:(1)根据规划道路红线测设的建筑物轴线:首先,审查核 实新建筑物的设计位置与红线关系是否得到政府规划部门的批 准;检查核实规划部门提供的建筑红线数据、平面控制坐标的准确性;检查设计总平面图坐标数

6、据的准确性。然后,根据规划红 线复核施工单位测设的主轴线, 并要求施工单位在轴线的延长线 上打制桩,以便在开挖基槽后作为恢复轴线的依据。(2)根据已有建筑物关系测设的建筑物轴线:首先检查核 实设计总平面图上新建筑物的设计位置与已有建筑位置的关系, 及坐标数据的准确性。然后,根据已有的建筑物可采用延长直线 性、直角坐标法、平行线法来复核施工单位测设的主轴线。建筑物的主轴线测好后,应进一步详细复核测设建筑物各轴线的 交点位置(中心桩),测设时,应检查复核房屋轴线距离(误差 不得超过1/2000 )。在多层楼房施工中,控制桩也是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 应要 求施工单位布设的控制桩钉在槽外 24m的地方

7、。如系多层建筑 物,为了便于向上引点,可设在较远的地方,如附近有固定建筑物,最好把轴线投到建筑物上。建筑施工测量中,基础施工测量是一个重要环节, 主要工作 有基槽挖土的放线和抄平、 基础施工的放线和抄平。 对于基槽挖 土,检查主要内容是控制基槽开挖深度, 一般可在基槽挖到一定 深度后,用水准仪在壁上每隔23m和拐角处设置一些水平的小 木桩(平水桩:标高误差控制土 10mm,这些木桩可作为清理槽 底和铺设垫层的依据,待土方挖完后,再根据控制桩复核基槽宽 度和标高,合格后,可允许施工单位进行垫层施工。基础施工在 轴线投设时,如建筑物精度要求较高,应用经纬仪投点,再按设 计尺寸要求进行复核,标高可直

8、接在模板定出标高控制线,应根据水准点进行复核。对于高层建筑,在施工测量中,由于地面施工部分测量精度 要求较高,高层施工部分场地较小,测量工作条件受到限制,并 且容易受到施工干扰,因此,在审查、复核时应着重注意施工测 量的方法是否有针对性及符合规范要求和所用的仪器是否适用、 匹配。高层建筑的平面控制网布设于地坪层(底层),其形式一般为一个矩形或若干个矩形, 且布设于建筑物内部,以便逐层向上 投影,控制各层的细部(墙、柱、电梯井筒、楼梯等)的施工放 样。平面控制点一般为埋设于地坪层地面混凝土上面的一块小铁 板,上面划十字线,交点上冲一小孔,代表点位中心。在审查、 复核时应先检查平面控制点点位的选择

9、是否与建筑物的结构相 适应,具体要点:矩形控制网的各边应与建筑轴线相平行;建筑 物内部的细部结构(主要是柱和承重墙)不妨碍控制点之间的通视;控制点向上层作垂直投影时,要在各层楼板上设置垂准孔, 因此,通过控制点的铅垂方向应避开横粱和楼板中的主钢筋。然后对平面控制网进行检查、复核并测设,精度控制:平面控制点 之间的距离测量精度不应低于 1/10000,矩形角度测设的误差不 应大于 10”。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注意控制点在结构和外墙 (包 括幕墙)施工期间妥善保护。高层建筑施工的高程控制网为建筑场地内的一组水准点。待建筑物基础和地坪层建造完成后,在墙上或柱上从水准点测设“一米标高线”(标高为十1.

10、000mm或“半米标高线”(标高为 十0. 500项,作为向上各层测设设计高程之用。应首先检查建 筑场地内的一组水准点数量(不少于3个),然后复核测设“一米标高线”或“半米标高线”是否符合要求。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无论是平面控制点的垂直投影, 还是高 程传递,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均有一定要求,应予以控制:垂准 仪可以用于各种层次的平面控制点的垂直投影。如用经纬仪(加装直角目镜)作控制点的垂直投影,一般用于10层以下的建筑物。高程传递一般可采用钢卷尺垂直丈量法和全站仪天顶测距法 进行,对于精度要求高的超高层建筑应使用全站仪进行高程传 递。各种仪器使用技术要求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

11、1)规定。高层建筑结构细部(外墙、承重墙、立柱、电梯井筒、粱、 楼板、楼梯等及各种预埋件)测设很重要,特别是复杂的平面结 构,应重点进行控制:首先应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测量方案(是 否经过计算),再检查其实施情况。同时,通过计算制定相应实施控制细则再予以复核、 测设,一般对每层建筑结构细部可根据平面控制点用经纬仪和钢卷尺极坐标法、距离会交法、直角坐标法等复核测设其平面位置,根据一米标高线用水准仪复核测设其 标图。3 .建筑工程变形测量管理工作要点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变形观测主要是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基准点进行的。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是23个埋设于建筑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水准点,与城市水

12、准点连测 后,获得基准点的高程,它们之间的高差应经常用水准测量检核, 以确证其高程的稳定性,冻土地区的基准点,应埋设在冻土深度 线以下0. 5m处。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不能相距太远,一般应在 100m范围以内。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物上,应埋设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一般是沿建筑外围均匀布设, 埋在荷载有变化的部位、 平 面形状改变处、沉降缝两侧、有代表性的支柱和基础上,应加设 沉降观测点。在审查、复核沉降观测时,首先应检查观测点的数量和位置 是否全面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接着审查施工单位沉降观测的 实施方案:包括使用测量设备和精度控制, 施工阶段沉降观测的 周期和观测时间。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

13、地下室砌完后开 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 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何 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 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及重新开 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然后,检查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观测点 应便于立水准尺、观测能够长期保存和不容易受到破坏。最后对 施工单位每次沉降观测的数据进行检查复核弁签署意见。在沉降观测中,观测时间、方法和精度要求应严格参照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T8-97)标准有 关条款要求,为了保证水准测量的精度,观测时,视线长度一般 不得超过50m,前、后视距离要尽量相等。从以上的管理工作要点可以看出,测量管理工作是整个施工过程 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真正做到对施工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 控,必须重视和加强测量管理工作, 弁贯彻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