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66312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核心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注核心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注核心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注核心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注核心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核心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核心素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核心素养 看眼深度学习关于算得对吗一课的磨课心得邵武市昭阳中心小学黄水根2016年5月11日上午,我在学校多媒体教室执教了新北师大版二年 级下册数学算得对吗,现将全课的生成过程作一回顾。一、关于课题的选择这是一节课题实验课,供教学研讨。我们小组正在实施的课题是小 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我们一直讲做课题, 不能纯粹为了那一纸结题证书,尽管这个结果很重要,但做任何事不能太 功利了。我们选择课题要能真正解决现实中一些问题,而且最好可以从小 处着眼,是我们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能持续跟进,这才有研究 的价值。所以我们要求所开的研讨课尽可能切合实验的课题,否则这节公 开

2、课不开也罢。各位同仁了解我的情况,这么多年,我都蹲在高年级,对中低年级教 村不了解,学生情况也不清楚,但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我决心尝试一次, 一来对自己也是一个挑战,看自己角色转变如何;二来借上这一节课,逼 着自己去了解一下低年级的教材。记得校长曾经说过,要使自己对所教学 科教材熟悉,至少要上一个轮回。当然,我选择上这一课最主要还是课题 的需要。为什么我放弃在一年级上实验课呢?因为我真怕自己架不住那些 活泼孩子,二年级的孩子毕竟大点,更会听老师的话。不过,二年级本学 期后续内容几乎和课题无关,唯有“加和减”这一单元和我们研究课题勉 强合拍。虽说是计算教学的内容,却将计算教学植入“解决问题”中,

3、这也是北师大版教材的一大特色。说实话,这类课真不好上,就是从听课角 度来说,也难找到什么看点。二、公开课的生成确立上课内容后,我开始着手备课。我查看了数学课程标准、教师用书和课本,没有参考鼎尖教案,也未上网查看什么最新教学设计 或是教学实录。这么做,就想检验自己把握教学目标、研读教材的功夫。 这其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第一次预案出台后,那天我听完卓丽英老师公 开课后,出于好奇翻看鼎尖教案有关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的 “学 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验算方法,而三位数加减三 位数的验算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验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都是 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学习的。因此

4、,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 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看到这样的话,我庆幸自己对这节 课定位准确,所以当校长问我学生之前是否有学过验算时,我还理直气壮 地告诉他:“学过了,现在只是将原来两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拓展到三位 数加减法。”后来,我再向二年级数学组的老师核实究竟学生之前究竟是否 学过验算,他们说验算是新内容。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没有 研读教材,就连学生是否学过验算这一起码问题都没有弄清楚,如何能上 好本课?这是一个足以颠覆之前所有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澄清。于是, 我反复查看一年级上下册、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确认没有学过验算。 为了保险,我又将这几册课本搬给校长帮我

5、进一步确认,他查阅后的结论 和我相同。现在可以确定:鼎尖教案亦非绝对权威。再仔细看后续内容, 也充满过时,比如该书对课时教学目标的描述还停留在 “三个维度”上。新课程标准自2011年颁布也有数年,而作为教师备课用的指导书,内容却 未及时更新,难以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我们也不能迷 信书本,要有自己的思维,因为书也是人写的,是人,就会犯错,特别是 像这样辅导用书,更新可以说日新月异。这样,我开始着手修改预案。好不容易修改好,我安排了一次试上。 试上时,我邀请了课题组主要成员和二年级部分老师听课。试上中,我先 不引出购物主情景,而是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计算的验算方法, 结果学生

6、一头雾水,不知所措。见此情形,课上我及时调整教学措施,让 他们分组讨论,以为通过集体的智慧能启发学生想到我期望的,但结果是 课堂成了我的独角戏,更糟糕的是40分钟时间我远不够用,而对于孩子们 无心听讲我却束手无策。仓促收摊丢下残局,让黄玉萍老师替我炒旧饭。 试教后,听课老师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可直接从主情 景入手,既能达到教给学生验算方法,又节约时间的效果;再比如,他们 建议我不能用高年级的方法来教学低年级,甚至和孩子交流的话语也要通 俗易懂,避免出现一些较难懂的词句。我意识到自己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 误:不了解学情。不作调查,没有发言权。说实话,我根本不了解低年级 学生。这就是

7、校长一直强调的我们备课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案,在制 定教学预案前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三、课前慎思慎思一:我们的数学课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吗?当然不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是我们数学课堂的首要任务。也许很多老师认为我在喊口号,试问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不是有明确提出吗?如果我们的课堂还停留在原来传授知识、教师主导型上,我们 所培养的学生还能有点创新意识吗?可以预见的是,一个有落实核心素养 教学的教师,他培养出的学生未来竞争力一定大于知识传授型培养出的学 生。如果我们连这一点还在怀疑的话,那真是太悲衰了。那么,围绕核心 素养,我期望本课在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推理能

8、力、模型思想、 使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上都能有所落实。但受制于人个能力,落实有限。但 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这样的理念,并将行动落实于具体教学行为中,学生 核心素养定有收获。正所谓“理念大于方法”。(一)数感主要指关于数和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 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 关系。如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夺得51枚金牌。 其中“ 2008 ”、“29”表示序数,即数的顺序;而“ 51”则表示基数,即数 的多少。再比如,求除去门窗后粉刷长方体教室所需涂料,有学生用算出 的长方体表面积除以门窗的面积,这固然可笑,但深层原因

9、是该学生缺乏 对基本数量关系的一种感悟。本课中,科普丛书118元、中外童话138元, 要算一共多少元是求两者的和,故用加法,而结果决不可能超过400元,但比200元多。当然,本课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上做得很不够。(二)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验算是保证 运算正确的有效方法,计算中能否自觉验算,以及是否能正确验算是学生卢运算能力的具体体现。毫无疑问,本课的学习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为此,我将培养学生验算的意识,即验算的必要性作 为本课的重点。在引课环节,我改革之前购物付钱、找钱是否有误的方法, 而是从学生最贴进的计算错误的统计结果入手,一下就吸

10、引了孩子的眼球; 而在探究加法验算方法时,我问学生:“如果你是笑笑,当听到售货阿姨的 报价后会立即付钱吗?买书不付钱,你在担心什么?怎样才能知道售货阿 姨算得对吗?”很自然地激发学生验算的冲动;同样,在探究减法的验算 方法时,教师启发学生:“如果你是笑笑,你会抓起找来的钱带上书马上离 开书店吗?为什么?”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验算很有必要,而且广泛用于 现实生活。(三)推理能力推理是数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它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 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 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划(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

11、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 算。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本课, 我让学生探究售货阿姨的钱算得是否正确,从而以点带面,采用不完全归 纳法,合情推理出加法、减法的验算方法。在同一种运算的不同验算方法 的比较中,学生通过推理分析,感受加减法的互逆性,在此过程,学生的 推理能力得到训练和培养。(四)使用意识本课,从现实生活情境入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究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使用意识。(五)创新意识这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和学的过程中。学生 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生要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