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三次月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662778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三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第三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第三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第三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第三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第三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三次月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都匀二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语 文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 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天地

2、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

3、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

4、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 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结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

5、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手中国的国画之中。1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的集中体现。 B“知其白而守其黑”决定着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

6、。 C“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D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域面的空白,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表现出来的。2关于“中国绘域”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当然也是中国绘画的源头。 B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 C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D中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简洁却

7、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 B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 C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 D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神情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来。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4-6题每小题3分,第7题10分)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举,补

8、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勒石以纪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迁检校洺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绥抚境内,独无惊扰。 神龙初,为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壅州人韦月将上变,告三思谋逆,中宗大怒,命斩之。思贞以发生之月,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竟有敕决杖配流岭南。三思令所司因此非法害之,复固争之。承嘉希三思旨,托以他事,不许入朝。谓承嘉曰:“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怒,遂劾,出为青州刺史,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潜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

9、,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思贞前后为十三州刺史,皆以清简为政,奏课连最。睿宗立,征为将作大匠,累封天水郡公。时左仆射窦怀贞造金仙、玉真观,调发夫匠,思贞数有损节,怀贞诘之。思贞曰:“公,辅臣也。不能赞宣王化,而土木是兴,害及黎元,受人谮以廷辱士,今不可事公矣。”拂衣而去,阖门待罪,上闻而特令视事。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硕儒耆德,刚不护缺,清而畏知,简言易从,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鹰隼是击,豺狼自远。必能条理前弊,发挥旧章,宜承弄印之荣,式允登车之志。可御史大夫。”俄迁户部尚书,转工部尚书。以老累表请致

10、仕,许之。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 注发生月:(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绥抚境内 绥:安抚。B奏课连最 课:考核。C不能赞宣王化 赞:赞颂。D受人谮以廷辱士 谮:诬陷。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尹思贞忠直善政的一组是( )(3分)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 告三思谋逆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 托以他事,不许入朝拂衣而去,阖门待罪 贤良方正,庄色难犯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尹思贞为官不畏豪强。晋安县豪族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历任官吏都治不了他,尹思贞审查后判处了他的死罪,百

11、姓称快。B尹思贞坚持己见,受到责罚。皇帝下令斩杀告发武三思谋反的韦月将,尹思贞坚决反对,皇帝非常生气,结果尹思贞被判杖刑,发配岭南。C尹思贞善于治理,受人称赞。他处罚豪强,百姓刻石碑记录此事;他担任青州刺史,境内的蚕一年结四次茧,黜陟使路敬潜上表推荐他。D尹思贞很受皇上器重。窦怀贞被处死后,皇上下诏称赞尹思贞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己见,挫损奸臣的专权,可以受到重用。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 公擅作威福,慢宪度谀附奸臣,以图不轨,今将除忠良以自恣邪?译文: (2) 境内有蚕一年四熟者,黜陟使路敬潜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12、(1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题江 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8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_9后人评价这首诗“照应紧凑,结构严谨”,试作具体分析。(6分)答:_(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10.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2) ,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4)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

13、)(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乙 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同时,只能选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请考生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后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目 送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