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662775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质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名词解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绪论-1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 形成及其变化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包括静力地质学、动 力地质学、历史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综合地质学等方面。2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包括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岩石 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沉积地貌学、历史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等方面。3 将今论古: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发生在古老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从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 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和推

2、断发生在古代的地质作用和当时的古 地理环境。4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各种作 用。分为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具有地区差异性、时间长久性、现象复杂性 等特点。5地质营力:自然动力会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即地质作 用,而引起变化的力量就是地质营力。绪论-21 大地水准面: 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连续的封闭曲面。大地水准 面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球体。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度,称为绝对高度 或海拔。3重力异常:扣除高程与地形影响后,与理论重力值,即以大地水准面为基础计算得到 的重力值,的差异。3软流圈:上地幔中下部(50-

3、250km)存在的塑性层,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岩浆发源地, 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4 磁偏角:磁北线和真北线之间的夹角。第一章:矿物1矿物: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化学 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结晶 矿物,还具有一定的形态。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2结晶质矿物:组成矿物的物质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按照一定方式规则地排列成 空间格子构造的矿物。3 隐晶质矿物:矿物晶粒极为细小,用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仅有光性反应的矿物。4同质多象:外界条件(温度、压力、浓度、pH值)影响组成矿物的质点之间的排列方 式,因此化学成分相

4、同的矿物在不同外界条件下会形成构造和性质完全不同 的矿物现象。5 类质同象:针对晶体矿物而言,矿物晶体质点被类似其它质点(半径和电价接近)代 替而保持原有晶体构造类型,只稍微改变其晶格常数的现象。6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形成光滑面的性质。垂直于化学键的平面,最 为脆弱。固有性、连续性,主要鉴定特征。第二章:岩石1岩石: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 构造和变化规律。根据其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 岩浆岩:岩浆岩是通过岩浆作用形成的,可以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3 沉积岩: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原有岩石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剥蚀作用

5、、生物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些列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3 变质岩:岩浆岩(正变质岩)、沉积岩(副变质岩)和变质岩(复变质岩)等原岩基 础上经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 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的作用。形 成的岩石。4同化-侵染作用:岩浆与围岩的作用。同化作用是指岩浆熔解围岩,将围岩变成自己的 一部分。浸染作用是指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组成。5 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照矿物熔点的高低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岩石。6 胶结作用: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细小物质(溶解或悬浮)将原来松散的沉积物碎屑粘

6、结在一起的过程。7 固结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同多种方式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称为固结成岩作用。作用方式包括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新矿物生长。8 层理结构:层理是沉积岩的成层性,它是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和结构沿垂直于层面方向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层理的沉积岩最具特征、最基本的构造。 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9分选性:碎屑颗粒粗细的均匀程度。是与搬运过程的条件如地势起伏搬运速度等有关 的。比如分选性好,说明沉积速率慢,地势变化较均匀平坦,水流稳定等。10磨圆度:碎屑颗粒棱角的磨损程度。是与搬运过程的条件如搬运时间距离经过的地 理环境等有关。比如磨圆度高说明搬运距离长

7、,在搬运中摩擦较大,可能有 水的冲刷等。11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 用下发生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的作用。12片理构造:岩石中片状或长条状矿物连续平行排列,形成密集的纹理。沿此片岩石 容易劈开。较大定向压力并且有温度变化参与其中。13混合岩化:即超深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转变的过渡性地质作用,形成 混合岩。混合岩包括两部分物质,一部分是变质岩,称为基体,另一部分是 外来的熔体或热液中沉淀的物质,称为脉体。第三章:地质年代1地质年代:(地球发展过程中)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包括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2绝对年代:(某一)地质事件

8、发生到今天有多少年(百万年Ma)3 相对年代: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4 化石与标准化石:化石是埋藏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标准化石是生存延续时间短、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多的化石种类5地层:某一特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具有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层或岩层组合的总称。6地层层序律:在地层次序未被逆转的情下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可以根据一些岩层 的顶面特征来判断:波痕、雨痕、泥裂等7 生物层序律:一古生物物种只能出现在某一段地层;地层所含生物化石越原始、越简 单,地层越古老;相同时期相同环境下形成的地层具有相同化石(组合)。8 地层切割律:当岩浆进入围岩时,围岩先于岩浆侵入体形成,包裹体先于侵入

9、体形成, 有断层切割地层时,断层形成晚于被切割地层第四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1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力引起的是岩石圈内岩体发生位移形变的作用。2 地质构造:岩石或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发生变形或位移的形迹。3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以后发生的构造运动。具有振荡性、节奏性和继承性特点。4褶皱构造:成层岩石呈一系列波状弯曲但未失去其连续性的构造,是受水平力挤压的结果,其基本单位为褶曲,分为向斜和背斜两种基本形态。5断层构造:岩石受力变形后,其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断裂所形成的构造。断层构 造是构造运动的直接反映。6 节理:岩石受力变形后,其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断裂,断裂两侧没有明显位移, 广泛发育,产状要

10、素包括:走向、倾向、倾角7 向斜:褶曲结构之一,两翼是新岩层,中间是老岩层,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但也 有可能受侵蚀成为谷地。8背斜:褶曲结构之一,两翼是老岩层,中间是新岩层,一般是向下凹陷的弯曲,但也 有可能受侵蚀成为山岭。9 球形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 缩减,最终趋向球形。球状风化是花岗岩地段比较突出的一个不良地质现象。10地槽:地壳基本结构单元之一,地槽是地壳上巨大狭长的或盆地状的沉积很深厚的 活动地带。11 地台:地壳基本结构单元之一,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活动性较弱,平面

11、上等轴 不规则。具有双层结构:下层为基底,是褶皱带残留的部分;上层为盖层, 由稳定的碳酸盐岩、砂页岩组成。两层之间呈显著角度不整合接触。12大地构造:大范围以至全球范围内构造运动的作用力及其导致的地壳构造或形态。 分为竖直和水平两种运动方式。13 板块:刚性的岩石圈分裂形成的许多巨大块体。第五章: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温度的变化、以及生物活动的影 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 化三种类型。2 物理风化:地表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亦不形成新矿物的风化作用,又称机械风化作用,分为矿物岩石差异性胀缩,冰劈作用,盐分结

12、构的撑裂作用和层裂或卸荷作用等类型。3 化学风化:地表岩石在水、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并形成新矿物。 可以分为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等类型。4差异风化:如果抵抗风化能力不一致的岩石共生在一起,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 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凹入的现象。5残积层:岩石风化后在原地残留的物质,即残积物,可以形成覆盖在基岩上的不连续 薄壳,既风化壳;风化壳由上至下分为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和积岩层, 其中残积层疏松易碎,除石英外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基本无腐殖质。6 风化壳:风化产物形成的覆盖在基岩上的不连续薄壳。7土壤: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风化

13、壳的表层部分。由矿物质、有机质、 水分、空气及生物组成。是岩石风化产物在气候、地形、时间及生物等因素 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第六章:斜坡重力地貌1 重力地质作用:斜坡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岩体、土体在重力/水的作用下沿斜坡向下 移动的过程。形成崩塌、滑坡、土壤蠕动等斜坡重力地貌。2崩塌: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以急剧骤发方式脱离基岩向坡下垮落的过程。 分为山崩,崩岸,岩屑崩落等作用类型。3滑坡: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由于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分 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界面滑坡,切层滑坡等类型。4 蠕动:蠕动是指斜坡上的土体、岩体和风化碎屑,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坡向下缓慢移动的现象

14、。根据蠕动体的性质可以分为:松散层蠕动和岩体蠕动两种。第七章:流水地质作用与流水地貌v 二 k ydv :启动速度,k :系数,d:泥沙直径1 流水侵蚀作用:流水破坏地表(下垫面)并攫取地表物质的作用。按照作用方式分为:机械冲刷和化学溶蚀作用。按照水运动方式可分为:坡面侵蚀和沟床侵蚀。2片流:大气降水或冰雪融化后在地面汇成的沿斜坡表面流动的网状细流。片流由多股细流组成,无固定流路,侵蚀范围广、侵蚀量较大,尤其是在松散碎屑物组 成的斜坡。3 坡积物:在片流作用下被带到平缓处或坡麓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叫坡积物。4洪流:洪流是介于片流和河流之间的流水类型。a流量变化悬殊;b流速快,多湍急;c 含砂量大,

15、颗粒大小混杂,分选磨圆较差。5 洪积物:洪流边侵蚀沟谷、沟坡边将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麓地带堆积。体积小坡度大者称为洪积锥,体积大坡度小者称为洪积扇,统称洪积物。6 泥石流:一种特殊的洪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在暴雨、融雪期突然爆发,速度快、时间短、具有极强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属严重地质 灾害。7 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深度的高度平面(下切侵蚀极限)。入海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是海平面,终极侵蚀基准面;入湖河流是湖面,地方侵蚀基准面。8 河床:河谷中枯水期水流占据的谷底部分称为河床。9浅滩:河床底部不同规模的冲积物的堆集体。常见心滩和边滩,其中心滩可以发育成 江心洲。10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平原河流发育较普遍,山地河流发 育较少。11河流阶地:分布在河床两侧呈阶梯状排列的高于常年洪水位的地带,是河谷演变的 产物。阶地级数由下而上依次升高,由新到老。12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常由冲积扇、洪积扇构成。 冲积扇是较大河流在山地与平原交接地带发生大量沉积,所形成的扇状地形 洪积扇是洪流边侵蚀沟谷、沟坡边将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麓地带堆 积形成的体积大坡度小的地形。13水系: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所属各级支流组成的河流系统。14分水岭迁移:分水岭是河流之间把相邻两个水系分割开的高地。由于河流侵蚀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