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按章节21页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分类汇编九年级上册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662416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按章节21页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分类汇编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按章节21页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分类汇编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按章节21页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分类汇编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按章节21页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分类汇编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按章节21页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分类汇编九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按章节21页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分类汇编九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按章节21页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分类汇编九年级上册(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资源网-()浙江省2011年中考科学分类汇编九年级上册第1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变化(义乌卷)35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加热硫酸铜晶体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难道生成的硫酸铜粉末受热后还能分解?那分解的产物是什么呢?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1) 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气体是由SO2、SO3、O2中的一种或几种。受热时温度不同,生成的气体成分也不同。(2) SO2、SO3都能被碱石灰吸收。(3) SO2、SO3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测气体的成分: I 只含 一种; II含有SO2、O2二种; III含有SO2、SO3、O

2、2三种。【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 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碱石灰 A B C D 【获取事实】 (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发现木条能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 。 (2)已知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克,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装置A(试管+粉末)BC反应前42.0克75.0克140.0克反应后37.0克79.5克140.0克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哪一个 ? A.3CuSO43CuO+SO3+2SO2+O2 B. 4CuSO44CuO+2SO3+2SO2+O2C.5CuSO45CuO+SO3+4SO2+2O2 D. 6

3、CuSO46CuO+4SO3+2SO2+O235. SO3 (1)氧气(O2) (2)A(衢州卷)1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蔗糖溶于水 B铁生锈C冰熔化D气球充气变大 B(温州卷)25受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2011年4月,我国21个省市空气中都监测到微量的人工放射性元素铯(CS)。小明对铯元素产生好奇,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1)铯单质色白质软、熔点低,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生成氧化铯,铯不与氮气反应,但在高澄下能与氢气反应。根据以上信息,请写出铯单质的一种化学性质:_25(1)铯能与氧气反应;铯不与氮气反应;铯在高温下能与氢气反应(写出一点即可)第二节 探索酸的性

4、质(杭州卷)15.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些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B.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C.清洗溅到皮肤上的碱液 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D(宁波卷)31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结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 (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

5、,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将剩余固体加人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31(1)硫酸锌(ZnSO4) (2)(衢州卷)362011年3月10日,我市某化工企业发生了氢氟酸泄漏事件,经过消防官兵现场处理,泄漏得到了控制。氢氟酸是氟化氢(HF)气体的水溶液,呈酸性,且有剧毒性和腐蚀性,当氢氟酸少量泄漏时,可用砂土和干燥熟石灰的混合物处理。氢氟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能与熟石灰 Ca(OH)2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氟化钙(CaF2)和水。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氢氟酸的pH 7(选填“”、“”或“”);剧毒性和腐蚀性属于氢氟酸的 性质;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氢氟酸溶液4千克,需要多

6、少千克熟石灰刚好能完全反应? (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36(9分) (1) (2)化学 (3)解:设需要X千克熟石灰 2HF + Ca(OH)2 CaF2+2H2O 40 74 4千克35 X千克 4074=4千克35X千克 X=259 答:需要259千克熟石灰。(温州卷)19将稀硫酸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镁条 B铜丝 CBaCl2溶液 DNa2CO3溶液B(台州卷)27小明打扫卫生时发现地砖上的铁锈(主要成分Fe20:)用水很难清洗,决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一难题,他进行了如下活动: 通过测试pH,寻找除锈剂,结果如下表:物品食用醋洗洁精油污净洁厕灵pH310131 将少量洁

7、厕灵倒在地砖的锈斑上,进行擦拭冲洗,铁锈很快被清除; 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主要成分是一些酸和多种其它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铁锈在水中的溶解性为 (填“易溶”、“可溶”或“难溶”); (2)上述物品中,酸性最强的是 ;(3)如果洁厕灵中某酸的化学式为HR,该酸与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7(1)难溶 (2)洁厕灵(3)6HR+Fe2O3=2FeR3+3H2O(化学式写错不得分,未配平扣1分)(台州卷)32小明和同学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硫酸铜溶液是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剂吗?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度吗?(1)他们先进行

8、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A实验的作用是;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气体用的时间,记录如下:试管ABCDEFCuSO4溶液/毫升00.511.524水/毫升43.53V1V20收集H2所用时间/秒348246190165230360试管D中加入水的体积V1毫升;由上表可得出,CuSO4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32(1)对照 有暗红色固体生成(有红色固体生成也可) (2)2.5 随Cu

9、SO4溶液的量增加,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少(分段描述也可得分,若分段不完整得1分)(金丽卷)37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得到的固体粉末为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粉末中单质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三组同学各取10克粉末样品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不同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对烧杯中剩余固体进行称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组别编号样品质量(克)加入稀硫酸质量(克)剩余固体质量(克)110208.4210308310408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组实验中的剩余固体是 。(写出物质名称或符号)(2)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 。(3)加入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7(1)

10、铜(或“Cu”)(2分) (2)80% (或“0.8”)(2分)(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与20克稀硫酸反应的CuO质量为m(CuO) = 10克 8.4克 = 1.6克 (1分)CuO + H2SO4 = CuSO4 + H2O (1分) 80 98 1.6 克 m(H2SO4) 981.6 克80 8098 =1.6 克m(H2SO4) m(H2SO4) = = 1.96 克 (1分)1.96 克20克H2SO4%= 100% =9.8%(0.098) (1分)第三节 探索碱的性质(杭州卷)2.下列不属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的是 A.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B.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C.能和CO2反

11、应 D.能和硫酸反应A(义乌卷)27.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生成碳酸钠。(1)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的原因是 。(2)取少量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可观察到 。27. (1)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NaOH+CO2=Na2CO3+H2O 反应物、生成物写对但配平错误给1分) (2)有气泡生成 (3) 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沉淀符号漏写不扣分,反应物、生成物写对但配平错误给1分)(温州卷)31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惑:种子的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12、,他设计了如图 的实验装置。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 A B C D (1)A装置的作用是_。 (2)如果观察到_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3)请指出D装置的一个优点:_。31(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除干扰 (2)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空气通入的速度;可以收集气体;防止外界的气体从右侧进入C装置等(答出一点即可)(温州卷)35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毒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0255075100125150175200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048121620242832pH13.213.012.712.412.17.02.01.61.3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