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重点知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66167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听语言重点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视听语言重点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视听语言重点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视听语言重点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视听语言重点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视听语言重点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听语言重点知识(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听语言重点知识(总2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视听语言知识详解第一章视听语言的基本特征第一节视听语言的含义(一个定义)07年名词解释视听语言的含义:视听语言不是自然语言的机械复制,而是经过甚至精炼过的 带有强烈科技色彩的高级表意语言,它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并永久保存,同时彻 底打破了人类语言的时空束缚,视听语言是以人类的形象思维为基础的视觉与 听觉的综合运用。综合说来,视听语言即指人类创造并使用,同时依托视觉与 听觉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与传播所使 用的语言。第二节视听幻觉(三个定义一个特点)1、视觉暂留

2、原理:人眼在观看运动中的形象时,每个形象在消失后仍在视网膜 上滞留1/10到1/4秒,约瑟夫普拉托把这一现象称为视觉暂留原理,后人将 最佳视觉存留时间定为1/7秒。2、心理补偿:在实际观影过程中,电影中的每一格画面都是静态的,观众根据 各自的生活经验,承认连续出现的姿势不断变化的影像是同一被摄体,而两个 画面之间被断掉的部分,是观众根据生活中的感知经验做了心理补偿,由此出 现运动的感觉,这一现象称为心理补偿现象。3、似动现象: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感知有一种倾向,就是把他所感知到的光波 刺激变成可辨认的形式或形态,因此人们根据生活中积累的透视经验,可以把 尺寸的大小、光线及色彩的亮暗、声音的强弱转

3、换为距离的远近,根据接受者 的这种心理补偿,创作者可以创造各种幻觉。恰当的摇镜头、移动镜头都能使 观众产生一种自己头部在动的错觉。这种现象认同的接受方式所造成的运动幻 觉称作似动现象。这就是电影运动的幻觉产生的原理,而视觉残留的作用仅仅 是使那运动更为连贯流畅。4、视听幻觉的特点(07年简答题):人眼通过视网膜接受视觉信息,大脑对信 息进行处理,电影用胶片记录影像,其原理和人眼的视网膜上的记录一样,电 影的幻觉不仅仅与生理有关,更与心理有关,人们在电影中所看到的视像最终 取决于大脑中的神经系统。因此视听幻觉的特点可概括为三点:一是银幕形象 形成在人脑中,二是电影幻觉是无法抗拒的生理一一心理效应

4、,三是对电影幻 觉的感应和认同不需要特别的学习。(扩充:简答题怎么答?把三个特点展开 论述:电影是创造运动幻觉的机器,它创造的是现实的幻觉,但不是现实本身。由于电影运动的最基础的幻觉就吻合人的视觉机制本身所具备的天生固有 的功能,因此它对人的视听感知产生十分独特的作用。银幕形象是在观众脑子 里完成的,是不可抗拒的,是人人都看得懂的。电影是以1/24秒的间歇运动 来造成光影运动的幻觉。实际上,银幕上并没有运动,每格画面都是静态的。 动的道理是,观众根据生活经验,承认连续出现的姿势不断在变化的影象是同 一个被摄体。而两个画面之间所断掉的部分则由观众自己根据生活感知经验做 了心理补偿。所以,很明显的

5、是,银幕上的视觉形象不是在银幕上完成的,而 是在观众的脑海里完成的(心理活动)。每个看电影的人,不论是普通观众还 是专业创作者,都是在脑子里看见了银幕上的似动现象。心理补偿使人看不出 银幕上的破绽来。所以这一幻觉现象也是不可抗拒的。同时,生活经验是每一 个人都有的,所以观众看懂电影依靠的是生活中积累的视听感知经验,不需要 文化。)第三节 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四条规律)07年简答题视听语言在语言的制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语言规律:1、没有最小信息单位。影片的每一个镜头画面都可以不停地分割下去,一直分 切到每一静态画面,而每一静态画面又由于观影者个人感知的不同而呈现出不 同的变量,因此影视是没有最小

6、信息单位的。2、视听语言的传播是单向的。视听语言的传播不同于其他传播方式如演讲、戏 剧、广播等,这些传播方式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交流,而视听影像由于其自身 的记录性,观众与影像中的人物形象无法形成交流和互动,无论在时间还是在 空间上都与观影者不同步,是一种单向传播。3、基本规律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影视的媒介材料是光波和声波,其本性 在于记录性,作为记录媒介,影视媒介有仿生性质,即摄影机相当于我们的眼 睛,录音机相当于我们的耳朵,影视的技术进步大都围绕使机器更接近我们的 视听感知器官。影视语言的可理解性也是因为人们都有视听感知经验,可依据 生活经验去把握和认知电影电视。4、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电

7、影语言并不具有文字语言的成规,是一种创造性的语 言,电影大师的作品体现的这种创造性,如黑泽明影子武士,爱森斯坦总路线。同时,每一次技术和观念上的进步都会对语言的表达层面形成影 响。第四节 视听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的关系(四种语言)08年论述题1、视听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关系两种语言的交汇点(渊源):A.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建立在语言文字系统的原则之上,与文字语言推论式 编码系统类似的原则和手法。爱森斯坦推崇理性电影,将画面作为一种理性的 符号加以运用,他的思想和概念的表达常常体现在象征与隐喻的运用上,这种 手法与文学中的比喻一脉相承,蒙太奇理论一方面拜托了文学或其他古老艺术 的束缚,另一方面陷入了

8、新的文学束缚。B. 作者论:特吕弗指出,真正有特点的电影作品应是导演个人的创造,电影艺 术家应当在影片中表现出本人的创作意志和个性。特吕弗等人的目的是想促使 电影能达到文学那样的艺术地位,而不沦为文学的附庸,但是却时常把文学的 标准用于电影,其电影评论中包含了大量文学性的语言。C. 巴赞“照相本体论”。巴赞认为电影的本性基于影像本身的客观性,电影史 在现实与作品之间第一次排斥了人的存在,自然真实本身就是电影的表现手 段。巴赞的理论建立在反对用其他艺术原则框套电影的基础上,有里程碑意 义。差异性:(1)传播介质不同。视听语言一一摄影、录音器械;文学一一书写工 具、印刷工具。(2)表达形态不同。视

9、听语言动态、立体;文学语言 静态。(3)语法规则不同。视听语言一一镜头景别、摄影机移动、剪辑、电脑特效; 文学语言文字语法和修辞。2、视听语言与戏剧语言的关系交汇点:A.梅里爱一一银幕即戏剧,以乐队指挥的视点把戏剧元素影像化。B.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传统,借鉴戏剧艺术基本原则一一戏剧“冲突律”差异:(1)时空差异。戏剧语言一一顺时针线性发展,如茶馆;视听语言 心理时间,总大于物理时间,可自如表现时间变化。如低俗小说天 堂电影院。(2)视觉听觉的地位。戏剧语言一一听觉更重要,视听语言一一视觉更重要。3、视觉语言与造型艺术的关系。造型艺术一一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以色彩、光线、质地等为表述语言的艺术

10、,属 于静态的造型。影视艺术一一用视听语言完成造型,属动态的造型,其中包括静态的造型。动 态造型的形成依赖两种方式:镜头内部场面调度和镜头之间蒙太奇。4、视听语言与音乐艺术的关系音乐以旋律、节奏、音色、音质、音量为语言工具,只有声音形象。影视艺术一一同时诉诸于视觉和听觉,兼具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第一章视听语言的发展史第一节电影是造型和叙事造型一一画面和声音两种造型手段的运用。叙事一一格里菲斯和爱森斯坦奠定电影叙事和表意形式的基础。彩色电影使得 叙事性不断完善和发展。第二节电影表现力的发展时间和发展空间1、时间要素:电影的运动性决定其时间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电影的叙事方式不 一定是直线式和线性发展

11、的,如在华教会被袭记中特写镜头与演员表现之 间的因果关系。2、空间要素:电影的可选择性决定其空间性特点,导演可以对所表现的对象作 有选择性的展示。祖母的放大镜、在华教会被袭记电影电视的时间和空间是相互依存的:空间化的时间和时间化的空间。第三节单镜头时期(三个特点)单镜头时期影片的艺术特点:1、发明了电影特技以及乐队指挥式的机位一一乔治梅里爱对特技的探索与应 用(停机再拍、多次曝光、快动作、慢动作等),但其电影观念停留在戏剧美 学传统之上,典型的乐队指挥式机位与生活脱离。2、开始商业化操作。批、零、租、制。3、电影叙事的假定性和故事性。公民凯恩的叙事模式:创作主体控制事件 叙述,事件的唯一性与评

12、价的多样性。第四节电影的结构方式的出现1、多空间、多场景完成叙事。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2、平行蒙太奇。(定义需注意,并与交叉蒙太奇区分开来)定义:平行蒙太奇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的交替叙述,把不同时空、 同时异地或同时同地、同地异时发生的事件,并列的表现或者分头叙述,统一 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之中。它可使两处或者两处以上的事件起到相互烘托相 互补充的作用,节省时间和篇幅,有利于丰富情节,增加影片容量。常用于追 逐场面中。(1)不同时空:党同伐异。(2)同时异地:罗拉快跑(3)同时同地:战争片中敌我交汇场面。(4)异时同地:消失的横尾 笛。3、类型影片。(五种类型片)类型片定义:好莱坞

13、全盛时期特有的创作手法,是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大 致可分为故事片和非故事片,故事片包括西部片、强盗片、歌舞片、喜剧片、 恐怖片、科幻片、战争片等;非故事片包括文选片、新闻片、教学片、风景片 等。三个基本要求: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1)西部片。定义、特点、分期、代表作品。(2)音乐歌舞片。定义、三个阶段、代表作品。(3)犯罪片。定义、特点、发展、代表作品。(4)喜剧片。定义、代表人物、癫疯喜剧。(5)恐怖片。定义、发展、代表作。第五节完整的视听语言的形成(四个表现)1、电影语言新形式的出现一一交叉蒙太奇(定义)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的交替叙述,注重所并列表现的两

14、条或数条 情节线索之间严格的同时性、密切的因果关系,一条情节线索的发展或影响或 受制于另一条或数条线索,这种互相制约、互为因果的时间迅速而频繁地交替 呈现,造成接受主体的审美应力逐渐积累,最后几条线索在同一时空中汇集, 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应力得以宣泄。常用于追逐或惊险场面。格里菲斯党同 伐异标志着电影叙事手法的成熟,创造“最后一分钟营救法”。2、景别作一种电影手段被广泛采用。鲍特火车大劫案平行交叉的叙事方 式,以及景别变化对故事叙事的影响。3、社会问题进入电影的讨论范围。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中凯恩形象的寓 意。4、哲学问题进入电影的讨论范畴。先锋派一一精神文学一一伯格曼第六节 蒙太奇学派的形成(

15、一个定义两个人物)1、蒙太奇的概念:来自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义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 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 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度,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 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 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 之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承和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 应、联想、悬念等效果,构成一个联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一一一部完整地 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条理贯通、生动感人的影片。这种构成一部完整影片的 独特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狭义的蒙太奇指苏联的蒙太奇学派,即是由苏联 电影工作者全面阐述和充实了由法国人让爱浦斯坦提出的“蒙太奇”概念, 并形成了研究和实验“蒙太奇”理论的由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为代表的蒙太奇 学派。2、普多夫金蒙太奇理论。现实主义,演绎的蒙太奇理论;蒙太奇为演员表演服务;蒙太奇一一电影分析 的逻辑;3、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吸引力蒙太奇一一电影是传播思想的,不是讲故事的。三层含义:蒙太奇元素 的异质性和视觉震撼性;影片主题扩张性与自由联想性;电影队观众注意力的 牵引性。罢工战舰波将金号注意一下这两个例子。第七节 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