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660460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A.诠释(qun) 裨益(b)B.锃亮(zng) 暇疵(c)C.徜徉(chng yng) 镌刻(jun)D.归省(xng) 茅塞顿开(s)2、请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将下面尚未完成的“读书推荐卡”制作完整。(3分)读书推荐卡书 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 者_精彩情节 _推荐理由 _3、根据课文默写。(10分) ,铜雀春深锁二乔。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风正一帆悬。但愿人长久, 。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母亲, ,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那

2、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王湾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含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4、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5分)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契 惑 盖 为 鞭 5、在下面划线处仿写语句,要求与上下句结构一致,语意连贯。(2分)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 , ;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甜蜜。二、阅读与赏析(共40分)(一)(3分)菊 花 元 稹秋丛绕

3、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6、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_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_的情态。(2分)7、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1分)答:_(二)(11分)吕蒙正不计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生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注释: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朝士:中央官员。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诘:责问。穷问:彻底追究。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不

4、喜记人过 过: 是小子亦参政耶 是: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 蒙正遽止之 遽: 9、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组的一项是(2分)A、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B、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C、至之市,而忘操之 D、不问之何损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2分)译: 时人皆服其量。(1分)译: 11、本文赞扬了吕蒙正怎样的品格?(2分) 答: (三)(6分)本命年的回想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

5、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滁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12想像一下,“

6、土炕烫得能烙饼”这一细节表现出当时怎样的情景?(2分)答:_ _13你认为文中划线的句子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答:_ _14上面这段文字回忆了作者童年时过年的情景,写的纯真,热烈,说说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答:_ _(四)(6分)中秋赏月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

7、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

8、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15、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2分)答: 16、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2分) 答: 17、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2分)

9、 答: (五)(14分)别踩疼了雪朱成玉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6)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她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