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实践心得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66005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实践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实践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实践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实践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实践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实践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实践心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州市小学语文新课程四年级下册教材备课会交流材料求真,求实:为个性化表达奠基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实践心得 平阳县鳌江小学 纪相钊第一部分 几点思考四年级下学期(以下简称“四下”),是第二学段到第三学段的过渡阶段。那么,学生的习作水平如何在前一学期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怎样才能向“第三学段”所提出的“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这一要求逐步靠近?怎样促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如何“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这些问题的核心因素是“写真实,写具体”,长远目标则是应该促使学生习作形成“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第二部分 四(下)八次习作的内容现将四(下)八次习作的内容分列于下:1、写校园的景、事、物2、写成长过

2、程中的心里话3、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4、看图写想象(废墟中的孤儿,战火中的啼哭)5、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6、写乡村生活及自己的感受7、写敬佩的一个人 8、自由表达 可见,本学期“记实作文”(写景物、人和、事,写感受和体会等)占了绝对的比重。本文就讨论八次习作中“记实作文”的教学。第三部分 准确把握习作要求写真实、写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习作要“有真意”,写真事、抒真情,就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一言以蔽之,即追求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使人读后如隔岸观火。杨再隋教授曾有这样的论述:“记实作文的生命是真实。写记实作文一定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不管是记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都要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都要注意写作的个性化。坚持做到这些,过去作文中抄袭、编造、假大空等问题就会自然消失。”这些论述,对四(下)作文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为了有效实施四(下)作文教学,我们需要学习相关学段的要求。一、重温第二学段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作如下表述: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三年级下册和四年级上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义教课标版,下同)中均有理论层面到操作层面的作文教学建议:三年级

4、下册关于写实的作文练习重在“再现生活的能力”“主要是练习写学生实际生活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要重视一点: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这是重要的再现生活的能力。”四年级上册对于写实的习作,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这样,既能切实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记实的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教师进行作文前的指导,应重在激发兴趣和开拓思路,至于写什么,怎么写,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习作后的讲评主要应突出习作的展示交流和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材中有几组的习作安排给学生提供了多

5、种选择,作后讲评时,要兼顾到供选择的几个方面。二、放眼第三学段的要求第三学段学段的作文教学总目标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而在五年级上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到的作文教学建议竟与四(下)这个学期的提法有惊人的一致。且看:“真实、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生活中的启示,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并思考这件事情(或几件事情)给自己什么样的启发。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

6、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正确的文风。”将四(下)的作文教学置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来考察,为实际操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匡正。三、准确定位四(下)作文教学毫无疑问,表达真实、具体在四(下)的作文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因此,四下作文教学要注意两点: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可以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是检验这一学段作文水平达成度的重要标尺。为了逐步实现个性化表达,四(下)的作文教学必须在“求真,求实”上夯实基础。第四部分 我的四(下)教学实践 四个关键词:体验 感受 生活化 个性化 应努力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用眼走进生活,用脑感悟生活

7、;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一、做足作文前的“热身运动”实践“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注重体验“说到作文的教,有很多教师在认认真真地耽误孩子”一位教授如是说。这主要是“命题围绕题目指导”惹的祸,因为学生奉命而作,而少有体验或根本就没有体验,写作焉能有兴趣?焉能真实表达?如果我们努力实践“生活本源”的理念,作文的真实性就不成什么问题了。在“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在诱导写作情感、开拓思路、撬动写作的欲望等方面做必要的努力。(一)作文前重在情感诱导和开拓思路1、“曲线写作”作文生成前的情感激发,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情感诱导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如果情感

8、诱导和开拓写作思路及语言文字的产生能同步进行,那么,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花费一定的力气在推动学生的情感波澜上。变着法儿“曲线写作”不失为“推波助澜”的好方法。比如,写人的文章,不让学生直接去写,而是绕个弯儿去做采访相关的人。可用方法是做“XXX访谈录”(先让学生来个背景介绍,根据自己已掌握的一些信息,同时产生一些疑问,再把问题整理出来,着手采访。他们三五成群合作进行访谈,有模有样,乐此不疲。)特级教师武宏钧老师在中美作文比较,共性作文反思中有一段这样的论述:同样是写我的父亲为题的作文,中国教育是课堂交稿,逼得有的孩子们临时胡编乱造(有时是搜肠刮肚,硬着头皮在课堂上完成的

9、);而美国是一周内交稿,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领导和同事,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了父亲。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出现了。可见,美国教师深谙作文法则和教学规则,这些法则和规律很好地体现在教学、作业设计和完成作业的要求诸方面。而让学生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应用文,既避免了说假话、空话,又有相当的难度崔峦老师在关于改进作文教学的建议一文中大力倡导这种做法,因为这样“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其实,“曲线写作”受学生的欢迎,主要是形式比较新颖,学生又可以到生活中去体验一把,自然觉得有趣。方法一变,学生感情激起了波澜,思路开拓了,作文教

10、学的实效性便得到保证。单元备课举例:第七组作文教学写敬佩的一个人备课摘要: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自己所敬佩的一个人。重点指导学生进行采访,把原有的写作要求“隐藏”起来,学生乐而前往。确定了身边哪一个最值得敬佩之后,学生便分头行动了。有的学生采访爸爸的战友,有的采访爷爷,有的学生采访了超市的营业员(但遗憾的是有三位学生说没人可访可能是胆小或偷懒或没辙,反正我也没细究我就说“采访纪老师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条件)当作文是一种生活中的真实需要时,学生的潜能就被开掘出来,主动地学习想办法找书报来读,看人家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表述、如何写得具体一些,有的学生上网查阅各种各样的“访谈录”,有的则向我

11、借阅杨澜访谈录附一:本班学生的习作(作文印象:学生写的作文有血有肉,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习作的角度比较灵活,材料较为丰富,这可都是通过访谈帮的大忙。)2、“注意身边的!”肖复兴所说的这种情况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孩子拿过作文题目,心里首先想起的往往是老师或者作文参考上讲过的范文、例文,恰恰容易忽略自己身边的事例。”真是看驴找驴!写什么?“注意身边的!”因为这样既保证有内容可写,又最大可能地保证了作文的真实。否则,学生一下子找不到材料,可能就会胡编乱造。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

12、习作都可以写什么,或者小组进行“商量商量”,大家“讨论讨论”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都能写“现在进行时”,即身边的、最近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内容。这样,每次作文,都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国外有一种指导作文的方法叫“讨论法”,也叫“集体作文”,值得借鉴。具体做法是:在确定作文题目或范围后,学生分组讨论“要写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分几部分来写,每部分都写些什么,”然后每个人分头去写身边的、容易表达的内容。这样既分工又合作,有利于后进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后进生如果没内容可写,又不得不写,耳提面命,假话就产生了),局限是搞得不好作文会大同小异。这样做,可让学生强化一个选材意识,即从身边

13、找材料“注意身边的!”选材时,如果“注意身边的!”,就往往能找到他们最善于记叙、最容易表达的内容。这不失为一条捷径。所以,孩子写作文,不要以范文、例文的要求缚住孩子的手脚,而失去了孩子自身拥有的天然纯真的情趣。附二:本班学生的习作(作文印象:指导学生写“现在进行时”,即身边的、最近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学生能够从身边找材料,能够写善于记叙、容易表达的内容。)(二)“把激情点燃”在作文类别上,写景的作文是比较难教的。这个学期的第一次习作就是写校园的景、事、物。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任务驱动,“撬动写作的欲望”,即在诱导习作的情感上动脑筋。风景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而这都源于作者的主观体验

14、。因此,动笔之前,总应设法使学生先感动自己。比如写校园的人、事、景、物,可采用了如下的教学。单元备课举例:第一组:共享校园里的幸福与欢乐写校园的景、事、物。备课摘要:备课重点:作文前的任务驱动把激情点燃,让学生感动起来!说明:本次作文授课时间安排:课外观察(两天之内要全面观察校园一次),写前交流一节课(介绍的学校里最有特点、最吸引人的景物和最打动人的事情,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进行),写一节课,写后交流评议一节课。谈话启情,任务驱动,“撬动写作的欲望”。活动融情。纪老师的建议:按照“魅力景点”和“动人故事”两个板块进行介绍。活动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看每一个同学都认真观察校园,选择你认为最有介

15、绍价值的进行观察,可以观察校园的建筑布局、可以观察校园的某一处景物。观察的时候,可要注意抓住特点。一是选择出校园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景物,认真、仔细地观察清楚景物的座落、外观;二是了解、回忆学校师生或其他人与这处景物或建筑之间发生的事情,认真想一想: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深的印象。第二阶段:说( 以“新闻发布会”的活动形式进行)自己观察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把这处景物或建筑介绍得细致、具体、特点突出?还要对“如何介绍”包括按照什么顺序说,所要说的话语等进行精心准备。然后各学习小组活动,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个人修改。第三阶段:写“魅力景点”和“动人故事”交流竞赛活动(每个人都写一写自己认为学校最值得介绍的景物和动人的小事)。第四阶段:交流展评附三:本班学生的习作片段(景物、事情各有侧重的三个片段)二、有“规则”,亦“自由”在“规则写作”和“自由写作”之间寻找平衡,追求“不拘形式”余秋雨先生在作文连着健康的生命中有一段颇有见地的话:“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要表达生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段;要沟通生命,又必须掌握能被别的生命理解的一些共通规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