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659954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光谱实验报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实验目的1、掌握溴化钾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的方法;2、学习并掌握美国尼高立IR-6700型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3、初步学会对红外吸收光谱图的解析。二、实验原理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波长在0.751000m。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52.5m(波数在133004000cm-1),又称泛频区;中红外区:波长在2.550m(波数在4000200cm-1),又称振动区;远红外区:波长在501000m(波数在20010cm-1),又称转动区。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 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表征外,更常用波数表征。波数是波长的倒数,

2、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其关系式为: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美国尼高立IR-67002、试剂:溴化钾,聚乙烯,苯甲酸3、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四、实验步骤1、波数检验:将聚苯乙烯薄膜插入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处,从4000-650cm-1进行波数扫描,得到吸收光谱。2、测绘苯甲酸的红外吸收光谱溴化钾压片法取1-2mg苯甲酸,加入在红外灯下烘干的100-200mg溴化钾粉末,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磨细(颗粒约2m),使之混合均匀。取出约80mg混合物均匀铺洒在干净的压模内,于压片机上制成直径透明薄片。将此片装于固体样品架上,样品架插入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处,从4000-40

3、0cm-1进行波数扫描,得到吸收光谱。五、 注意事项 1、实验室环境应该保持干燥; 2、确保样品与药品的纯度与干燥度; 3、在制备样品的时候要迅速以防止其吸收过多的水分,影响实验结果; 4、试样放入仪器的时候动作要迅速,避免当中的空气流动,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5、溴化钾压片的过程中,粉末要在研钵中充分磨细,且于压片机上制得的透明薄片厚度要适当。六、 数据处理该图中在波数700800、15001600、28002975左右有峰形,证明了该物质中可能有烯烃的C-H变形振动,C-C间的伸缩振动,同时也拥有烷烃的C-H伸缩振动,推测为聚乙烯的红外谱图。表一 聚乙烯的红外光谱谱带位置/cm-1吸收基团的

4、振动形式2915.118(C(CH2)nC n4)2849.065(C(CH2)nC n3)1472.730C-Hd(面内)730.320C-Hd(面外)719.560C-Hd(面外)该物质谱图在5002000之间的峰形颇多,可以先判断为芳香烃化合物,同时在24003400处有连续峰形,可能是酸的O-H伸缩振动。该化合物可能是含苯环的酸性物质,推测为苯甲酸。表二 苯甲酸的红外光谱谱带位置/cm-1吸收基团的振动形式1687.619c=o1423.783c=c1292.790C-Hd(面内)1186.696c-o935.000O-Hd(面外)707.488C-Hd(面外)七、 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5、1、由图谱发现,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不同分子之间发生了缔合,使振动频率减少导致吸收峰低移,谱带变宽。 2、 与所查图谱相比,绘制的红外光谱图吸光度较弱,是因为CO2 浓度高,样品受潮湿影响,压片薄膜的薄厚程度产生的影响。 八、思考题1) 为什么要选用KBr作为来承载样品的介质? KBr为一种无色晶体,相对NaCl来讲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而且KBr对红外光吸收很小,因此可以测绘全波段光谱图。 2) 红外光谱法对试样有什么要求? (a) 试样应为“纯物质”(98%),通常在分析前,样品需要纯化,可以通过分馏、萃取、重结晶等分离和精制的方法; (b)试样不含有水(水可产生红外吸收且侵蚀吸收室的盐窗; (c) 试样浓度或厚度应适当,使光谱图中的大多数吸收峰投射在合适范围内。 3) 红外光谱法制样有哪些方法? 固体试样最常用的是压片法,此外还有石蜡糊法和薄膜法;液体试样一般采用液体池法和液膜法。4)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特点:扫描速度快;具有很高的分辨率;灵敏度高;波数准确度高;光学部件简单;多通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