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技术要求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658984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缓释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缓释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缓释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缓释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缓释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技术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缓释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缓释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技术要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缓释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技术要求(农业部肥料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五届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试行1范围本要求规定了缓释肥料效果试验的处理设计、试验实施、评价指标、效果评 价和报告撰写等内容。本要求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缓释肥料。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要求。2.1缓释肥料指通过添加特殊材料和经特殊工艺制成的,使肥料中氮、磷、钾养分在一定时 间内缓慢释放的肥料。2.2肥料效应指肥料对作物产量的效果,通常以肥料单位养分的施用量所能获得的作物增产 量和效益表示。2.3施肥量指施于单位面积耕地或单位质量生长介质中的肥料或土壤调理剂、或养分的质 量或体积。2.4常规施肥指反映当地科学施肥水平

2、并被农民普遍采用的施肥量、施肥品种和施肥方 法。亦称农民习惯施肥。2.5增产率指供试肥料和常规施肥(或无肥区产量的差值与常规施肥(或无肥区产量的比率 或百分数。2.6肥料利用率指施用的肥料养分被作物吸收的百分数,是评价肥料施用效果的一个重要指 标。肥料利用率包括当季利用率和累积利用率,氮肥常用的是当季利用率,磷肥由 于有后效,常用累积利用率。2.7肥料农学效率指在特定施肥条件下,单位施肥量所增加的作物经济产量,是评价施肥增产效应 的综合指标。2.8施肥纯收益指施肥增加的产值与施肥成本的差值。2.9投入产出比指施肥成本与施肥增加产值之比。3试验设计3.1试验目的根据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征,选择并确

3、定试验作物的最佳施肥量、时间和 方式。若必要,应明确配施常规肥料的数量。与对照处理比,减量施肥或等量施肥对试验作物的生物量的影响。与对照处理比,施肥方式变化对试验作物的生物量的影响。根据施肥量、施肥方式和工时增减情况,进行施肥效益评价。3.2试验处理根据试验目的和肥料施用方法等进行试验设计。试验应至少包括如下处理(如 需要,在此基础上可视缓释肥料特性增设不同施用量处理。含缓释肥料的各处理 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而非缓释肥料的处理中肥料根据施肥习惯或作物生长特 性确定基肥和追肥的次数和方法。必要时,空白对照可予以减免。处理1:常规施肥处理2:与常规施肥等养分量的缓释肥料处理3:与常规施肥等养分量

4、的缓释肥料加配施常规肥料的数量之和处理4:减施10%处理2的缓释肥料处理5:减施超过10%处理2的缓释肥料3.3试验重复:试验重复次数不少于3次。3.4试验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5试验年限:试验应至少进行1季。对于需要评价养分后效的缓释肥料,应视肥 料特点增加生长季。3.6作物验证试验:应进行不少于2种作物的效果验证试验。4小区试验4.1试验地选择选择的试验地,要尽可能地势平坦、形状整齐、地力水平相对均匀且满足试验 要求。要保证供试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试验地遇涝能排,遇旱能灌,旱涝保收。若为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灌溉条件较好的田块。试验地应 避开曾作为道路、堆肥场所等

5、的特殊地块。4.2试验准备整地、划分小区、设置保护行;小区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分析供试地土壤基 本性状,主要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等,其他项目根据试验要 求检测;分析供试肥料的养分释放特性等。4.2试验小区划分沿着土壤肥力变异较大的方向增加小区面积能降低试验误差。适当扩大小区 面积能概括土壤复杂性,减少小区间土壤肥力差异,降低试验误差。划分小区要面积 准确,各小区位置适当。4.2.1小区形状小区理想的形状为长方形。但若小区过长,边际效应增加,误差增大。一般小区 长宽比为25:1,具体如下:小区面积较大时,长宽比35:1。小区面积较小时,多用23:1。对于玉米,棉花等中耕作

6、物确定小区形状时,要保证小区宽度能留下足够的 计产行数或计产面积。4.2.2小区面积小区的面积一般在20 m 250 m 2。水稻、小麦、谷子等密植作物面积可小些,20 m 230 m 2。果树、高梁、玉米、棉花、烟草等中耕作物小区面积宜大些,40 m250 m2。 处理较少,小区面积可适度增大;处理较多,小区面积适度减少。在丘陵、 山地、坡地做试验,小区面积宜小;平原和畈地,小区面积可大些。4.2.3区组配置小区采用长方形,使小区的排列方向与土壤肥力递变方向垂直;区组形状应尽 可能取正方形,使区组排列方向与土壤肥力递变方向相一致,保证同一区组内土壤肥 力差异最小。处理较少时,采用单排式;处理

7、较多时,可采用多排式。4.3处理措施及试验管理4.3.1处理措施应根据试验设计和供试缓释肥料要求进行施用和相关操作。4.3.2试验管理遵循“最适”和“一致”的原则,除施肥措施外,各项管理措施应一致且符合生产 要求。4.4观察记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附录A:试验布置情况:根据试验的设计进行,绘制试验布置图,并注明试验地点、时 间;试验地情况:包括地势高低、地形部位、前茬作物及产量水平以及试验地 理化性质的分析数据等;试验栽培管理:整地、基肥、播种以及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植物学性状调查。4.5试验结果获取收获应做到真实、准确。收获时应先收并运走保护行植株。各小区单打、 单收、单计产,不应

8、将重复相同的处理小区混为一体。对于一般谷物,应晒干脱粒扬 净后再计重。在天气不良情况下,可脱粒扬净后计重,混匀取1 kg烘干后计重,计算 烘干率。对于甘薯、马铃薯等根茎作物,应去土随收随计重;若土地潮湿,可晾晒后 去土计重。对于棉花、西红柿、黄瓜、西瓜等作物,应分次收获,每次收获时各小区 的产量都要单独记录并注明收获时间,最后累加。室内考种样本,应在收获前按要求采取,并系标签,记录小区号、处理名称、 取样日期等。计算产量。统计节肥省工情况,计算纯收益和投入产出比。4.6数据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应符合统计学要求。5盆栽试验5.1盆栽试验目的当需要时,小区试验实施前可进行盆栽试验,用于适宜施用量、施用

9、时间等试 验条件的确定,并对其施用效果及可能引起的毒害性进行评价。5.2 土壤的采集土壤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即所采土壤样品的各种特性应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其所 代表土壤的实际情况。采样深度一般为0 cm20 cm。5.3 土壤的整理与贮存取土、装土、运土的工具要干净,避免污染。取回的土壤挑出石子、根茬残体 以及各种杂物后过2 mm孔径的筛子。过筛的土壤充分混匀,存放在专门的地点备用,并标明土壤名称、采集地点、 采集时间、含水量及主要土壤性状。5.4盆钵的选择常用的盆钵按原料可分为玻璃盆、搪瓷铁盆、陶土盆和塑料盆,根据试验需要 自行选用20 cmx20 cm、25 cmx25 cm、30 cmx30

10、cm等规格。按照使用说明要求, 进行播种、土壤调理剂施用。5.5播种和试验处理按照使用说明和试验处理要求,进行播种、对照和土壤调理剂施用。5.6试验管理与观察5.6.1试验管理遵循“最适”和“一致”的原则,除施肥措施外,各项管理措施应一致且符合生产 要求。5.6.2观察记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附录B。试验布置情况:根据试验的设计进行,绘制试验布置图,并注明试验地点、时 间。试验环境条件及土壤情况:盆栽试验场所、温度、湿度,以及供试土壤理化 性状的分析数据等。盆栽试验管理经过:取土、过筛、装盆、基肥、播种、追肥、浇水以及病 虫害防治等措施。植物学性状调查。5.7试验结果获取同 4.5。6效果评价

11、6.1评价内容根据供试产品特点和施用效果,对不同处理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 价。通过缓释肥料与常规施肥对照处理间指标的差异,来评价缓释肥料主要养 分的施用效果。同时,比较缓释肥料和常规施肥两种不同施肥方式,评价缓释肥料的 节省工时效果。通过缓释肥料及其减量施用处理(处理5和处理3,以及常规施 肥及其减量施用(处理2和处理4处理间作物产量的差异,分析不同肥料减量施用对 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而评价缓释肥料的节肥效果。可通过各处理间相互比较,进一步评价缓释肥料在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 环境等其他效益。6.1.1缓释肥料农学效应评价产量及增产率肥料利用率6.1.2施肥经济效益评价纯收益投入产出比6

12、.1.3其他效益评价节肥情况省工情况其他6.2评价要求缓释肥料的评价结论应基于综合其农学效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的试 验结果。试验指标与对照比较,其试验效果应差异显著。以下计算涉及相关参数应 按照当时国家公布的标准执行。缓释肥料与等量养分常规施肥比较,试验结果平均增产5%以上。或,按养分计节省用肥量10%以上。若必要,应进行由于用肥量和用工时减少的经济效益评价,正效益以5%计 为有效。若必要,当试验结果设计土壤、水或大气变化等研究数据时,应进行 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正效益以5%计为有效。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的撰写采用科技论文格式,主要内容包括试验来源和目的、执行时间 和地点、环境条件、试验方

13、案、试验管理、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试验效果评 价及结论等(见附录C。试验报告应于植物收获后两个月内完成,一式四份报委托 单位。同时要注明报告完成时间,由执行人签字并加盖试验承担单位公章。附录A缓释肥料效果田间试验观察记录试验布置A.1试验地点及供试材料试 验地点:省县乡村地块试验地地形:土壤类型(土类名):土壤质地:肥力 等级:代表面积:(hm):钾(K 2 O)其他:前茬作物名称:前茬作物施 肥量:有机肥:氮(N)磷(P 2 O 5):前茬作物产量:试验地土壤分析结果 分析项目有机质(g/kg)全氮(g/kg有效磷(mg/kg供试缓释肥料分析结果及溶出曲 线分析项目总氮速效磷A.2试验时间年

14、月A.3试验方案设计试验处理:重复次 数:试验方法设计:小区面积:长(m)x宽(m =小区排列:(采用图示)A.4 供试作物A.5田间操作播种期和播种量:施肥时间和数量:灌溉时间和数量:其 他农事活动及灾害天气:A.6试验结果日至年月曰分析数据分析项目氧化钾分 析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项目速效钾(mg/kg pH值其他分析数据m小区产量结果试 验处理处理1处理2处理3公顷产量结果试验处理产量(kg/hm) 6小区面积(m)小区产量(kg)重复1重复2重复3平均值增产率重复1处理1处理2处理3其他相关指标试验处理处理1处理2处理3 A.7 用工记录盆钵规格重复2重复3平均值(%)其他指标重复1重复2重

15、复3平 均值不同试验处理所用工时。7附录B缓释肥料效果盆栽试验观察记录B.1试验地点及供试材料试验地点: 省县土壤采集情况:土壤类型(土类名):试验地土壤分析结果分析项目有机 质(g/kg)全氮(g/kg有效磷(mg/kg乡村肥力等级:土壤质地:分析数据分析项 目速效钾(mg/kg pH值其他分析数据供试缓释肥料分析结果及溶出曲线分析项目 总氮速效磷分析数据分析项目氧化钾分析数据B.2试验时间年B.3试验方案设 计试验处理:重复次数:试验方法设计:盆钵规格:B.4供试作物:B.5试验管 理:播种期和播种量:灌溉时间和数量:B.6试验结果:盆栽产量结果试验处理 处理1处理2处理3其他相关指标试验处理处理1处理2处理3盆钵规格月 日至 年月 日施肥时间和数量:其他农事活动及灾害天气:产量(g)重复1重复2重 复3平均值盆钵规格其他指标重复1重复2重复3平均值8附录C C.1 C.2缓释肥料效果试验报告内容试验来源和目的试验材料与方法 供试肥料:列出主要原料、产品技术指标、使用说明及检测结果等试验 时间:要求至少两年效果试验。供试土壤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