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汇集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657836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105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5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汇集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2011-2015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汇集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2011-2015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汇集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2011-2015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汇集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2011-2015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汇集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5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汇集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5江苏省高考化学试题汇集及答案解析(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2015江苏)“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B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等考点: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分析:保护环境,可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开发新能源等角度分析解答:解: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节省大量的能源,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A不选;B、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B不选;C、伸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

2、知识,树立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C不选;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一次性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故措施不合理,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保护,注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明确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关系及环境保护意识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2(2分)(2015江苏)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ClB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C氯分子的电子式: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l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简式分析:A、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质量

3、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B、氯离子(Cl)为Cl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最外层满足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C、氯气为双原子分子,最外层均满足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D、氯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质量数,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质量数=17+20=30,故正确应为:1737Cl,故A错误; B、Cl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最外层满足8个电子的Cl,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氯气中存在1对氯氯共用电子对,氯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C正确;D、氯乙烯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正确的结构简式为:H2C=CHC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

4、要是对常见化学用语的考查,涉及核素的表示方法、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电子式的书写、结构简式书写等,难度不大3(2分)(2015江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性质相同B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碳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途径a比途径b放出更多热能途径a:CCO+H2CO2+H2O途径b:CCO2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考点:辨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分析: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体;B、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

5、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C、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电子的得失,且得失电子守恒;D、水中只含有H和O两种元素,汽油中含有C和H两种元素,依据元素守恒解答即可解答:解:A、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体,即乙醇或甲醚,二者属于不同的有机物,性质不同,故A错误;B、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故ab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一样多,故B错误;C、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得失电子守恒定律,即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故C正确;D、汽油中含有C和H两种元素,而水中只存在H和O两种元素,故不可能通过化学变化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

6、主要考查的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4(2分)(2015江苏)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考点:同素异形体;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分析:A、C元素的单质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B、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C、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即可,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D、镁燃烧放出强光,据此

7、解答即可解答:解:A、元素C除存在金刚石和石墨外,还存在足球烯(C60)等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Mg有3个电子层,Mg2+为Mg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的阳离子,只有2个电子层,故半径r(Mg2+)r(Mg),故B错误;C、该反应为:2Mg+CO22MgO+2C,此反应中Mg为还原剂,C为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即还原性MgC,故C正确;D、该反应放出光,即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且生成物仍具有能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同素异形体的判断、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强弱比较以及能量之间的转化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5(2分)(2015江苏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至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W的单质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Y、X、W、Z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W、Z、Y、XC元素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Z、W、X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X、Y、W考点:真题集萃;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Y是至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那么Y是F,X最外层有6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小于Y,应为O,Z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且为短周期,原子序数大于F,那么Z为Al,W的单

9、质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那么W为Si,据此推断A、X、Y、Z、W分别为O、F、Al和Si,结合各个选项解答即可解答:解:Y是至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那么Y是F,X最外层有6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小于Y,应为O,Z在周期表中处于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的位置,且为短周期,原子序数大于F,那么Z为Al,W的单质广泛用作半导体材料,那么W为Si,据此推断A、X、Y、Z、W分别为O、F、Al和Si,A、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7、3和4,即最外层电子数YXWZ,故A正确;B、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即半径关系:AlSiOF,即ZWXY,故B错误;C、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大,非金

10、属性越强,即非金属性FOSiAl,故C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即YXW,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的推断,涉及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半径大小比较、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较等,难度不大6(2分)(2015江苏)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42、ClB=11013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42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32考点:真题集萃;离子共

11、存问题分析: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B.=11013molL1的溶液,显酸性;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为酸或碱溶液解答:解: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l3+,故A错误;B.=11013molL1的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酸性溶液中Fe2+(或Al)、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Fe2+,故C错误;D水电离的c(H+)=11013molL1的溶液,水

12、的电离受到抑制,为酸或碱溶液,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lO2、CO32,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2015年高考题,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注意“一定共存”的信息,题目难度不大7(2分)(2015江苏)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考点:真题集萃;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专题:实验评价题分析:ApH试纸不能事先湿润;B为

13、减小误差,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C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漏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加热固体应防止试管炸裂解答:解:A测定醋酸pH,pH试纸不能事先湿润,防止醋酸被稀释而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A错误;B为防止液体被稀释而导致浓度减小而产生实验误差,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故B正确;C分液时,为避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下层液体从下口漏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错误;D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水,应防止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朝下,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为2015年高考题江苏卷第7题,综合考查pH的使用、分液、滴定以及实验安全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比较基础,难度适中,有利于

14、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8(2分)(2015江苏)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粗硅SiCl4SiBMg(OH)2MgCl2(aq)MgCFe2O3FeCl3(aq)无水FeCl3DAgNO3(aq)Ag(NH3)2OH(aq)Ag考点:真题集萃;硅酸盐工业;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分析:ASi可与氯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iCl4,SiCl4可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Si和HCl;B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氯气和氢气;C氯化铁易水解,加热溶液生成氢氧化铁和HCl;D蔗糖为非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不反应解答:解:ASi可与氯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SiCl4,SiCl4可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Si和HCl,该反应可用于工业提纯硅,故A正确;B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氯气和氢气,工业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备镁,故B错误;C氯化铁易水解,加热溶液生成氢氧化铁和HCl,蒸发时应在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