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支撑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657519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支撑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混凝土支撑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混凝土支撑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混凝土支撑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混凝土支撑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支撑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支撑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编制依据1三、施工流程1四、施工工艺31、垫层32、钢筋33、模板34、混凝土45、施工缝5五、施工工期5六、机械设备5七、质量标准61、钢筋工程62、模板工程73、混凝土工程8八、安全施工91、作业条件92、安全施工9附图一:第一道支撑施工部署图附图二:混凝土支撑施工参数表附图三:第一道支撑混凝土圈梁施工节点图附图四:第一道支撑混凝土栈桥、支撑施工节点图附图五:第二道支撑混凝土圈梁施工节点图一、工程概况拟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综合楼工程是由上海城开 ( 集团 ) 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集写字楼、会展中心于一体的高档办公建筑。该工程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地段徐家汇地段,由虹桥路、宜

2、山路和广元西路围合而成的地块内。本工程地下室二层,基坑深度 -9.4m ,局部电梯井坑深度达 -12.35m,基坑围护工程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整个基坑围护体系由挡土结构及支撑结构组成,挡土结构采用 SMW工法、深层搅拌桩坑底加固处理、压密注浆等工艺方法,支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中心标高 -2.3m )、609 钢管支撑(中心标高 -6.5m )、钢筋混凝土传力带(面标高 -8.1m 、面标高 -4.25m )、200厚混凝土垫层等组成。本方案编制范围为支撑体系中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第一道支撑的压顶圈梁、支撑、栈桥,第二道支撑的钢筋混凝土围檩, -8.1m 处钢筋混凝土传力带

3、, -4.25m 处钢筋混凝土传力带。二、编制依据1、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基坑围护设计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三、施工流程1、因基坑围护、支撑及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面积大基坑深、施工工艺繁多”的特点,势必要求工程施工中合理安排各施工工序,通过划分必要的施工段搭接交叉施工。围护工程总施工流程:平整场地及放线SMW工法、深层搅拌桩、压密注浆真空深井降水土方开挖第一次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土方开挖第二次第二道 609 钢管支撑土方开挖第三次、垫层基础底板、

4、-8.1m 处传力带第二道钢支撑拆除地下二层结构、-4.25m 处传力带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拆除地下一层结构、 外墙防水、土方回填 H型钢拔除、回灌水泥浆。2、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在SMW工法、深层搅拌桩、压密注浆施工养护期后,基坑降水水位达 -3.5m 时开始施工。首先施工基坑东西两侧圈梁、斜支撑、栈桥部分(施工缝留设在相应单跨构件的1/4 1/3 处),基坑中央区域留做钢筋制作、模板配置、材料堆放、混凝土浇筑等施工临时场地。待东西两侧施工完毕后,再由中间向南北两侧开槽施工中间区域支撑及南北两侧收头处圈粱。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流程:真空深井降水、土方开挖第一次(圈粱处 H 型钢内水泥土掘除)

5、地基基槽平整夯实铺黄砂石子、浇筑垫层批嵌纸筋灰及铺油毡隔离层钢筋绑扎(圈梁与H 型钢隔离材料施工)模板安装(预埋件、吊筋插筋埋设)砼浇筑下施工段支撑施工。(垫层浇筑前栈桥处圈梁底H型钢侧焊制钢牛腿)3、第二道支撑钢筋混凝土围囹在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形成养护期后,基坑土体降水至 -7.5m 时开始施工。土方第二次开挖首先放坡开挖混凝土围囹区域,以便钢筋混凝土围囹强度提前形成(钢筋混凝土围囹两端头衔接双拼型钢围囹需提前进场)。第二道支撑钢筋混凝土围囹施工流程:土方第二次开挖(围囹接触H 型钢区域水泥土清离)地基基槽平整夯实(H型钢侧焊制搁置围囹钢牛腿)铺黄砂石子、浇筑垫层批嵌纸筋灰及铺油毡隔离层钢筋绑

6、扎(围囹与H型钢隔离材料施工)模板安装(预埋件、吊筋焊接)砼浇筑养护。4、-8.1m 传力带(底板处)及 -4.25m 传力带(地下二层楼板处)均根据后浇带留设位置与地下室底板、地下二层楼板同步施工。四、施工工艺1、垫层当圈梁及支撑挖土至设计标高, 经核实无误后, 先铺设 70mm厚砂石 , 再浇筑 80mm厚 C20 商品混凝土 ( 泵送 ) 做为垫层(垫层宽度不小于现浇构件宽度+300mm),批嵌纸筋灰另铺设油毡两层作为底模隔离层,以保证在下次挖土时顺利脱模。垫层底模施工时应注意其标高控制,使每个支撑杆件中心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2、钢筋钢筋在基坑东侧及基坑中央留设区域进行加工, 及时运至

7、施工点以满足施工需求。本围护工程混凝土构件钢筋采用绑扎工艺 , 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施工规范。圈梁外侧主筋不可在支座处搭接、内侧主筋不可在跨中搭接 , 钢筋砼支撑主筋全部伸入圈梁。3、模板(1) 模板材料面板:现浇构件模板面板选用18mm厚漆面胶合板模板。档料:圈梁、支撑侧向模板内楞(档料)选用4590mm松方木,要求材质优良,无弯曲、节结、腐朽现象。支撑:圈梁、支撑侧向模板外楞,选用483.5 脚手架钢管配合相应的扣件搭设。对拉螺杆:高截面圈梁、支撑侧向模板中设置的对拉螺杆,选用12 圆钢制对拉螺杆。(2) 模板设计圈梁、支撑、栈桥侧模内楞 (45*90mm方木

8、) 与圈梁、支撑轴线平行设置。圈梁、支撑、栈桥侧模上、下两道内楞分别与模板上下口齐平,内楞排列间距不大于 250mm。距模板下端口 150mm左右设置 1 道12 对拉螺杆 ( 第二道支撑圈梁采用勾头螺栓 ) ,对拉螺杆水平间距 600mm。模板上口采用 48*3.5 钢管锁口 , 钢管间距同螺杆间距。梁侧模竖向外楞采用双钢管,上端与水平钢管拉杆用扣件紧固 , 下端与螺杆拉牢 , 并通过抛撑钢管与立柱钢管连接对撑 , 从而形成稳固的模板支撑体系(详见施工节点图) 。4、混凝土隐蔽验收合格后, 方可浇筑商品砼, 根据每次浇筑部位制定出浇捣流向及汽车泵停靠位置 ( 不便直接浇筑部位采用固定泵敷设泵

9、管浇筑 ) 。浇捣前,必须事先与搅拌站取得联系,要求提供砼配合比单及有关水泥等材质证明单后,方可浇筑。采用“同步浇筑,分层堆累,一次到顶,循序渐进”的成熟工艺组织施工。防止蜂窝麻面、露筋等质量缺陷产生。浇筑过程中,设置专人检测坍落度,发现异常及时与搅拌站取得联系,采取措施。新浇砼表面上铺一层塑料薄膜养护,同时应带模养护 12 天,达到拆模强度后再拆除。5、施工缝根据设计、施工要求,圈梁、支撑均需设置施工缝 , 施工缝断面采用专用钢板网做一次性模板。施工缝设置在受剪力较小处 ( 单跨构件 1/4 1/3 处) ,并注意施工缝与轴线垂直。五、施工工期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及总体施工部署安排,基坑围护工程

10、中混凝土构件除第一道支撑处于关键施工路线上占用主工期,其余第二道支撑围囹、传力带等都与第二次挖土、钢支撑、地下室结构施工同步进行,不占用主工期。第一道支撑圈梁、支撑、栈桥施工工期计划 15 天, 第二道支撑围囹施工工期计划 10 天(穿插在第二次土方开挖及钢支撑施工间) ,-8.10m 传力带、 -4.25m 传力带施工工期计划同地下室地板及地下二层结构施工工期。六、机械设备序号名 称型号规格单位 数量1钢筋弯曲机GW-40C-1台12钢筋切断机GK-40台13木工园盘锯MVB250台14木工平刨机MB104台15手提电锯J20-400台26插入式振动器HZ-50台37经纬 仪J2台18水准

11、仪自动按平台1七、质量标准1、钢筋工程(1) 主控项目钢筋的品种性能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2) 一般项目钢筋、骨架绑扎,缺扣、松扣不超过应绑扎数的10%,且不应集中。钢筋弯钩的朝向正确,绑扎接头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接和长度不小于规定值。允许偏差项目 , 见下表钢筋安装及预埋件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骨架的宽度、高度 5尺量检查骨架的长度 10受力钢筋间距 10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其排距 5最大值箍筋、构造筋间

12、距焊接 10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绑扎 20钢筋弯起点位移20焊接预埋件中心线位移5水平高差+3,-0尺量检查基础 10受力钢筋保护层梁柱 5墙板 32、模板工程(1) 主控项目: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2) 一般项目: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得有积水。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的隔离剂。3)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对跨度不小于4m的钢筋混凝支撑,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1/3000 。固定在模板上预埋件、插筋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预埋件、插筋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 (mm)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中心线位置5插 筋+10, 0外露长度现浇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现浇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 (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