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批注能力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65747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批注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批注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批注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批注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批注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批注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批注能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批注能力赤峰市红山区第五小学 刘维维摘要: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引导小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有效的随文批注,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通过在任教班级内进行实践研究,总结了关于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批注能力的相关经验。此文,笔者就培养学生掌握批注方法;抓好预习批注、课堂批注、交流反馈、课后批注4个重要环节;把握年段批注的侧重点等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批注能力。关键词:批注能力 批注方法 批注环节 年段侧重点 批注是指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为众多文人、学者经常使

2、用。近年来,小学语文课堂刮起了“批注阅读”之风,学生潜心会文,静心感悟,自主探究,达到了“学贵自得”。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批注能力呢?笔者从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一、做好指导让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一篇小学语文课文,它的批注点主要包括:生字新词的注解,文章内容的概括,提出疑难问题,课外资料的补充,阅读感受的表达,思想主旨的体悟,写作特点的鉴赏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批注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拿到一篇文本后,该从哪里切入点进行批注,不能放任自流。1.感悟式批注。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意蕴丰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历,调动生活体验,对引起感情共鸣,有所感受的词句进行批注,从而升华对文本

3、的感悟。如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对课文5、6自然段进行批注:“一群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们的心时时被牵动着,被感动着。同学们,对于那些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看,更要用心灵去体会。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两个自然段,动笔把最打动你的地方划下来,并把感受写在旁边。”几分钟后,学生们这样写道:“通过对这两段文字的阅读,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天鹅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它不怕牺牲,不怕痛苦,特别了不起,像石头一样坚强。” “这重重地一击,冰面在颤动,我的心也在颤动啊!”教师选取最打动人的两个自然段,以“情”为切入点,披文入情,深入语言文字体会,活化老天鹅的形象,深切

4、感受文章的“情”,领悟其中的“理”。2.赏析式批注。赏析式批注,主要是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生活积累,对文本的关键词句、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进行鉴赏,从而不断提高感受、体验、评价能力的过程。笔者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把赏析式批注粗略的分为一下两种:(1)品味关键词句。语言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读者要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对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可以对动词、修饰语、经典词语等进行赏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提高学生积极感悟、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教学月光启蒙一文时,让学生对“她用甜甜的嗓音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一段进行批注。学生们纷纷抓住了“

5、芳香的音韵”中的“芳香”一词谈了自己的体会:“芳香这个词语,立体地写出了我对母亲歌声的喜爱,从这芳香中我仿佛闻到了母爱的味道。”“芳香这个词,让我仿佛身临其境,陶醉于妈妈动听的歌谣中,文中的我这时一定深深地陶醉了。”又如让学生对草原一文中的“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个句子进行批注。很多同学都紧紧地抓住了“境界”这个关键词语:“这种境界指的是草原上明朗的天空、清鲜的空气,是指那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如画的风景,指的是草原带给人的那种豁达、舒畅的感受。”如此长期下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必定得到提高。(2)揣摩文章写法。写作方法是作者表达文章中心而采

6、用的技巧。了解了精妙的写作方法,就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能更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领悟作者如何组织材料更能表达中心的方法,为自己今后的写作提供“模板”。如教学莫高窟一文,让学生对“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段话作批注。有的学生写道:“文章先以排比句式对壁画进行整体描写,然后对一尊彩塑和飞天进行局部描写,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相结合,既让我们感觉到莫高窟的规模之大,又让我们感受到其艺术的瑰丽。”有的学生写道“作者写壁画的内容,采用了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写出了壁画内容的丰富多彩;写壁画的飞天时,也采用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写出了飞天的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让人真切地感

7、受到壁画的瑰丽。”有的学生写道:“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突出壁画的宏伟。最后,作者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总结全段,再次点出莫高窟艺术的辉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写作方法,进行多元化思维,真正“读出自己性灵来”。此时,语文课堂闪烁着灵动、多彩,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综合提高。 3.补白式批注。空白是指语言文字中没有外现出来的意义部分。文章中的“空白”,看似“无”,却渗透着极丰富的“有”。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文章的“空白”,去寻找语言的“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 如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时,引导学生对课文第4自然段进行批注:“刚才读了课文第4自然段,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发挥我们的想像力,让自己走进七十年前阿

8、炳生活的那一刻。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出去卖艺,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阿炳?也许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阿炳卖完艺回来了,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阿炳?也许阿炳就在自己那间破旧不堪的茅屋里边,病倒在床上,你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阿炳?也许,还有很多也许,来,把你看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幅坎坷的场面写下来。”有的同学写道:“北风呼呼地刮着,阿炳来到街道的一个角落里,拉起了二胡,他拉得那样认真,那样专心,他将内心的痛苦与孤独全都倾吐在这二胡曲中。”教师巧妙地抓住空白引导学生想象、批注,使本来相对静止、凝固的“坎坷”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并赋予了强烈、深刻、高妙的生命活力。4.图画式批注。图画式批注,主要是根据

9、自己的理解,将文本内容通过图画的方式进行的阅读批注。如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村居等古诗时,大多可用边读边画的方式进行。又如对于詹天佑一文中的“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居庸关隧道的开凿方法”“青龙桥铁路的处理方法”都可以让学生用图画式批注阅读。5.提问式批注。学生在读书时,难免会遇到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问和困惑。所谓“学贵有疑”有了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针对课题或重点词句提问并且标在书上,就是运用较多的提问式批注。提问式批注是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也可教会学生通过课前的质疑引入对文本的阅读理解,通过课后的质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6.概括式批注。概括式批注主要是对文章的句段、篇

10、章进行归纳,概括其主要内容的批注。如给课文每个部分写一个小标题,或写出每段的段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等。7.识记式批注。识记式批注主要是有关识记字词方面的内容。如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精彩句段,摘抄字词典上的解释,摘抄搜集的相关资料,标段序等,是预习课文时应达到的常规要求。二、抓好落实把关批注的每一个环节。1.课前预习,自由批注。 预习是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一篇新的课文之前,都要交代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预习是学生初次对课文进行正式的阅读。此时,教师可设计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的批注:(1)读课文,标注小节号,圈出自己不理解或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词典的方式解决,并作相关的摘录。(

11、2)划出自己印象深或有感触的词句,把阅读的感受批注下来。(3)用简洁的语言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批注在课题的空白处。(4)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课文内容、作者相关的资料,并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摘抄或概括在课文相对应的地方。(5)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一个值得在课堂上一起探讨的问题,批注在课文的结尾处。这些批注是教师获取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时的批注,就可以了解学生学情,从而采取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课堂点拨,专题批注。学生个体受到其学识、年龄、经验等多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在预习时所作的批注有一定的片面性和零散性。此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12、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的批注。如教学金蝉脱壳一文,可以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以后,结合课后习题,提出这样的批注要求:“默读课文4、5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金蝉脱壳是一个神奇而有趣的过程,请你划出关键词句进行批注。”又如教学爱如茉莉一文,可以在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批注:“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声责备、一句问候,有时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爱意。下面就请同学们静心读文,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词句,把你的感受批注下来。”课堂上进行的专题性批注是对学生预习时所作批注的一种完善、提升,是学生和文本深入对话的重要过程,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必要过程,更学生自我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过程。

13、3.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当学生完成阅读批注后,他们迫切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机会,课堂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所有学生的交流都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也是平等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交流信息合作探究文本。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发言,各抒己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的机会,都能表达自己读书的收获。教师可有重点地参与“薄弱小组”活动,并相机点拨,调整学生思路,使讨论朝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延伸。同时,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普遍性的疑点,进一步挖掘文中有较高思维、情趣等有价值的问题,为导评做准备。 (2)自由交流。即学生根据研究专题,发表自己批注阅读的收

14、获。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畅所欲言,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展示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同。教师应有选择地对学生发言自然、灵活地作补充,还应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作出精而简的疏导与点评,使学生巩固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成功的喜悦。 4.课后巩固,升华批注。在学完一课之后,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会加深,无论是情感、认识还是思想都会比初读时有所提高和升华。在此时,进行阅读的批注,学生会觉得豁然开朗,初读时的不解和疑惑全都解开了,又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学完课文后的批注,一方面可以对原有的批注进行修正、补充、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又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三、循序渐进把握各年段批

15、注的侧重点。不同阶段的学生,其阅读能力,生活经验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批注能力,应关注到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标提出的阅读要求,不能过高地拔高要求。1.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能力、经验积累等方面都处在一个起始阶段。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圈画生字、标出自然段、画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等,这是积累性的批注。 2.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课标提出,中年级的学生应“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此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特别是那些能表现出文章中心、表

16、达情感的词句,进行“批写”。即写下某段的内容,某个句子的意思等,达到对文本表层意思的理解。3.课标提出,高年级的学生应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此阶段就需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知识及生活积累,运用多种批注方法,自主地与文本创造性地对话,在此基础上展开阅读交流,实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总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的批注方法,抓好预习批注、课堂批注、交流反馈、课后批注等重要环节,把握年段批注的侧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批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