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652555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九年级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1-27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I-127 Ba-137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1.自来水生产的过程有以下步骤,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沉降B. 吸附C. 过滤D. 消毒【答案】D【解析】【详解】吸附、沉降、过滤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消毒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D【点睛】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2、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液氧B. 洁净的空气C. 汽水D. 稀盐酸【答案】A【解析】【详解】A、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只有氧分子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B错;C、汽水中含有水、碳酸、添加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稀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是混合物,故D错。故选A。【点睛】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否则属于混合物。3.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

3、源”。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垃圾分类存放、处理B. 推广使用滴、喷灌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C. 为防止废旧电池污染环境,把电池深埋地下D. 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答案】C【解析】【详解】A、垃圾分类存放、处理,做法符合环保要求,故正确;B、推广使用滴、喷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故正确;C、将废旧电池深埋地下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故错误;D、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则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故正确。故选C。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读取液体体积B. 检查装置气密性C 取用固体粉末D. 检验氧气【答案】A【解析】【详解】A、量取液体时,

4、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B、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图中操作正确;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操作正确;D、氧气支持燃烧,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图中操作正确。故选A。5.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 生理盐水B. 白醋C. 医用酒精D. 冰水混合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详解】A、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B、白醋是均一、稳定的

5、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C、医用酒精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6.下列食物的pH如下:苹果汁(2.93.3)、葡萄汁(3.54.5)、牛奶(6.36.6)、鸡蛋清(7.68.0),其中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合吃A. 牛奶B. 鸡蛋清C. 葡萄汁D. 苹果汁【答案】B【解析】【分析】pH=7的溶液,呈中性,pH7的溶液,显碱性。【详解】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合吃碱性食物,可以和胃酸反应,中和胃酸

6、,苹果汁(2.93.3)、葡萄汁(3.54.5)、牛奶(6.36.6)显酸性,不宜食用,鸡蛋清(7.68.0)显碱性,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合吃,故选B。【点睛】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7.钛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四氯化钛(TiCl4)是制取金属钛的重要中间物质,该物质中氯元素为1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A. 4B. +1C. +2D. +4【答案】D【解析】【详解】氯元素显1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40,则x+4。故选D。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加压降温可以使空气液化分子的体积变小B.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在化学变化

7、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C. 稀盐酸和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D.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答案】A【解析】【详解】A、加压降温可以使空气液化,空气中的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下,过氧化氢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水分子聚集成水,故选项正确;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正确;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正确。故选A。【点睛】在加压和降温的

8、条件下,分子的间隔变小,气体变成了液体。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A.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C.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作燃料D.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答案】B【解析】【详解】A、空气是混合物,不存在空气分子,故错误;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正确;C、氧气具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不能做燃料,故错误;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故错误。故选B。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C.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D. 降低温度一定

9、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是水不是溶液,故错误;B、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的溶质,故错误;C、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正确;D、降低温度不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低温度时,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不能变成饱和溶液,故错误。故选C。11.蔗糖(C12H22O11)是一种常用的食品甜味剂。下列关于蔗糖的说法正确的是()A. 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蔗糖中含有45个原子C. 蔗糖中氢

10、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D. 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g【答案】A【解析】【分析】化学中元素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比乘以相对原子质量比。【详解】A、蔗糖化学式为C12H22O11,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B、1个蔗糖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1个氧原子,共个原子,故B不正确;C、蔗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C不正确;D、相对分子质量即化学式中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单位是1,通常省略,则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2,故D不正确。故选A。1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B.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

11、法收集氧气C. 动植物呼吸和燃料燃烧过程中都发生了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变化D. 鱼儿能在水中自由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答案】C【解析】【详解】A、分子的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C、动植物呼吸和燃料燃烧过程中都发生了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鱼儿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一定量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3.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塞,在瓶口会出现白色烟雾B

12、.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 将光亮的铁钉放在稀盐酸中,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D.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答案】B【解析】【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故错误;B、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氯化钠,过程中产生蓝色沉淀,故正确;C、将光亮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错误;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故错误。故选B。【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

13、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结论的区别。14.法国当地时间2022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 木材是可燃物B. 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C. 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D. 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D【解析】【详解】A、木柴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故正确;B、塔尖部分的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燃烧较为剧烈,故正确;C、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以免发生触电的危险,故正确;D、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低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灭火,故错误。故选D

14、。【点睛】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5.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稀硫酸中和B. 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测定其pHC.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预留少量的水D.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答案】C【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

15、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以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6.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不发生化学反应而能共存的是A. 硫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镁B. 盐酸、硫酸铜、硝酸钠C. 氯化钾、碳酸钠、硝酸D. 硝酸银、盐酸、氯化钡【答案】B【解析】【详解】A、硫酸钠也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B、三种物质间不会发生反应生成水、气体和沉淀,所以能大量共存,故正确;C、碳酸钠和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D、盐酸、氯化钡均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