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65084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称于文坛,尤擅小令其词风格含善蘊,婉约清丽,端庄秀雅。晏殊与其子晏儿道分别被称为“大受”和“小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存世有珠玉词等。【背景】本词选自二晏词笼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浣溪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上下片各三个七字句,共四十二字。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放两派词人所常用。晏殊一生显达,生活高贵闲适,其词作不外感事伤怀、相思离别、男女爱情之类。这首词大约作于宴饮歌乐之后,透露出种深沉的人生感【内容全解】一曲新词酒一

2、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听着一曲刚填好的词喝着一杯美酒,天气和亭台都和去年天边西下的夕阳啊,几时才能够回来再照天际?一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儿凋谢了,不忍看它伴随残春消逝,却又无可奈何,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相识。小园香径独徘。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走来走徊。【主旨】这首词的上片写今昔之景,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抒发了词人悼惜残春情,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诗词赏析】在明媚春光里,词人聆听新曲,品尝美酒,过着优雅的生活。但是,面对眼前美景,一种由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带来的感慨与惆怅也轻轻袭来。想到风物依然而时光飞逝,他不禁悄

3、声暗问:“夕阳西下儿时回?”下片直承此句,既流露了对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情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透露出某种生活的哲理。最后一句写词人独自排徊,似赏景,亦似沉思。词作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白然流畅,婉转圆润。【字词详解】新词:刚填好的词去年天气旧亭台:意思是说,天气、亭台都与去年一样无可亲何;不得已,没有办法似曾相识:指以前看见的事物又出现,好像认识,依稀记得香径:弥漫著花香的园中小路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采桑子【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

4、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畅达委婉。他的诗和词也有较高成就。其中不少诗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欧阳修还善于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代表作有朋党论秋声赋醉翁亭记生查子元夕等【背景】本词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三十一(中华书局2001年版)。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欧阳修曾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退休后便定居此地,曾作采桑子十首,歌咏额州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悄怀,每首词第一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西湖好”。这是十首词中的第一首。【内容全解】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5、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遙,碧绿的湖水綿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伴乐的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无风时,水面光滑的好似玻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之间微徼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主旨】诗人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欣赏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读来清新可喜【诗词赏析】这首词歌咏颍州西湖的春景。词人在短桨轻舟的节律中,充分领略到西湖的美好:春水碧绿,流转绵延;长提芳草,筆歌隐现

6、;水面无风,光滑如镜;船动不觉,沙鸟惊飞。在这湖光波影中,词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融为一体。这样美好的情境,动静相随,人禽互窺,如梦如幻,令人陶醉、流连。千载而今,我们读这首词也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当年美好的心境、愜意的情怀;更会感叹于作者细入毫芒的观察力和写景手法的细腻北宋前期词坛,欧阳修与晏殊齐名,均长于小令,词风婉约;但晏词典稚,欧词深挚,多读几首,便能有所体会。【字词解析】轻舟:轻便的小船。悼(zho):桨。西湖:这里指题州(今安徽阜阳)的西湖逶迤:弯曲延仲的样子。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贫、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涟漪:水面微细的波沙

7、离: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相见欢【作者简介】朱敦儒(108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早年隐居不仕。有岩壑老人诗文一卷不传。又有词集樵歌三卷。词风豪放旷达,语言清畅,多写隐逸生活。南渡后,间有感喟国事之作【背景】本词选自樵歌校注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相见欢,词牌名。靖康之变后,朱教髑被迫南下避难。朱敦儒在南渡初期,曾在朝廷做官。他忧虑国家前途,怀念中原故土。这首相见欢就是他南渡后登金陵城西门楼远眺时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内容全解】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登上金陵城的西门楼,在秋色中倚楼眺望。江天万里,夕阳西下,长江滚滚东流。中原乱,簪纓散,几时

8、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中原大乱,达官显贵流散,什么时候能收复国土?想请悲啸的秋风把我的泪水吹到扬州【主旨】全诗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园精神,感人至深。【诗词赏析】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变了他们的生活,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朱敦儒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词作柔美婉约。国破家亡的残醅现实警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視野宽广,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为抒情,格调也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一个“乱”字,概活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

9、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间,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字词详解】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倚清秋:在秋色中倚楼远眺醫缓:代指达宫显賁。簪和纓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纓,帽带收:收复国土倩(qng):请人代自己做。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抗击余兵的前线如梦令【作者简介】第25课渔家微“作者作品”。【背景】本词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如梦令,词牌名。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之作,词人当时生活稳定幸福,时常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于是词兴大发,写下了这首

10、流传千古的小令【内容全解】常记溪亭日暮,沉醉其不知归路。时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到了日暮时分。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沉醉其中而忘记归路。尽了兴致,而且天色已晚,只好乘舟返回,却迷了路进入荷花丛的深处。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划呀,划呀,惊起了一滩的水鸟【主旨】这首词描绘了词人早期的生活情趨和心境,写出了词人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怀【诗词赏析】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这一天,词人驾舟郊游,沉浸在山光水色、鸟语花香中,赏心悦目,饮酒为乐,醉意朦胧。待到兴尽欲归,却已是日落黄昏,不免有几分恐惧。慌乱之际,小船捉弄人,误闯荷花丛中。待到奋力划出,却惊起一群水鸟振翅纷飞,词人瞬间的惊愕很快变成喜悦。这首小词仅三十几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如此复杂的“故事”,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读之令人沉醉。【字词详解】常记:时常记起。溪亭:溪边的亭子。兴尽:尽了兴致。回舟:帮而回。前花:荷花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鹛鹭:这里泛指水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