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案《将相和》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64944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教案《将相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教案《将相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教案《将相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教案《将相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教案《将相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教案《将相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教案《将相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教案将相和 实录(第二、三教学过程)第二段(讨论)师:前一第课同学们已经自己提出问题揣摩表现人物品质的第二个典型事例。现在我们紧扣人们的言行特点分析讨论。(学生翻开课文和自学笔记。教师巡视。)生:书上说“赵王和大臣们商议,去,怕有危险;不去,表示害怕,一时决定不下。这种情况,跟“完璧归赵的故事一样,表明赵王的群臣无策,拿不定主意。(学生善于前后联系想)生:我有个疑问:秦王骗取和氏璧已经失败了,为什么刚过了几年,又要约赵王渑池相会生:(争相举手)道理很分明,秦王就是不甘心骗取和氏璧的失败,想要报复。生:他想要抓赵王也说不定。师:秦王想要报复,这是故事发生的起因,但课文没有明写出来。大臣商议

2、决定不下,后来又怎样呢继续讨论。(教师及时点拨,既点出故事起因,又扭到原来的议题。)生:后来“蔺相如认为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认为、“还是这两个词显得蔺相如很果决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师:“认为在文中表示蔺相如对这件的看法、判断。这个词课后要求你们练习造句。生:课文说“蔺相如随行,可以知道这次蔺相如同样要冒着危险去的。他真是智勇双全。师:你认为蔺相如的“智是指什么(生:群臣无策,而蔺相如果决决定,比群臣有谋。)(寻根究底,不走过场)同学讨论得好,我们刚刚就是运用抓人物言行特点的办法来体会人物品质的。(教师紧扣阅读重点训练工程指导。)生:秦王和赵王都是国家之君,秦王要赵王为他鼓瑟,这是要侮辱赵王的

3、。课文又说“秦王叫人记录下来、“记录下来什么意思师:“记录下来就是作为一种历史资料记载,这件事就流传给后人知道,这不仅侮辱赵王,也是侮辱赵国的,有损国家尊严和民族的自尊心,是不能容忍的。在这种情况下,蔺相如怎样还击(学生不懂就主动提问,教师解释,有机渗透爱国教育。)生“我从蔺相如的神态、言行体会。蔺相如“生气极了表明他爱赵国的心强烈。秦王拒绝为赵王击缶,蔺相如再要求,直至“您不容许,我就跟您拼了!迫使秦王只好为赵王击缶,并叫人记下来。蔺相如这一招比秦王更厉害,显示他勇敢,不怕强暴。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师:蔺相如不怕强暴,这股勇气从哪里来(略)(这一点拨,为要透过表面深究思想根

4、底。)生:蔺相如为什么还对秦王屡次称“您(略)生:这里用了两个“只好很有意思,一个“只好为赵王击缶,一个“只好放赵王回去。都表明在蔺相如还击下,秦王完全失败了。(学生一字未忽,词词悟神。)生:不然,秦王失败,也有廉颇的功绩。(学生认真听同学发言,及时提出纠正。)师:怎么知道廉颇有功绩(引导学生看课文。)生:故事说秦王“知道廉颇在边境上已经作好准备,不敢怎么样,只好可以表明。我读到这里才想到前面写“大将军廉颇带领军队送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这一句不是无关紧要的,是作者有意先伏笔的。师:讨论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前后联系起来想,才能完整地认识。请同学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加上小标题(略

5、)第三段(揣摩)师:蔺相如和廉颇和好、合作,使秦王在渑池之会失败了。我们接下来自学揣摩第三段,要求不用提问题,直接从语句中体会。举例指导:(先指名读廉颇不服气说的话)我读到廉颇这些话,就停一来想一想。廉颇说的三句话:1、“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功绩枣廉颇确实是战无不胜的将军,但不难看出他居功骄傲;2、“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枣表明廉颇很不服气;3.“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枣可以知道廉颇准备报复。请同学仿照举例的办法,围绕体会人物精神、品质这个中心边读边揣摩,允许在小组里“交头接耳,“七嘴八舌,互相启发。(为了让学生掌握办法,教师再次举例示范。)讨论第三段

6、生:廉颇不服气,想报复,是因为蔺相如在渑池之会立了功。这是故事的起因。师:小李同学找到故事的起因,有道理吗生:(静默一会儿)这个说法不很完整,应该说蔺相如在渑池之会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引起廉颇的不服。师:大家认真想一想,廉颇不服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引导看课文)生:真正的原因是蔺相如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生;我赞同这个见解。如果说是因为蔺相如立了功引起的,前次蔺相如“完璧归赵立功时,他怎么没有不服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生:廉颇说“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爬到我头上去就是职位比他高。这引起他的不服。(教师一丝不苟,引导

7、潜心会文,求得理解。)师:认真读书分析,就不难理解。廉颇要给他个下不去,主要原因是蔺相如职位比他高。我们继续从他们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境界。生:廉颇的话传到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对廉颇又是“避开,又是“把车往回赶,连他手下的人都看不下去。联系蔺相如的话可以知道,他不是怕廉颇,为的是不削弱赵国的力量,维护赵国的利益。生:蔺相如说“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可见他并没有瞧不起廉颇,能正确对待廉颇的功绩。他认为如果两个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他一心想捍卫赵国的利益,蔺相如的思想是好的,品质是高尚的。生:这是因为蔺相如顾全大局,所以宁可忍让。师:是啊!如果不以国家利益为重,沉

8、不住气,就容易闹不和。因此,小利益服从大利益。这种品质是高尚的,值得学习的。(教师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廉颇有错,后来他怎么样生:蔺相如的话传给了廉颇,廉颇能“静下心想了想还认为自己“真不应该。可以体会廉颇还能虚心考虑别人的话的。生: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新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也表明他诚心认错的。师:荆条是古代一种鞭打的刑具。“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引导看图)表明他内心痛悔自己过错的程度是很强烈的。(图文结合得适宜)生:“于是和“亲自两个词也可以表明问题。用“于是连接下句表明知错就改,不迟延;“亲自表示真心实意,非亲自去请罪不可。师:人都会有错误,但知错就改很重要。小吴读书很认真,对作者用心遣词能认真推敲。生:廉颇上门请罪,蔺相如“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连忙、“热情迎接表现蔺相如不计较个人得失。师:蔺相如胸怀宽广。(学生插话: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