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中医药调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64858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痛风的中医药调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痛风的中医药调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痛风的中医药调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痛风的中医药调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痛风的中医药调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痛风的中医药调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风的中医药调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痛风的中医药调治风痹(行痹)证四肢关节、腰背疼痛,酸楚,痛无定处,以肩、上肢多见。舌质淡,舌 苔薄白,脉浮或浮缓。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疼痛以上肢为主者, 加羌活、威灵仙、川芎;以下肢为主者,加独活、牛膝、防己;以腰为主者,加狗脊、续断 桑寄生。可配以侧柏叶30克,大黄30克,黄柏 15克,薄荷15克,泽兰15克。共研末, 加蜜适量,再加水调糊外敷,也可应用回阳玉龙膏(草乌、煨姜各 90 克,赤芍、白芷、天 南星各 30 克,肉桂 15克,共研细末,加4 倍量凡士林,调匀成膏)外敷患处。寒痹(痛痹)证疼痛剧烈,痛处不移,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关节屈伸不利,形寒肢冷, 昼轻夜

2、重。舌苔白,脉弦紧。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药:乌头汤加减。寒盛痛剧者, 加大乌头用量并加细辛;肩臂疼痛、不能抬举者,加片姜黄、桃仁、红花。配以回阳玉龙膏 (外科正宗):将诸药研极细面热酒调敷,亦可掺于膏药内贴之。也可用山慈姑10 克,生 南星10 克,加75酒精浸泡,做痛区离子导入或膏药外贴患处,如麝香追风膏,关节止痛 膏等。湿痹(着痹)证四肢肌肉关节酸楚疼痛,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或局部肿胀。舌淡 白或胖大,苔白,脉濡缓。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药:薏苡仁汤加味。关节肿胀者, 加萆(草字头加解)、姜黄;肌肤麻木不仁者,加海桐皮、白芥子。配以马钱子、生半夏、 艾叶各20克,红花15

3、克,王不留行40克,大黄、海桐皮各30克,葱须 3根,煎汤2000 毫升,置于桶内,以热气熏蒸患部,待药液变温后,浸洗患处,每日两次,7 天为 1 疗程。 风湿热痹证关节肢体疼痛灼热,痛不可触,局部红肿,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黄,或燥或 腻,脉滑数。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白虎桂枝汤加减。关节红肿疼痛剧烈者, 去桂枝,加生地、玄参、麦冬;若兼湿热下注,浊毒瘀滞者,加土茯苓、萆(草字头加解)、 泽兰、牛膝。配以芙蓉膏:芙蓉叶、生大黄、赤小豆各等份,共研细末,按4:6 之比加入凡 士林,和调成膏,外敷患处,每日1 次,也可应用柳树花30克,银花30 克,蒲公英30 克, 土茯苓30克,紫花

4、地丁 30克,生大黄 30克,加水适量,煮沸后约 30分钟,浸洗患处。顽痹证痹证日久,肌肉关节疼痛,固定不移或痛而麻木,不可屈伸,反复发作,骨节僵 硬变形,关节及其周围呈黯黑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涩。治法:化痰祛瘀, 搜风通络。方药:蠲痹通络汤加减。关节僵硬、变形明显者,加穿山甲、全虫;疼痛剧烈者, 加蜈蚣、元胡。可配以制川乌、制草乌、木瓜、红花各 30 克,加水 2500 毫升,煎成 2000 毫升,浸洗患处。气血虚痹证痹证日久不愈,关节肢体酸痛时轻时重,活动后疼痛加重,或关节变形,肌 肉瘦削。舌淡,苔白,或少苔,脉沉细弱。治法:补益气血,舒筋活络。方药:黄芪桂枝五 物汤加味。

5、偏阳气虚者,加党参、仙灵脾、制附片;偏阴血虚者,加生熟地、枸杞子、石斛。 阳虚痹证痹证日久不愈,腰膝酸软,骨节疼痛无力,甚者关节变形,屈伸不能,伴形寒肢冷, 面色(白字加光)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治法:温阳益气,祛邪止痛。方药:左归丸 合羌活续断汤加减。阳虚寒盛者,加巴戟天、仙灵脾;疼痛剧烈者,加元胡、乌梢蛇、全虫; 关节变形者,加穿山甲、土鳖虫、桃仁、红花、白芥子。阴虚痹证痹证日久,关节烦痛,筋脉拘急,腰膝酸软,夜重日轻,伴形体消瘦,五心烦 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阴虚 阳亢、肝风内动者,加石决明、牡蛎、钩藤;筋惕肉目闰者,加白蒺藜、天

6、麻;阴虚火旺、 低热缠绵者,加青蒿、地骨皮、知母、黄柏。用车前草、玉米须、薏苡仁煲水代茶频频饮用,亦可促进尿酸排泄。常以独活寄生汤、 左归饮、右归丸、参苓白术散等加减治疗,食疗保健(1) 百合1030克煎汤或蒸食,或煮粥食(加粳米),可长期服用。功效:润肺止咳,宁 心安神。百合含有秋水仙碱等成分,对痛风性关节炎有防治作用。性微寒,味甘微苦,入心、 肺经。风寒咳嗽、中气虚寒、便溏者忌服。(2) 山慈姑36 克,煎服,或加蜂蜜调服。可消肿、散结、化痰、解毒。山慈姑含有 秋水仙碱等成分,适于湿热型的急性痛风发作期。性寒,味甘微辛。入肝、脾经。正虚体弱 慎服。(3) 土茯苓1030克,煎服,或将粳米5

7、0100克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匀 煮沸食用。能清热解毒,除湿通络利关节。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适用于老年痛风急 性发作期,或间歇期慢性期。性味甘淡,平,入肝、胃经。肝肾亏者慎服。不可与茶同饮。(4) 炒笋丝竹笋 250 克切丝,用植物油炒熟,酌加食盐调味即成。宜常服。用于痛风 未发作时。(5) 加味萝卜汤萝卜250克,柏子仁30克。萝卜洗净切丝,用植物油煸炒后,加入柏 子仁及清水500毫升,同煮至熟,酌加食盐即可,可常服。用于痛风发作时。(6) 防风薏米粥防风10克,薏苡仁10克,水煮每日1次,连服1 周。清热除痹,适 用于湿热痹阻型痛风。(7) 桃仁粥桃仁15克,粳米160克。先

8、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粳米煮 粥,即可食服。活血祛瘀,通络止痛,适用于瘀血痰浊痹阻型痛风。( 8 )薯蓣薤白粥生淮山药1 00克,薤白1 0克,粳米50克,清半夏 30克,黄芪30克, 白糖适量。先将米淘好,加入切细淮山药和洗净的半夏、薤白共煮,加适量糖食服,不拘时 间和用量。有益气通阳,化痰除痹功效,适用于因脾虚不运,痰浊内生而导致的气虚痰阻之 痛风证。(9)白芥莲子山药糕白芥子粉 5 克,莲子粉 100克,鲜淮山药 200 克,陈皮丝5 克, 红枣肉 200 克。先将淮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再将枣肉捣碎,与莲子粉、鲜白芥子粉、陈皮丝 共和,加适量水,调和均匀,蒸糕食之,每次5010

9、0g,可益气化痰通痹,用于痰浊痹阻、 脾胃气虚型痛风。3.1 湿热痹阻 证候特点:关节卒然红肿热痛,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关节拒按,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 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方药:四妙丸合白虎汤加减。苍术、黄柏、薏苡仁、知母、生石膏、木瓜等。 加减:热盛者加栀子、连翘、忍冬藤等;伤阴者酌加生地、麦冬、石斛等;肿痛明显者酌加 络石藤、全蝎、蜈蚣、桑枝、元胡等;下肢关节痛者加牛膝、独活;上肢关节痛者加桑枝、 片姜黄、威灵仙等。中成药:配合湿热痹冲剂、滑膜炎冲剂、四妙丸等。3.2 寒湿痹阻 证候特点: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见局部皮

10、下结节或痛风石。伴关节喜暖,肢体重着麻木。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红或淡胖,苔薄白,脉弦紧或沉紧。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合乌头汤加减。薏苡仁、麻黄、独活、苍术、防风、桂枝、制川乌等。 加减:寒邪偏盛者加制附子、细辛、炮姜等;湿邪偏盛者加防己、萆薢、木瓜、羌活等;皮 下结节或痛风石者酌加南星、炮山甲、白芥子等化痰通络之品。3.3 痰瘀阻滞 证候特点:关节肿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或疼痛固定,或局部硬节,或见痛风石,或见关 节畸形,屈伸不利,或关节局部皮色暗红。舌质暗红或胖大,边见瘀点瘀斑,舌苔白或黄, 脉沉滑或弦涩。治法:化痰散结,活血通络。 方药:复元活血汤合二陈汤加减。

11、 茯苓、陈皮、半夏、炮山甲、瓜蒌、桃仁、威灵仙等。 加减:关节疼痛明显者加莪术、红花、全蝎、乌蛇等;血瘀明显者加赤芍、丹皮、路路通、 蒲黄等;皮下结节或痛风石加白芥子、胆星等;关节肿甚加防己、木瓜、土茯苓、泽泻等。3.4 脾肾阳虚 证候特点:关节肿痛持续。伴肢体及面部浮肿,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呕恶, 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脉沉缓或沉细。治法:健脾温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制附子、肉桂、白术、党参、茯苓、黄芪等。 加减:呕恶者加半夏、生姜等;肿甚加防己、泽泻、车前子等;阳虚寒甚者加干姜、巴戟天、 肉苁蓉等。中成药:可配合附子理中丸、人参健脾丸、益肾蠲痹丸、右归丸等口服

12、。3.5 肝肾阴虚 证候特点: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关节变形,可见结节,屈伸不利。伴 腰膝酸软,耳鸣口干,肌肤麻木不仁,神疲乏力,面色潮红或颧红。舌质红或干红,苔薄稍 津,脉弦细或细数。治法:补益肝肾。方药:独活寄生汤合左归丸加减。 独活、桑寄生、白芍、熟地、知母、菟丝子、龟板、鳖甲等。 加减:腰膝酸软明显者加鹿角胶、黄芪、川断等;关节重着麻木者加防己、薏苡仁、鸡血藤 等;皮下结节者酌加化痰通络之品如白芥子、炮山甲、胆星等。中成药:可配合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口服。4.1 新癀片:新癀片由九节茶、三七、牛黄、珍珠层粉等药物组成。长期应用新癀片不会引 起骨骼抑制、严重胃肠

13、反应,临床效果优于非甾体止痛药和秋水仙碱。用法:每次4 片,每 日 3 次。4.2 正清风痛宁: 治疗痛风的中药:1 :处方:黄茋50克,妊娠、附子、制半夏、羌活、白芍、仙灵脾、萆薢、当归、枣仁、 茯苓各9克,防风、细辛、独活、肉桂、炙甘草各6克,川芎4.5克。用法:水煎,日1剂,服3次 2:处方:当归、白芍、甘草各60克,白花蛇30克,蜈蚣、细辛各20克,白酒2000毫升。用法:药研细,布包浸酒内10天,每服30毫升,日2次,25天为1疗程。3:处方: 威灵仙150克,干姜(炮制)60克,乌头(炮制,去皮、脐)60克。用法:上药研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520丸,用温姜汤送下。

14、4:处方: 黄芪12克,大枣12枚,附子、麻黄、生姜各6克,甘草3克。用法:上药研碎,用水700毫升,煮至3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5:处方: 人参3克,黄芪(酒炒)、白术、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各3克,防风、乌头 (炮)、防己、桂心、甘草(炙)各1.5克,生姜3片,大枣2枚。用法:上药水煎,每日1剂,不拘时热服。痛风的中医治疗:一中医常规治疗: 中医对痛风的治疗,古方记载有三妙汤、石苇散、身痛逐瘀汤、知柏八味汤、六味地 黄汤、肾气丸等是治疗痛风常用的处方,临床要根据病症辨证施治。急性期多属风湿热痹,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累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口 渴、烦闷不安,小便

15、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药用生石膏、 知母、生地、丹皮、赤芍、忍冬藤、黄柏、木瓜、牛膝、土茯苓等。慢性期多属风寒湿痹,症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皮下结节,关节冷痛,肢体沉重,肌肤 麻木不仁。舌苔薄白,脉弦紧。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药用羌活、独活、防风、苍术、 麻黄、薏苡仁、海风藤、秦艽、白术、茯苓、车前子。二痛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3.辨证论治: 本病的基本治法为:急性发作期,以清热通络,泻浊解毒为主;相对静止期,以凉血清 热,化浊解毒为主。 湿热阻痹:局部灼热 证候: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热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不安, 溲黄,舌红苔黄腻,脉

16、滑数。治法:清热化湿、宣痹止痛。 方药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味:加薏苡仁、防己、黄柏、牛膝等。 热毒炽盛,攻于肢节证:发红肿胀 证候:该证较上重,表现为足趾关节皮肤发红、肿胀,局部灼热,行走艰难,疼痛剧烈如虎 之啮,昼轻夜重,全身发热,烦渴汗出,舌质红,苔薄黄燥,脉数。治法: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止痛。方药以五味消毒饮加味:金银花24g,连翘12g,蒲公英l8g,紫花地丁 15g,野菊花12g, 黄柏12g,薏苡仁30g,丹皮15g,赤芍、白芍各15g,生甘草12g,川牛膝24g,土茯苓30g。 瘀热内郁:肿胀变形证候: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晴,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 有块瘰硬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治法:清热化瘀通络。方药用凉血四物汤加减。 内酿湿毒,流注于下证:关节积液 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