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旅游业现状及其开发模分析2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642269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安市旅游业现状及其开发模分析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安市旅游业现状及其开发模分析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安市旅游业现状及其开发模分析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安市旅游业现状及其开发模分析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安市旅游业现状及其开发模分析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安市旅游业现状及其开发模分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安市旅游业现状及其开发模分析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安市旅游业现状及其开发模分析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其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项新兴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成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比较高的综合性的经济文化产业和创汇型产业。发展国内旅游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引导消费,繁荣地方经济具有积极意义;发展国际旅游业,对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交往和了解,积累资金,增加外汇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六安市旅游业的产值和就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六安市对旅游业的高度关注,旅游业在该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

2、来越重要,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如何充分挖掘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对六安市乃至安徽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六安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南依大别山、北傍淮河、东滨巢湖,俗称“皖西”,有大别山明珠至于之誉,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总面积17976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2.9%,总人口675.2万人,占全省的10.2%。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

3、。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称“皋城”。至西周,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九江郡。公元前 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六安又是革命老区,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近、现代革命遗址、遗迹广为分布,还有全国闻名的将军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该市增添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同时该市气候为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且境内地形复杂,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六安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生态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特色都比较明显。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已经形成几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区:一、以绿色生态旅游为主线,以休闲度假和

4、健身为主题,以平原城市消费群为目标市场,以六安市区为中心,以天堂寨、万佛湖、白马尖和大别山地质公园等经典景区为重点的南部和西南部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二、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主线、以金寨县为核心区域,以独山等地为重点支撑的六安大别山红色旅游基地;三、以寿县为重点,霍邱、叶集与之呼应的北部和西北部古文化旅游基地。根据安徽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06年、2007年1-10月份,六安市旅游总收入,以及接待旅游人数都较2004年有了大幅增长。特别是2007年,该市旅游接待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上半年六安市共接待游客1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8亿元人民币。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4%

5、和56%,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6.14%(153万人次)和30.50%(7.51亿元),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其中接待境外游客2943人次,实现旅游创汇160万美元。六安市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外出旅游的动机愈发明显。据市旅游部门调查、测算2006年全市外出旅游人次达166万。市内客源市场潜力巨大,且以区内旅游为主。周边客源市场也比较广泛,随着“合六巢一体化”战略的加快,来自东部的客源呈现强劲上升势头;宁西铁路的贯通、以及多条通往中原的高速公路的竣工,中部的客人也源源不断。二、六安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六安市有较好的旅游资源,生态、人文景观丰富;区位旅游资源的特

6、异性符合市场的需要,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市政府对旅游产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所以应该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乘势而上。(一)优势分析1六安市旅游资源类型全、数量丰富从地形景观方面看,皖西境内山重水复,层峦叠翠、风光秀丽。区内拥有天堂寨、南岳山、八公山、白马尖、大华山等名山。其中前三者尤为突出,是省级重点风景旅游区。天堂寨位于金寨县境内西侧、大别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729.13米,其群峰兀立,溪谷交错,山、石、花、云海等景色极佳,且是华东、华中、华北三大植物系的交汇点,物种丰富,森林茂密,在当今喧闹的世界中,天堂寨的确是别有天地,人间天堂。另外,皖西大裂谷、燕子河大峡谷也是探险旅游的上佳目的

7、地,近几年旅游热度上升很快。从水域景观上看,皖西河湖众多,位于深山丛中的五大水库(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龙河口)尤为著名。周围茂林修竹,山峦叠翠,雄伟的大坝和烟波浩荡的水面交相辉映,堪称环境优雅、风景秀美的湖泊森林公园。此外,寿县的安丰塘、瓦埠湖、霍邱的城东湖、城西湖、水门塘、也都是游览和水上运动的理想场所。森林景观也是旅游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森林中的植物以形、色、香塑造风景季相,而且还有清新空气,美化环境,烘托主景,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森林中的动物则使自然风景增添生动、活跃的气氛。皖西地区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35%,植物种类1800余种,动物达500多种,其中不少是国家级保护珍稀动植物

8、。目前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这些既可以吸引游客来游览、休息、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及中国近现代革命活动,为皖西地区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革命旧址,构成了本区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历史遗迹方面,首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城,其城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南宋建筑物,古朴雄伟,气势磅礴,城内有报恩寺,孔庙、清真寺等大量古建筑。古墓成群是皖西另一重要遗迹。著名的皋陶墓位于六安城东。此外寿县还有蔡昭侯墓、楚考烈王墓、淮南王刘安墓等等,另外,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双墩“六安王”汉墓也越来越受重视。著名的地主庄园霍邱李家圩亦有很大观赏价值。1皖西又是革命

9、老区,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近、现代革命遗址、遗迹广为分布,例如,立夏节起义旧址丁家埠大王庙、中共鄂豫区委会旧址汪家老屋等等。另外,六安、金寨还建立了较大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以供人参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另外,皖西丰富的名、土、特、稀产品,众多的民间传说、独特的风俗民情也是人文景观资源的特殊构成,也具有重要旅游观光价值。2旅游资源品位高,极具开发潜力六安市风景名胜资源不仅类型全、数量多,而且许多景区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欣赏价值,其中人文景观方面,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寿县,该县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其古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七大城墙之一,寿县博物馆的稀世珍宝价值连城,堪称中华之

10、粹。六安的水利工程尤其闻名,这里有楚国宰相孙叔敖建造的“神州第一塘”-安丰塘,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仍灌溉寿县大地;这里的淠史杭水利工程,跻身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列;这里有新中国建成的第一座水库-佛子岭水库。自然景观方面,这里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以瀑布飞泉、奇峰异石、森林植物自然景观和历代义军遗留下来的人文景观为主要特色。这里还有国家级地质公园-大别山地质公园,是娱乐休闲、旅游探险、科学研究的佳地。3地理区位优越,旅游市场广阔旅游地的区位条件直接影响旅游客源市场。六安市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六安市贯江淮而望江浙,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区域

11、中心城市,是进出大别山的门户,也是东南沿海与中原腹地过渡地带的咽喉。312、206、105国道纵横全市;合九铁路、宁西铁路、正在建设的合武铁路使大别山腹地与合肥、南京、西安、武汉等大中城市的距离缩短,带动老区的经济发展。合叶高速、阜六潜高速以及合淮阜高速的建成,完善了六安市的交通网络,大大促进了经济建设。另外,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开工建设,将改变六安市的交通格局,该新机场位于六安市的金安区、寿县和合肥市肥西县的交界处,距市中心仅半个小时车程。以上这些将有利于促进皖西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开放,同时为六安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巨大而稳定的客源市场。(二) 劣势分析1旅游资源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开发六安市以其

12、复杂的地质构造、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的民俗风情和特殊的区位条件, 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 但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与开发, 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六安市的景点分布比较分散,这需要精心策划、合理安排才能使旅游资源发挥效益。在这其中,尤其要提高各景点间的连通性,而这正是六安市发展旅游业面临的直接困难。2旅游业发展起步晚,资金投入有限,宣传力度不够六安市地处亚热带,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比较优越,因此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优先发展农业,对发展旅游业认识不足,造成了该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另外六安市下辖的几个县区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因此该市财政收入少,而用

13、于发展旅游业的投入就更加有限,一些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在项目管理和使用上不完善,流失严重。由于缺乏宣传经费,宣传力度不够,六安旅游的整体形象还不够鲜明、生动、突出,很多旅游精品至今未被游客所认识。3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滞后旅游业涉及行、游、住、食、购、娱等多个方面,几乎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和门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从总体上看,六安市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失调,如交通、住宿、餐饮等虽然基本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但在结构、数量和服务水平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娱乐设施建设滞后,旅游纪念品品种少、质量差、缺乏过硬的品牌和特色商品,从而削弱了旅游者的消费欲望。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对六

14、安市旅游业和六安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业对六安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六安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仍是农业;六安市旅游收入构成中, 游览等所占的比重较高,并且呈上升趋势,而购物、饮食、娱乐等收入弹性高的项目却处于较低水平。4旅游人才匮乏,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信息社会时代, 旅游业的创新和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业的科技含量、旅游特色和服务质量, 但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大别山地区的一些饭店和旅游景点, 无论是高级管理人才还是一般的导游人员、服务人员, 接受过相关旅游专业知识培训的相当少, 而旅游经济和旅游管理出身的大学生就更少。旅游业所需的经营管理、市场策划、规划设

15、计、资源调研等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据了解,目前六安市高等院校中只有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还有几个职业学校开设了和旅游相关的专业。(三)机遇分析1有利的国际国内旅游发展形势世界经济持续高增长为世界旅游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世界经济从2003 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了较强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及旅游发展的快速增长为各地旅游业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为发展国际旅游提供了很好条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具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条件,在“十一五”时期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

16、的社会环境。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向前推进,人们生活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空闲时间也会增多,高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将更加普遍和强烈,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旅游的行列,客源市场将越来越大。另外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热潮,为六安市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一个社会大环境。当今世界,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空气污染日趋严重,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回归大自然的愿望也愈加强烈。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生态旅游的行列。1999年,国家旅游局以湖南张家界和四川九寨沟等为主要生态旅游示范区推出了“99生态环境游”活动,同时与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召开“可持续发展及中国生态旅游市场促销研讨会”,从而掀起了生态旅游热潮;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其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更使生态旅游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重视。目前生态旅游收入年增长率达到25% 30% ,是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