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读后感三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637295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赋能读后感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赋能读后感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赋能读后感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赋能读后感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赋能读后感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赋能读后感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赋能读后感三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赋能读后感三篇赋能读后感一篇读罢赋能一书,愈发感到有效的管理对于一个团队的重要性。管理 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但说到底,管理的核心是人!是团队中的每一 个活生生的人,当然处于领导位置的人会越来越重要,关键的是把握好大 势的变,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打造敏捷适应性强的团队应对这种变化, 以不变的强团队应对变之外部环境,正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赋能就是此中 之道。一、为什么要赋能?传统的科学管理追求效率至上和正确的做事,赋能管理则更加强调敏捷 性和做正确的事。其实两者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适应了不同时代的需求。 传统的科学管理强调至上而下的集中控制和有序运转,强调英雄式的领袖, 把人物化为机器中的零部

2、件和棋子,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深井式组织结构。 赋能管理理念则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伊拉克战场对抗基地的组织过程中形成 的,面对的是一个信息高度透明、信息量极速膨胀爆炸,领导难以全面掌 握全部信息、年轻员工更加强调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的网络时代,必然要 求组织结构的重塑,构建由弹性适应的小团队组成的大团队,以高效应对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变化。而此时,信息的共享,团队内部的链接互动以 及领导作为新时代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和培育者的角色将越来越成为企业能 否持续发展,基业常青的不可或缺因子。当然,也要看到,此书作者作为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美国特遣部队指挥 官所处的环境与当下的我们毕竟有所不同,我们既要面临赋能时代诸

3、多 不确定性的新环境,又要同时应对管理效率不高、产品从原料到生产、营 销等全流程管控水平有待提升等痛点。总而言之,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复杂、 任务更艰巨,这对我们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赋能,同时也 要增能,唯有秉持至善、勤勉、简洁的价值理念、坚持围绕满足患者健康 需求,建成国际化品牌药企的情怀追求,唯有持续打造一支适应市场变化 的敏捷高效团队,方能以不变应万变,实现基业常青,做成百年老店。二、如何领导并实施赋能?基于上述判断,我以为金鸿的管理不是单纯的赋能,而应该结合行业和 我们自身的实际来领导推动并实施。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在 中高层领导和一线管理层培育赋能文化,通过信息的共

4、享和部门的连接形 成体系化思维和有效协作行动,达成共同目标。二是在基层操作岗赋能提升 工作满意度的同时进一步增能挖掘内生潜力。金鸿的中高层和一线管理层 应该将金鸿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尤其是高层肩负着整合调集所有员 工和资源力量,领导并推动达成金鸿国际化的品牌制药企业这一实业梦想 的重要责任。公司中层是推动战略落地的关键网络节点,一线的管理层对 一线的情况最为熟悉了解。因此,这三部分人如果都能时刻拥有大局观, 打破层级和部门壁垒,齐心协力解决不确定性环境中的问题和挑战,相信 赋能会有助于团队应对能力的提升。公司的基层操作岗需要在一线管理层适度赋能的基层上更好地认清自己 的工作在大局中的作用,

5、从而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更大的工作动力。与此 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管理效率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金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又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302车间的新建、定家 湾项目的上马将给公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对我们的有效管理带来新 的挑战,运用泰勒的科学管理为员工增能同样不可或缺。赋能这本书的全名叫做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个人 理解赋能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给大型团队的赋能,给小团队和个人的 赋能。是将各小型团队内部存在的适应力强和内聚力强的优点扩大到企业 这一级别规模,其中小团队又是大团队的组成基础,因此专注于给小团队 乃至个人赋能是应对不确定的关键。1应对变化需

6、要增强适应能力VUCA(乌卡)时代,VUCA 是 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 comple_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VUCA这个词最早源于 20世纪90年代,它是美国联合特种作战部队所使用的术语,后被用于盈利 性公司到教育事业的各种组织的新型战略思想中去。现在所处的时代比 VUCA时代更加的错综复杂,以Internet为基础的网状结构正在将所有的事 物都联系在一起,影响面波及各行各业。仔细检视当今世界的企业运转速 度在不断加快,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加强,从而构筑起多层次的复杂 性,即便是工业时代最具效率的机构,面对这种复

7、杂性也会感到困扰。为 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组织必须不断地进行调整以便适应,这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而且即便是大数据也无法缓解这种调整的迫切性。因此,持续 的适应能力是团队的核心能力,以不断适应新变化的姿态应对变化,比一 直追求高效更显得重要。2 赋能老子说过: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 平静时非常得柔和,把它装在什么形状容器中,它就是什么形状。但是, 当小股的水合起来是也有无穷大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便有黄河多次 改道而造成水患。在当今时代给每一个员工和小团队赋能才是关键,专注 自身的优势建设是作为一滴水自身的特性,而水又可以互相包容,当合起 来时又是一股非常强大的

8、力量。这就告诉我们在平常的工作当中要有自己 的优势存在,并且要专注发挥这种优势,同时不拘束单个员工的技能发展, 扬长避短。当我们需要上演一出茶道的时候,就可以自由组合,加入催化 剂之后,无论用什么来装它,它就能够成为一杯好茶。在明朝中叶,江浙 一带倭寇横行,面对所谓的日本武士的强悍单兵作战能力,江浙守军溃不 成军,屡战屡败。随后抗倭名将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单兵能力的 分析,研究出了一种新的阵法鸳鸯阵。这种以十二人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 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鸳鸯阵阵 形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 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

9、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 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筅, 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 四周尖锐的枝桠杈,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 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 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 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长枪手未刺中敌人,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 劈杀敌人。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 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这种阵法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 优势的发挥。鸳鸯阵的成功运用大

10、大降低了明朝士兵的伤亡,而且在之后 的战役中,常能以少胜多,是赋能中的经典案例。在做智慧城市IOC的项目中,我们每个人应当专注于自己的优势,然后 再统筹协调,既能发挥出单兵自身的优势,同时也能使其让整个团队获得 最大的能效,根据实际情况组合具体的应对阵型,从小到大都能得到赋能, 能够积极有效的应对项目中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才能真正的做好智慧城市 IOC项目。IOC项目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去给城市赋能,我们自身就是赋能团 队,这样才能给城市赋予更加高效、智慧的决策能力。读完赋能这本书,我理解它表达的主要观点是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 团队要做到统一目标,充分信任,信息共享,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组织目 标。其

11、中不确定性、赋能两词令我印象深刻。不确定性:作者以自己在伊拉克战场上对基地组织的对战中,发现美军 是优中之优,但面对几乎什么都没有的基地组织成员时,也是一筹莫展。 因为,美军是系统的,是模式化,而对手是松散的,无序的,这就是不确 定性,因为你并不知道下一秒你将面对的是什么。商场如战场,互联网时 代,信息量呈爆发式增长,商机则在这个环境下变的更加纷繁复杂,竞争 也变的更加激烈,摆在每一个公司面前的都是诸多的不确定性。参与到山 西项目中,才深刻的感受到各种不确定性,以及项目组为了应对这些不确 定所做的各种努力以及改变。赋能其实就是授权,书中讲的例子主要是外出征战的将军们,他们远在 千里之外,发生事

12、情若等到回来汇报,恐怕黄花菜都凉了。所以授予他们 权力,千里之外自行决断。但赋能又不仅仅是授权,如果只是简单的权力 下放,当甩手掌柜,那不但不能赋能,还会让员工陷入各自为政、一盘散 沙的状态。所以需要在对个体成员充分了解、知识能力足够丰富的前提下, 对其表现出足够的信任。通过对成员的培养和锻炼,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 才能发挥赋能的最大作用。同时,赋能也是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每个 成员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让成员做自己擅长的工作,取长补短,才 会事半功倍。入职以来,参与7 5G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卷宗、后勤系统等项目的测 试工作,最近通过学习赋能,让我对测试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后勤 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组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竞争者多等重重困难,每日 例会各成员及时同步目前的问题,实现信息共通共享,从而提升整体工作 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同时,要感谢我的组长和其他同事,在测试需要帮 忙时,最大程度的给与我支持与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