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0626536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讲解资本论的体系和结构(1)资本论的体系(A)最初拟定的体系 马克思最初所拟定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比现在的资本论体系 要大很多。他在1844年开始计划写两本大书:一本批判资本主 义经济制度,另一本则批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但未能实 现。后在1851年他又拟定写三本书的计划,一是批判资产阶级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二是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三是论述政治经济 学史;也没有实现。此后他既专心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部分的研 究,在他的18571858年的经济学手稿的“导言”中,把他所 拟定写作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分为下面各篇:1)一般的 抽象的规定,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切社会形式,不过是

2、在上 面所阐述过的意义上。(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 基本阶级的依据的范畴。资本、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它们的 相互关系。城市和乡村。三大社会阶级。它们之间的交换。流通。 信用事业(私人信用)。(3)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就 它本身来考察。非生产阶级。税。图债。公共信用。人口。殖民地。向外国移民。(4)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 换。输出和输入。汇率。(5)世界市场和危机。”后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把他的政治 经济学理论体系,修改如下:“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 以下的次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 世界市场。在前三项下,我研

3、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 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它二项的相互联系是一目了然的。”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后,继续修改稿子,在 他的18611863年手稿中,又将以前拟定的整个体系改变,以 相当于第一卷部分而论,又修改为:“(1)导言;商品,币。(2) 货币转化为资本。(3)绝对剩余价值(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绝对剩余价值,(d)争取正常工作日 的斗争;(e)同一时间的工作日。剩余价值额和剩余价值率(大小 和高低?)。(4)相对剩余价值:(5)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的结合。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比例。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隶 属和实际上的隶属。

4、资本的生产性。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6) 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过程的结果。(占有 规律的表现中的变革可以在第6点或第7点小考察。(8)剩余价 值理论。(9)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曲理论。”(B)决定写作时拟定的体系 马克思自从在18611863年经济手稿中拟定了全部资本 论的理论体系后,就按照这个体系进行撰写。他将其全部手稿 分为两大部众一部分是“理论部分”;另一部分是“理论史部分”,或“历史批判部分”,或“历史文献部分”,计划分册出版。他先 将理论部分编好并出版了第一卷,在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说:“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将探讨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册)和总过程 的各种形式(第三

5、册),第三卷即最后一卷(第四册)将探讨理论 史。”(第12页)后来恩格斯编辑时,基本上是按照这个体系,只是将原稿的第二册,整理改编为资本论第二卷,题名为资 本的流通过程;而将原稿的第三卷整理改编为资本论第三 卷,题名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至于原稿的第四册关于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史部分,则由考茨基改编,书名为剩余价值 学说史,分三册出版。所以资本论的全部体系,共分为四 大卷,前三卷是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部分;即通常所称的资 本论部分;后一卷则是关于政治经济学说史部分,书名剩余 价伦理论。关于资本论理论部分的全部体系,马克思在第三卷第一 篇第一章的开始一段文章中,曾作了详细的总括说明。他说:“在

6、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 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 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 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 程则是第二卷研究的对象。在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 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 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于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 一卷要指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 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 立的,因此,我们在本卷中

7、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 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 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 接近了。”这就是此马克思著作资本论,是按照资本这个经济范晚 在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关系中所反映的运动过程,作为理论的全 部体系,而撰写出来的。因此,资本论的第一卷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研究资本的直 接生产过程,仪括它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研究剩余价值 的生产和资本自身的生产。在这个场合,暂时将流通过程存而不 论,而把它作为既定的过程从资本的运动过程中抽出来,留在以 后分析。第二卷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研究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以外, 即在生产开始之前关于生产资

8、料和劳动力的购买过程,以及在生 产结束之后关于所生产的商品的销售过程,亦即是研究剩余价值 的实现与资本的流通。在这里形式上虽然没有包括生产过程在 内,但亦把它作为既与的过程存而不论,而专门分析流通过程, 借以作为生产过程的补充;同时在这里还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 产和流通。第三卷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是研究在生产过程、流 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上所表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以 及在此基础上资本所具有的各种具体形式例如产业资本,商业资 本借贷资本和土地资本等;实质上亦即是研究剩余价值的分配、 及其所表现的各种具体分配形式如象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 和地租等,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现实的总过程和总

9、结果。根据资本 的整个现实运动过程,就形成了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整个理 论体系。此外,关于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则是系统地批判十七世纪 中叶以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各派学说,从而论述了剩余价值 理论的建立过程。实质上,资本运动的目的,是资本家无偿地剥削和占有雇佣 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资本的实质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所以资本论的全部理论,就是揭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 削关系和阶级矛盾。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那样“马克思的整本书 都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的”。它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 分配的全部过程。他还指资本论的全部体系是;“第一卷表明,资本家怎样从 工人那里榨取剩余价值,第二卷则表现这个最

10、初包含在商品里的 剩余价值怎样实现为货币。可见前两卷所谈到的剩余价值,只是 它在第一个占有者即工业资本家手里的情形,然而剩余价值只有 一部分留在这个第一个占有者的手里;随后它就以商业利润、企 业主收入、利息.地租等形式在各个有关方面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第三卷所阐述的就是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律。“第四卷将对剩余价 值理论作历史的批判性的极述。”(C) 资本论书名的由来一马克思为什么把他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理论的巨著 以资本论为书名呢?最主要的理由是因为马克思认为“资本”这个经济范畴,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占统治的范畴,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 为资本是会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资本家用来无偿地剥削雇

11、佣工人 的剩余劳动的手段,是资本家从事生产活动和发财致富的手段也 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进行剥削和统 治的手段。资本家不外是资本的人格化,而资本则不外是资本家 的物化。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社会体系依以旋转 的轴心,所以“资本”这个经济范畴体现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根本实质,反映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 系,它在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作用,完全 标志着整个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的内容与规律,因而以“资本”达个经济范畴作为研究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主队就能掌握住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 矛盾的主要方面。由

12、于资本的实质是剥削剩余价值的价值,因而资本论的研究主题,虽然在形式上是“资本”这个经济范昧但在实质上必 然是以剩余价值这个经济范畴为其所研究的中心内容。全部资 本论三卷体系的构成实际就是以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 三部分构成的。因此剩余价值理论成为贯串资本论全书的一 条红线,形成为它的整个体系的实质,从而把全书三卷紧密地相 互联系和相互配备建立为体系完整和结构严密的统一体。(2) 资本论体系的特点资本论的整个体系是以“资本”为主,根据资本的运动 规律和过程,亦即是根据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和过程将资本论 的理论划分为三卷,具有种种特点: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里,资本的运动首先必须表现为“资本 的生产

13、过程” 第一,即它首先必须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发现其固有的和根本的职能,生产剩余价值,即资本对雇佣工人剥削剩余劳动,使资本价值实现增殖,因而资本论就必匹1=1须首先研究这个问题,这就必然的构成为它的第一卷的 研究主题;其次,则表现为“资本的流通过程”,即在 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还包含在所生产的商 品体内,必须将这个商品投入流通过程进行交换,由资 本价值的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并把包含在商品体内的剩余价值实现为一定数量的新增的货币,才能成为 现实的剩余价值;在这个过程里,资本的价值亦将实现 形态变化,并形成为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的运动,而社会 总资本进行再生产和流通,所以资本论就必须研究

14、 这些流通过程的问题,这就必然的构成为它的第二卷的 研究内容。最后,资本的运动还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 通的一般生产过程,是实现一般的物质资料生产,也就 是一定产品的使用价值的生产。但是资本论体系 所阐述的生产是指资本主义的生产,也就是专门地分析 资本主义这个历史社会的特定的生产。它的生产过程, 不仅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并且还是生产商品的 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是这两个过程的统 一。因为它“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 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策211页)第二,资本论体系特别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强烈的阶级性。2006-4-26 由于资本论是阐明资本主义全部

15、社会体系依以旋转的轴心的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的伟大革命经典,所以全书的整个体系,都在 于揭示资本对劳动的残酷压迫和无偿剥削的关系,也就是揭露资 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与阶级斗争。第一卷就是揭露生产 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而第二卷则是揭露流通 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关系;至于第三卷亦是揭露分 配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关系,并且是以指导无产阶 级起而推翻资产阶级,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为目的。它的阶级立场 是极为鲜明的。也正因为这个原故,充分表明这个体系是革命的 和进步的。第三,资本论体系的另一特点,就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经

16、济现象和经 济过程都用历史观和发展现来考察,因而它把各种经济范畴都看成是过渡性的不断变化的,是基源于 它们本身内在的矛盾发展而不断地演变的,亦即是“对每一种既 成的形式部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 解”。(第24页)也就是说,资本论主要在于阐明资本主义这 个一定社会的有机体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以及它由另一 个高级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规律而没 有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成是永恒的和不变的社会制度。在资 本论中所论述的各种经济范畴亦都是如此。第四,资本论的理论体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高度运 用唯物辩证法,把资本主义的一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都视为矛 盾的对立统一,从而对它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以 及由抽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