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素与生态环境和人体生命营养的关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62101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养素与生态环境和人体生命营养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营养素与生态环境和人体生命营养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营养素与生态环境和人体生命营养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营养素与生态环境和人体生命营养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养素与生态环境和人体生命营养的关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电学院 通信1101班110310116宋迎新营养素与生态环境和人体生命营养的关系摘要:营养素是人体生命的营养,主要分为蛋白质、脂肪、糖类、膳食纤维、维 生素、矿物质和水七大类,来源于饮食,间接的受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们生存 是在生态环境中的,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然也会影响到人体生命营养,就像是随 着自然界的演替人类也在不断的进化一样。综上,营养素与生态环境和人体生 命营养的关系就可以用蛇、鼠和老鹰之间的食物链关系来简单表示。正文:七大类营养素对人体生命营养的功能不同,一是蛋白质,其功能是维持身 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与于鱼、肉、豆、蛋、奶等;二是脂类,其功能是维 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主要来源于油脂

2、类(食用油、脂肪、坚果类);三是糖类, 其功能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于五谷类;四是膳食纤维,其功能是预 防人体胃肠道疾病和维护胃肠道健康,来源于各种植物性食物;五是维生素, 其功能是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六是矿物质,其功能是建造 和修补身体组织、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七是水,其功能是 调节生理功能,主要来源是饮料、汤。人体生命营养对七大类营养素的需求不是等量的,是根据人体生命营养的 需要来吸收的,故我们要合理营养,即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 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 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3、合理营养的意义在于促进生长发 育,防治疾病,增强智力,促进优生优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健康 长寿的目的。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 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物质。目前,已知有40-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 中人体最主要的营养素就是那七大类。合理营养要求三大营养素供热占总热能的百分比为蛋白质10%15%、脂肪 20%30%、糖类(碳水化合物)60%70%。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物 质,也是构成各种酶、抗体及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脂肪可供给热能,构成组 织脂肪及储存脂肪,供给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脂肪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 吸收。碳水化合物是热能的食物来源,

4、有节省蛋白质的作用,可保证正常量的 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以维持大脑活动、肝脏解毒和肌肉活动。要做到合理营养就需要按照以下两点来做:第一,要做到膳食结构要合理多样。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以谷物为主, 喜食杂粮。现在的健康观念认为,在制作膳食的过程中应做到荤素、粗细搭 配。粗细合用,保障营养,杂粮中的米面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纤维素。多食用 含维生素多的蔬菜、瓜果类,如萝卜、芹菜、白菜、豆芽、春笋、橘子、杏 仁、核桃等,多食用含有大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等元素的食物。因 为其中的维生素C、抗氧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软化人体血管,清除有害的 自由基,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适当吃些鱼、牛羊肉、牛奶、豆

5、制品,此乃蛋 白质的来源。猪肉的比例要适当些。少吃盐腌、油炸及熏制的食物,限制盐、 动物油、肥肉、动物内脏的摄入。健康的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素,单一种食物难 以全部满足,只有多样化,才能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维持 人体酶的系统性,增加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第二,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例如:我是一名学生。作为学生,又该怎样做 到合理营养?下面我说一些我的想法:在学生中可以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 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 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很有必要。(一)营养知识、行为态度、饮食习惯现状:a学生营养状况与学

6、生的营养知 识、行为和态度有密切的关系;b学生饮食荤素营养搭配与一天三顿的安排; c学生对基本饮食营养素的态度及行为。(二)建议:a营养是学生身体发育 的先决条件,必须强化科学饮食意识教育,增加科学营养知识,纠正不良的饮 食习惯,改善饮食结构,提高学生饮食中的营养水平;b高校应努力创造适合 学生身心特点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宽松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提高学 生耐受挫折及适应生活的能力,利用体育科学知识及相关科学知识教育,教会 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c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与保健知识的 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方 式,杜绝不良嗜食品营养与检测论

7、文好,学会自我医务监督检查手段,建立良 好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习惯;d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学生的 体育能力和健康意识为目标,开设一些有关体育文化、体育锻炼与健康的专题 讲座,进行体育知识、饮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培训,增设大学生开展健康体育 的专业指导教师。营养素和人体生命营养的关系调节好后还需要调节很重要的生态环境,人 的健康和疾病首先受到生物的、遗传的因素影响,但是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 的生态环境因素对健康形成制约。人体是自然之物和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 联系,它与社会必须是和谐的,它与自然界任何东西一样必须休养生息。而现 代人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式、生活习惯已背离了这个自然法则。道

8、家推崇的 自然无为的思想,崇高天疲乏(即自然的法则)就是强调:只有和谐的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才会获得健康,所以人应该追求“无为自化,清静自 己”的境界,即合理的需求,不要过分的毁坏生态环境的法则。生态环境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生长的必要条件,一切事物是变化的,生 态环境的变化又时刻影响着以生存、生长的必要条件,一切事物是变化的,生 态环境的变化又时刻影响着人体。这便是人对生态环境的依存关系及生态环境 对人的制约关系。人对生态环境适应不是被动的,其表现为能动的改造生态环 境、同生态环境作斗争。从生态环境影响人体生理来说,人生活在自然之中,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引 起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以气

9、候为例:一年四季气候有春暖、夏热、秋凉、冬 寒之分。人体随气候的变化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如灵枢五癃津液别篇中 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升,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温不行,水下流胶月 光,则为溺与气。”这就是说气候炎热,人易出汗。天气寒冷,则少汗多尿。 讲的是人对自然的适应性。人与环境关系密切,如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吸入 氧,呼出二氧化碳,摄取水和各类营养物质来维持人体的发育、成长和遗传。 这使人体的物质组成与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很高的统一性。就是说人类和其他 生物不仅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它们的物质组成也是和环境的物 质组成保持平衡关系,如果这种平衡破坏了,则将对人体健康造

10、成危害。环境 污染或公害问题,主要就是环境中的物质组成同人类的生存不相适应的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要消除对立,强化统一,就 必须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 益的高度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与环境的高度统一。伟大医学家孙思邈的四季养生法中说:“春嘘明月要扶肝,夏日呵心 火自闭,秋咽要知金润肺,冬吹盖肾坎中安”这是针对四季变化而采取的 积极养生之道,即通过饮食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做到春养肝、夏养心、秋养 肺、冬养肾、四季养脾,均衡营养素的吸收,保证人体生命营养的供给,与生 态环境相融合。营养素与生态环境和人体生命营养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生态环境的存在, 是制约和联系的根本,而三者要协调好还要人起关键作用,保护生态环境、适 应生态环境、合理营养素的搭配,才能保证人体生命营养。参考文献:1 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92 陈辉.现代营养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3 期刊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17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