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意识辅导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609072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自我意识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自我意识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自我意识辅导(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自我不容易- 大学生自我意识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的概念,大学生自我意识 发展的特点与容易问题,掌握探索自我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不断完善自我的方法 与途径。教学重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方法 教学时数:2 学时教学要点: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一、自我意识的概念(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乃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 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形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 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

2、这一概念可指两个方面,一是主观的“我”,即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另一是 客观的“我”,即被觉察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二)自我意识的成分1生理自我这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阶段,特点是人对自己身躯的认识,包括占有感、支配感和爱护 感。2社会自我 从三岁以后到青春期以前的十三四岁,这段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刻的时 期,也称为“客观化时期”。3心理自我 一个人从青春期到成年期大约有十年时间,这一阶段自我意识趋向成熟,也是心理的自 我发展阶段。从青春期开始,个体自我意识趋向主观性。所谓主观性,主要表现在:(1)透过自我意识去认识外部世界。(2) 这一时期是个人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3) 表现出自

3、我理想。(4)抽象思维的发展。二、自我意识的结构(一)自我认识所谓自我认识,乃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与评价。1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意义2自我评价是通过社会比较而实现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菲斯汀格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他认为,个体对于自己的价 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是一个“社会比较过程”。(二)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指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包括自尊感、自 信感、成功感与失败感、自豪感与羞耻感、内疚感等。(三)自我控制 所谓自我控制,乃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也就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制约作用。自我控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

4、止作用。自我控制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推动作用。自我控制对个体的态度的转变具有决定作用。 自我控制能掩盖自己的真实情况,称“自我掩饰”。四、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规律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在其与周围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个体要 能适应环境并作用于环境,不仅要有意识,而且还要有自我意识。只有能觉察自己心理活动 的过程、内容、特点及其结果,个体才能适应环境并有效地影响环境。(一)自我意识发生与形成的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出生后第一年末,儿童从动作对象中能够区分出自己的动作,并逐步意识 到自己的动作、动作的目的和动机,也就是发生了初级的自我意识。第二个指标是儿童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分开。也就是

5、儿童意识到他所作的动作是他自 己的动作,知道其动作是自己发动的,自己是活动的主体。第三个指标是儿童能使用自己的名字。第四个指标是能使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二)埃里克逊的自我发展理论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E 埃里克逊关于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实质上就是自我 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埃里克逊把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八个相互联系的阶 段。第一阶段 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第二阶段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第三阶段 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第五阶段 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第六阶段 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第七阶段 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

6、注”第八阶段 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埃里克逊在分析每个阶段时,都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例如,他认为,一个人不应该对 任何人都信任,不信任感也有一点用处,有了不信任感后,对于外界的危险会有一种准备, 对于外界不愉快的事情可有一种预期,否则一遇社会挫折就感到不可思议或束手无策,不利 于自我的成长。但埃里克逊认为,在人际关系中信任与不信任感要有一定的比例,信任感应 该多于不信任感,以有利于心理发展。他还认为,自主感也不能无限制地发展,也必须有一定的怀疑感与羞耻感,如果过分相 信自己,以后就不容易适应社会准则,变得独断孤行。埃里克逊认为,自主感应强于怀疑感 与羞耻感。儿童的勤奋感中也应该有点儿失败的经验

7、,以便今后能经受住失败的挫折,但又 不能过分地经常地遭受失败,经常失败就会产生自卑感。五、自我意识的作用(一)保持个体行为的一致性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的行为,并不单由当前情境所决定,而个体在不同的情境,又总能保 持其行为的某种一贯性特征。(二)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 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但各自对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很不相同。(三)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自我概念不仅影响到个体现实的行为方式和个体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还影响到个体 对未来事情发生的期待。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 一 )自我认识向广度与深度发展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中的“知”,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

8、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 大学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新阶段,在自我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明显提高。( 二 )自我意志指向上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随着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自觉性、独立性、稳定性显著发展,自我调节、 控制行为的能力大为增强。主要表现在:1在自我确立行为的目标与规划上,从依附性向独立性转变,以适应大学生活,这是 客观要求。2在自我执行行动的意识指向上,由盲目性向自主性发展。(三)自我体验的丰富性与起伏性大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性、深刻性是以大学生活内容的丰富和大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提 高为前提的。情感体验的闭锁性、起伏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够完善的一种表现。大学生自我认识、自

9、我意志指向与自我体验的发展,构成了大学生具有时代特征的自我 意识状态。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二、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 ) 个体生理、心理因素 大学生自身生理状况,影响着对自己身体形象的看法,以及自我概念。大学生自身的心 理因素对自我意识产生很大的影响。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相互联系的成 分。(二)社会文化因素 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就是文化观念的更新,人们的思想获得了前所未 有的解放,社会个体自我意识在增强。(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长的自我意识和教养方式,影响着子女自我意识的发展。首先是父母的自我认可、自 我信任和对待子女的态度,影响子女自我意识的

10、发展;其次,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 对子女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四 )同龄群体因素 同龄群体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群体的归属感。2群体的促进作用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问题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内部矛盾性大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控制系统已逐渐由外部转为内部,从依附向独立转化,从不成熟 的个体向成熟的社会人转化。大学生受到自身认识水平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主观的我和客观 的我易发生矛盾。(一)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之间的矛盾主观的我是自己认识和评价的我,客观的我是他人所认识和评价的我。自我评价与别人 的评价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这就构成了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之间

11、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大学 生对自我的认识摇摆不定,在自我情感体验上也造成较大的波动。(二)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矛盾,既可能激励个人努力改善现实自我的状况,向理想自 我的目标迈进,也可能导致个人降低理想自我的标准,甚至放弃对理想自我的追求。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不成熟性自我意识发展的不成熟性,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低,与所 确定的理想自我距离太大,经努力也难以达到。另一种情况是对现实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 理想的我常常是幻想的我、空想的我,并用它来代替现实的我。三、“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对创造性的束缚人的“以自我为中心”意识是指这样的一种心态:

12、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标准来 考察宇宙万物,所得出的结论总是要受到自我利益、自我经验、自我感觉、自我感情的影响 和局限,对自己的优点和形象总有自我看重、自我夸张倾向,而对自己的弱点与不足,则有 规避和缩小的趋势。自我中心意识过了头,就变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必然对人们认识和改造 世界的活动带来消极影响。(一)自我习惯思维模式客观事物有一定模式,每个人的思维也有一定的模式,这是由人的认识结构和情感倾向 决定的。个体习惯化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二 ) 个体认知结构每个人由于意识历程不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认识结构。在意识历程中,当个人对内在 和外在的一切变化觉察与认识时,常随着当时

13、注意程度的不同而达到不同认识层面。(三) 先入为主定式先入为主指以先听见或接受的理论为主,以后再听到不同的理论就排斥或不相信。“先 人为主”的心理学依据是:人们的认知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对不能同化的东 西有一种排斥的倾向,顺应的过程有一定困难,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人的自我中心意识是 客观存在的,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难于彻底摆脱自我的局限,但经过自觉努力,还是能够 在相当程度上摆脱自我局限,达到比较客观地认识世界和比较自由地进行创造的境界。第四节 充分发挥潜能 不断完善自我自我意识的完善是一个长时间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立 肯定的自我概念,并在实践活动中进行

14、自我教育。一、在观察学习中确立肯定的自我认识肯定的自我认识表现在,一方面自我认识是准确的、肯定的,另一方面对自我情感体验 是健康的、向上的。肯定的自我认识可从以下途径获得:(一) 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认识自己他人的态度像一面镜子,可以用来观察自身,尤其是他人带有倾向性的、经常性的态度, 对自我认识很有影响。大学生要多留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对他人的羡慕或妒嫉、尊敬或鄙 视、信任或怀疑、亲近或疏远要做具体分析。当然,别人的态度所反映出来的自我形象,有 时也难免被歪曲、夸张。全面地观察、认识自己,才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自我认识。(二)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大学生通过实践,在和社会的各方面关系中表现

15、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也表现出自己的 心理品质。正是在认识他人的心理品质的过程中,并且接受他人对自己心理品质的评价中才 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三)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和行为来认识自己自我认识的确立不能完全以他人的评价为根据,还应该通过自我分析独立完成。大学生 可以分析自己参加各种活动的动机、态度,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取得的成效、成果来认识 自己。(四)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督来认识自己与现时的活动和行为相比较,进行自我观察,并通过观察体验,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身 体状态获得认识和评价。在自我观察中应注意一点,就是要考虑当时自己的情绪对观察所带 来的影响。要在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自我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和督促,以使自己的行为和 心理活动更适应现实的要求,这就是自我监督。通过自我监督进行自我教育,就可以有目的 地拟定完善自我的计划,制定措施,培养和发展自己。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一) 在实践活动中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大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活动的客体,就会不断地发现自我意识的不 成熟,根据实践活动的需要,有目的地实行自我调控、自我教育,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我意 识的内容,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归属感 归属感能使人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满足感和情感寄托。一个人归属感越强,越容易对 自己产生健康、恰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