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596431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前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前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前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前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比较教育-自考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比较教育绪论一、学前比较教育的对象(一)比较教育学的形式和发展 比较教育的形成开始于19 世纪初叶。 1817 年,法国教育家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 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比较教育学这 一概念。 朱利安以此书奠定了“比较教育之父”的地位。 在整个19 世纪,比较教育研究可以说实际就是外国教 育研究,比较教育基本上是以“输入”别国的教育制度、 政策、措施和经验等 为使命的。 英国教育家萨德勒在主持英国特别调查报告期间,指导 发表了教育问题专题报告详细描述了外国教育经验, 分析教育文化背景,之处教育的发展趋势。他还提出民 族特性的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并且强调学习 外国经

2、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20 世纪初,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从笼统的访问和借鉴, 转向分析决定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因素。届此,比较教 育正式成为教育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其中,美国著名 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的工作功不可没。他在1933 年发 表的比较教育一书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也是比 较教育作为跻身大学氛围中的一个学术探索领域的开 始。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受三个主要目的的指导: 第一,“报导描述”目的。 第二,“历史功能”目的。 第三,“借鉴改善”目的。 与康德尔同时的较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德国的施奈德 和英国的汉斯,他们的比较教育观点基本一致,都是运 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教育的各种因

3、素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被称为“因素分析法”。汉斯在 1949 年出版的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 的研究一书中,分析决定各国的教育的因素有三:一 是自然因素,其中包括种族因素、语言因素、地理因 素和经济因素等;二是宗教因素;三是世俗因素,其 中包括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等。 1989 年,罗索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 课。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比较教育学科持续蓬勃 发展。其特点是:1、国际教育组织相继成立,活动频繁,成果显著;2、各国的比较教育刊物相继创刊;3、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观点多种多样。 中国比较教育学家顾明远等人认为:“比较教育是用比 较分析的方法,

4、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找出 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作为本国教育的借 鉴的一门学科。我们认为,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 科,是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学前教育 的理论和实践,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发展趋 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学科。 学前比较教育的三个明显特征:开放性、跨科学性、可 比性。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一)学前比较教育的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 思维发展最普遍规律的科学,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 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也是学前比较教育的方法论基 础,它规定了学前比较教育研

5、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以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 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2、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考察学前教育,而不是以禁 止的、凝固不变的观点研究和分析问题;3、用实践的标准来验证学前教育理论,而不是以主观 想像来分析和判断问题。 汉斯说过:“建立比较的方法论是比较教育学家特定的 任务。这样做部分是为了促进这一过程,部分是为了避 免滥用概括和任意借鉴。”(二)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1、区域研究 区域研究是指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对学前教育的制度 和实践进行研究。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可以分为整体研 究和局部研究。(1)整体研究 整体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

6、各个方面进 行全面的、综合的、纵横交错的研究。(2)局部研究 局部研究是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面进 行个别的、深入的、剖面的研究。2、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是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 学前教育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按比较内容,可以分为 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1)专题比较 专题比较是把各个国家的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并列在 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就这一类问题从比较中找出各国的 不同点和共同趋势。(2)总体比较 总体比较是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 展趋势作全面的综合比较研究,提示各国学前教育制度 和学前教育实践的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三)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1、调查法 (1

7、)参观访问法;(2)现场研究法;(3)问卷法。2、文献法3、比较法 (1)纵向比较;(2)横向比较。4、分析法 第一章英国学前教育 第一节 英国学前教育沿革一、17 世纪末19 世纪末英国学前教育概况1816 年,欧文在新拉纳克创办幼儿学校,1820 年,怀 尔德斯平在伦敦创办一所幼儿学校。从 1840 年开始,英国政府对幼儿学校实行国库补助政 策。自福禄倍尔幼儿园引入以后,英国幼儿教育机构出现了 双轨制的局面。一种是以收容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的子 女为对象的幼儿学校,另一种则是以中上层阶级子女为 对象的幼儿园。二、20 世纪初至战前的英国学前教育1913 年,麦克米伦姐妹在英国创立保育学校,在

8、这所 学校以确保贫民和工人家庭子女的健康、预防流行疾病 为宗旨,在此基础上,以福禄倍尔和蒙台梭利的方法教 育儿童,该学校在1919 年开始接受国库补助。1918 年,英国国会通过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 纳入国民教育制度中。1933 年,颁布了哈多报告(即关于幼儿学校以及 保育学校的报告),这是推动英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 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文献。该报告提倡设立麦克米伦式的 保育学校、幼儿学校和幼儿部附设的保育班,主张对7 岁以下的幼儿实行一贯教育,成立以 7岁以下幼儿为对 象的独立的幼儿学校。三、战后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995 年,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项耗资 为 7.3 亿英镑的“幼

9、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 1100 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费用,使全国每个愿意进学 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以上的儿童都能接受3 个月 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凭证计划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不能帮助 4岁以下的儿童。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一、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在英国,由于举办部门的不同,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分为 以下几种类型:(1)有社会福利部门举办的;(2)有教 育部门举办的;(3)有卫生保健部门举办的;(4)有私 人或团体举办的。(一)保育学校 英国各郡在保育学校和附设在初等的保育班为儿童提 供免费的保育。保育学校的成人和儿童的比率是1:10。(二)日间托儿所 在英国,不管是公立还

10、是私立的托儿所,都必须在地方 当局的社会服务部登记。保育儿童的年龄从出生以后8-10 周岁到5 岁。二、英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英国学前教育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管理。 英国小学附设托儿所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地方教育当 局、社区中心、各种募捐活动和家长捐款等。三、英国学前教育课程 由于英国的课程一向以自由著称,课程有各地方教育当 局及学校自行确定,并无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四、英国学前教师的培养 在英国,有两种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职业群体:教师和 托儿所保姆。(一)教师凡年满18岁的青年人,有两门功课成绩达到A级以及 社会上已就业人士或将要就业的成年人都可以通过三 种途径成为一名

11、合格的教师:第一,年满18岁的英国 青年,至少有两门功课(主要是数学和英语)得了 A 级,经过任何学科的 3 年学位学习,再加 1-2年的本科 学位后的教师专业教育资格证学习就可以成为一名合 格的教师。这种途径最为普遍。第二,大学4 年教育学 本科学习。第三,教师证书学习班学习,学制为3 年。(二)托儿所保姆五、英国学前家长参与及家长教育方案第二章 法国学前教育第一节 法国学前教育沿革一、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法国学前教育(一)编织学校1770 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编织学校”,照 顾和教育 4-7 岁的学前儿童。(二)从日间看护中心到母育教育学校1826 年,巴黎第 12区的区长柯夏

12、创立了法国第一所日 间看护中心,招收那些年龄在2-6 岁太小还不能上学, 又因其父母太穷或太忙而不能受到照顾的儿童。1853 年,颁布了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的特别视 学官的规定,指出视学官有视察和监督日间看护中心 的权力。这是法国政府正式管理这种机构的开端。 1845 年,德瑞要求为日间看护中心组织一个更好的管 理制度她对当时学前儿童教育质量的低劣感到惊讶,于 是第一次提出了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训练的要求。另一 位被认为是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母育学校”的先驱的 教育家凯果玛也持相同的观点。她具体领导了19 世纪 80 年代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促使政府将日间看 护中心改造为母育学校,并将其纳

13、入国民教育体系。1 88年8月2日,法国政府发布政令,将各种教育机构 的名称统称一为“母育学校”,并沿用至今。(三)托儿所1844 年,第一所婴儿日间看护中心由巴黎政府官员马 尔波设立。(四)福禄倍尔幼儿园方法传入法国19 世纪中叶,由于德国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领导人别 劳夫人的努力以及法国政府的支持和协助,福禄倍尔方 法传入法国。幼儿园的设立,福禄倍尔方法在母育学校被采用以及福 禄倍尔的思想为指导,是法国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所取 得的主要成果。三、战后法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郎之万-瓦隆方案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并强调教育必须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要求根据儿童的 年龄、能力和心理特点来设

14、计学校,因而被称为一个真 正“一儿童为中心”的可以改革计划。20 世纪 60 年代末,法国在初等教育阶段全面推行合科 教育以取代传统的分科教学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法国教育改革全方位展开,涉 及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职 业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等各方面。第二节 法国学前教育状况一、法国学前教育机构法国学前教育机构和初等教育机构都归教育部学校司 管辖。法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有公立和私立之分,都不属于义务 教育。法国的当今世界上幼儿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之 一,入园率很高。1970年, 5岁儿童入园率已达到100%。二、法国母育学校的课程和方法(一)母育学校的目标1986 年,法

15、国国民教育部发布了对母育学校的方向 指导 该文件明确指出:“法国母育学校的教育总目标在于儿 童的各种可能性得以发展,一便使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的 人格,并且为他们提供在学校和生活上取得成功的最佳 机会”。根据上述文件的规定,母育学校的具体目标有三方面:(1)使儿童接受学校教育,(2)使儿童社会化,(3) 使儿童进行学习和练习。(二)母育学校的课程1. 体育活动2. 交流、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活动3. 艺术与审美活动4. 科学技术活动第三节 法国学前教育改革动向一、法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法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教育管理方面的主 要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文件过多,以至形成了所 谓的“文山”。2. 法国队学前教育的研究不够重视。3.法国学前教育尚 存在着供不应求的问题。二、法国学前教育的对策及未来趋势第三章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第一节 德国学前教育沿革一、近代德国学前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19世纪德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世纪的最初20 年,其中最早且最负盛名 的是侯爵夫人巴乌利美开设的保育所。它招收母亲从事 日间农业劳动并已断奶的 15 岁的婴幼儿,重点在于 保护其健康。1819 年幼儿教育家德切克设立了柏林最早的常设托儿 所,以城市劳动阶级的子女为对象,招收 9 个月至 2 岁的婴儿。19 世纪 20 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