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595901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重点学习材料之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高效课堂教学(新授课)的基本流程1创设教学情境2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3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4解决数学问题5随堂练习(巩固新知)6精选作业二、高效课堂教学(新授课)的基本流程解析1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洁、易懂,背景丰富,但又不那么直白,与学生已经具备的那些常识性的,不那么严格的数学见解有关,学生已经习得的正规知识能派上用场,能引起思考,能提出问题,容易导向一段发现和活动的过程。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我们课题组的几点总结:(1)把问题情境故事化,使学生乐于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

2、特征,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课一开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花果山中三个小猴子吵着要猴爸爸买甘蔗给他们吃:最小的猴子嚷着要根数多,老大自认为很懂事说:我只要一根,但要最长的。精明的老二说:我不要最长的,也不要根数最少的,但根数要比大哥多,比弟弟的长一些。猴爸爸思考了一下,买来三根同样长的甘蔗,将第一根分了一半给老大,将第二根平均分成6段,取了3段给老三,将剩下的一根平均分成4段,给老二2段。三个猴子高兴极了,都认为爸爸对他最好。同学们,猴爸爸分得公平吗?公平不公平,学了新课自分明”,学生兴趣盎然地步

3、入了新课。(2)把问题情境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身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从事理中明确算理。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的简便计算一课中,我创设了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在教室的一角“开设”超市,货架上陈列着文体类商品,其中篮球标价96元/只,排球42元/只,一位同学跑上去,营业员连忙说:“欢迎光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同学说:“我想买一只篮球。”(我校是省体育传统学校,小篮球是体育传统特色)营业员:“96元。”学生拿出100元,营业员找给学生4元,学生说:“谢谢。”营业员:“欢迎再次光临。”通过“买篮球

4、”,让学生感悟:96元靠近100元,多付就要找零(蕴含多减要加)。这样为学习新知扫除障碍,让学生从生活事理中明白为什么“多减要加”,同时让学生通过这一情境,学习社会交往,体验生活数学。(3)把问题情境操作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动手操作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感知,逐步在头脑中建立起表象,进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执教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一课时,我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并把操作后获取的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中,再观察每排的个数、摆的排数、层数与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小正方体木块的个数(即长方体体积),逐步推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操作中,

5、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引导他们观察抽象概括表述,架起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桥梁。(4)把问题情境多变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创设争辩情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锻炼学生语言的表达,使他们在“风口浪尖”上磨练,在“实战”中提高。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3/10米,第二根用去3/10,哪一根用去的多一些?”问题给出后,学生讨论比较热烈,有的说第二根用去的长,(假设钢管10米,103/10=3米),有的立即反驳:当钢管长一米时,13/10=3/10米,两根用去的一样长

6、,通过争论、举例验证得出,这道题答案有三种可能性,分三种情况进行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在一定范围内,数学问题的不确定性。(5) 把问题情境具备可延性,使学生乐于学习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能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5%”,进行联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的想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5%,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女生比男生少20%有的从分数角度考虑得出,女生人数是全班的4/9,全班人数是男生的9/5。有的与“比”联系起来得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为5:4,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5

7、:9,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为1:9,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此处应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简单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主创新、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去思考,既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2 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只有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要想让学生能够准确、全面的找出数学信息,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1)识图能力的培养青岛版数学实验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图变多了。许多题目的呈现都以图或图文结合的形式代替了单纯的文字。特别是越往低年级越明显,这样的改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

8、龄特点。学生的识图能力就成了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正确理解题目意思的关键,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保证。课题组针对教材中的图例,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再现生活情景画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相应内容的学习策略,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作为学习素材,以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画面呈现出来。例如: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的第一个例题,教材呈现了学生玩跷跷板的画面。学生叙述图意时,可能抓不住重点,会像讲故事一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全说出来,教师要注意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

9、数学思维的发展。可以在学生充分看图、交流之后,引导学生看图上主要画的是什么画得比较大的这个物体或人有几个?一组有几人在玩?有几组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引领学生走进画面。再逐步要求学生将“数”和“物”连起来说。这样处理,不仅告诉学生看图要看什么,还帮助学生感受如何运用数学语言把看到的说出来,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方向。依据图中文字提示,寻找所需数学素材书上很多图都配有文字提示,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对这些图的理解能力要比前面谈到的一些主题图更高。例如: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40页第3题、第46页的例题等,这类图配有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文字提示,到图中寻找所需要的数学素材。例如,第

10、46页例题的“汽车座位”图,虽然图中告诉我们大客车有45座、中巴车有30座,小汽车有3座,但第一个问题问的只是大客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如果学生不能根据文字的提示去寻找图中素材,就可能求出“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多少个座位”或“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没有让学生充分看图,就直接从文字提示出发,根据要求问题让学生去寻找图中所需素材。这种走过场式的看图,不利于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结合画面反思答案,不断提高识图能力青岛版教材在插图的设计上不仅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还注意艺术的加工

11、和生活的真实有机结合。我们在指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不仅要在解题之前先看,更要注意解题之后再看。例如,一年级(下册)第50页第3题: 盘子里有12个苹果,明明已经吃了4个苹果,问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盘子里的12个苹果其实是明明吃了4个后剩下的,但由于学生顺向思维占主导,有的学生在审题后,受到“吃了”两个字的影响,认为“吃了”就要减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经用减法解题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看图并思考:“盘子里现在还剩多少个苹果?”“妈妈买8个苹果,会吃了4个后还剩12个吗?”学生恍然大悟。这里不仅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培养了检验和反思的意识。教材中还有一些图,旨

12、在提示学生学习、思考或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题目的难度。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的时候,要注意看、说、想、做的有机结合,并且要视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灵活安排。(2)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现在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信息窗,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信息窗中的数学信息往往比较繁多,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是有限的。往往不能找出有用、有关联的数学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情景图,找出有用、有关联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3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渠道,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的重点之一。爱因斯坦强调:

13、“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答案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想象。”课题组采用板块式结构,昭示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情境图 合作探索 自主练习我学会了吗 丰收园 回顾整理(1)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学展开时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思路是:经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或有待于形成的运算技能,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

14、决原先的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信息窗2“合作探索”红点问题:“厨房的面积有多大?”其实质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在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来研究,然后在计算纸片个数的过程中,发现沿着长和宽摆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个数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厘米数的关系,从而推测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的过程。(2)有价值问题的呈现形式有价值的问题该以怎样的形式呈现?

15、我们认为问题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是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新教材在问题的呈现形式上可谓生动活泼,也给我们提供了范例,就几种主要形式简单列举如下。 表格式。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计算时,可选取生活中学生常见的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生活素材设计表格式应用题:品名日记本钢笔圆珠笔三角板单位(元)250500200150把12元全买完,怎样买更合算?这类是教师自行设计的,另一类表格式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票据,把这类表格式的票据呈现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得紧密性。 文字式。并非传统上的纯文本形式,而是带有一定的应用文格式,如通知、借条、广告等。学习了小数加、减法这部分知识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新华书店门口贴了一则广告:今天新到以下书籍,欢迎购买。谈谈新的学习方式5.35元,童话大王3.85元,脑筋急转弯11.1元,新十万个为什么10.9元,我们爱科学8.00元,趣味数学6.9元。请问: 看到这则广告,你首先想到什么? 你最喜欢的两本书是什么?需要多少钱? 哪种书最贵?哪种书最便宜?比一比相差多少。 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漫画和对话式。新教材中的问题,大多是以漫画和对话的形式呈现的,非常生动,小学生很喜欢。图形式。这也是新教材中呈现较多的一种形式。图形,既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真实的图片。在教学万以内的减法中,教材就借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