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知识精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595897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知识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知识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知识精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第一册 第五单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一册 第五单元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 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本文,首先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错误的。应该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不偏听偏信,及时发现和改正缺点错误的品德作风。2. 掌握“修”“朝”“间”“美”等词的意义和用法,初步积累一些古汉语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的感性知识。3. 继续复习详略处理和用对话表现人物身份的知识。三. 学法指导:对邹忌讽齐王纳谏同学们要“记情节、抓形象、扣语言”。四. 相关知识: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

2、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全书共12策33篇,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也记载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此书由汉代刘向整理编辑。五. 写作背景:春秋战国之际,我国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当时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人民群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战争或生产,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

3、支持和参与。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于史无考。六. 参考文章:语文读本P166 召公谏厉王弭谤七.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知识系统解析:1. 通假字:孰:通“熟”,仔细。例:孰视之。2. 实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确实) 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时时而间进(间:间或,断断续续地)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期年之后(期:满一年) 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微言讽刺)(注:讽:微言劝谏)3. 虚词:“于” 欲有求于我也(于:介词,对) 皆以美于徐

4、公(于:介词,比)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于:介词,在) 皆朝于齐(于:到)“而”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而:连词,并且)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而:表顺接连词,于是) 时时而间进(而:连词,表修饰)4. 词类活用: 名动:朝服衣冠(服:穿戴) 名状:朝服衣冠(朝:早晨) 暮寝而思之(暮:夜晚)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使动: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意动:吾妻之美我者(美:认为美)5. 古今异义: 讽今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讽刺,不单用,用在含贬义的“讥讽”“讽刺”等词语中。古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明日:今 今天的下一天。古 “次日”“下一天”。不限于指今天的下一天,课文指后天。

5、美丽:今 不能用于修饰男子,只能修饰妇女。古 能修饰男子。 地方:今 部分、区域、本地,跟“中央”相对的行政区划。古 两个单音词。地。土地,国土。方,方圆,纵横。6. 特殊句式:省略句: 与(之)坐谈(省宾语) 问之(于)客曰(省介词“于”)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状语后置: 皆朝于齐(应为“皆于齐朝”)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固定格式: “孰与”和“与孰”疑问句经常用来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成为选择疑问句中的一种,介词“与”的宾语是用来作比较对象,句末的形容词则是比较的标准。八. 难点诠释:1

6、. 关于本文的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自比不如,问妻、妾、客,却“皆以美于徐公”,从而发现自己受蔽。由此想到齐威王治国,齐国如此之大,作为一国之君的威王,宫妇左右私之,朝廷之臣畏之,四境之内求之,难免受蔽,因而拿私事喻国事,说明开明圣听,广开言路之重要。道理讲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思考:邹忌是怎样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个结论的?见同步测控P68。2. 叙事简洁,剪裁巧妙。三层排比的手法,层层递进。 妻妾客; 私我,畏我,有求于我;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上、中、下赏; 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朝、旦日、明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

7、甚(自惭)暮寝而思之(自悟); 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邻近诸侯国都来入朝。3. 情节完整、人物生动。三问三答,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语言的不同来显示人物对问题的态度“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对邹的赞美语气由重到轻顺序的是:妻妾客。问妻:亲昵;问妾:严肃;问客:平淡。(注意“我”、“吾”人称代词及句式变化)板书:妻答:由衷、热情;妾:拘谨、勉强;客:阿谀奉迎。一邹忌与徐公比美(依据)绘声绘色

8、的描绘。二邹忌讽齐王纳谏(主体)概括的叙述。三齐王纳谏(结果)侧面暗示,突出中心。邹忌:深谙君王心理,娴于辞令。齐王:比较开明。【模拟试题】A类1. 下列各组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形貌昳()丽 窥()镜B. 朝()服衣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 弗()如远甚 时而间()进D. 谤()讥于市朝 期()年之后2. 和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闻寡人之耳者A.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道路以目3. 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徐公来,孰视之 B. 失其所与,不知C. 何厌之有 D. 王之蔽甚矣4. 找出下列

9、句中表人物尊称或谦称的词语,在该词下标横线,在句后括号中说明属什么称呼,具体指谁。 徐公何能及君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类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亲信的侍臣)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马死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

10、其甘苦。1.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两个“之”各指代什么? 之:_ 之:_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反以报君(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于是不期年( ) 诚欲致士( )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燕王吊死问生( )3.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这句话的正确译文( )A. 国君大怒道:“(我)所求的是使马活,怎么买(一个)死马还花掉五百金?”B. 国君大怒道:“(我)要买的是活马,怎么买(一个)死马还花掉五百金?”C. 国君大怒道:“(我)所要买的是活马,怎么侍奉(一个)死马还花掉五百金?”D. 国君大怒道:“(我)所要买的是活马,怎么回事!死马还花掉五百金?”4. “买其首( )五百金,反以( )报君”这句话有省略,在括号中填入省略的字。5. 郭隗建议燕王采取什么办法来收揽人才?答:_6. 郭隗向燕王讲了一个求千里马的故事,他的目的是( )A. 让燕王重用自己。 B. 表明自己就是千里马。C. 让燕王重用乐毅、邹衍、剧辛等人。 D. 劝燕王广纳人才。【试题答案】A类1. C 2. C 3. D4. 君:您,对对方的尊称。 执事:您,本指办事人员,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B类1. 千里马 涓人2. 同“返”,返回 买 满一年 招致 以为师 悼念3. B 4. 以、之 5. 重用郭隗 6.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