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知识总结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593049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二章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孟子》二章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孟子》二章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孟子》二章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子》二章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二章知识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二章知识总结孟子二章知识总结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的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谏敢言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一 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翻译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2、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任:责任,担子 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译为“使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穷之苦” 拂;违背 曾:通“增”增加 益:好处句意: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是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2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喻:明白,了解句意: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3 入则无法

3、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入:在里面,指国内 出:在外面,指国外 法家:有法度地大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恒:常句意: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生存发展 句意: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5 文章理解(1) 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凡的事业。 第一段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4、3) 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身忍性,(受磨练的益处)曾益其所不能。(4) 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5) 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6) 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将磨练激发人斗

5、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7) 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8) 文中有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9) 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实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1、重点字音“夫”,f,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粟”,s,谷子,与“栗”区别。寡

6、 gu 戚 q 畔 pn3.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1)一般实词: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环:围。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泛指粮食。委:放弃。 威:震慑。至:极点。 寡:少。顺:归顺,服从。(2)古今异义:郭:古义指外城。今义指姓氏。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自家里的人。今义指直系亲属。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有“前往”、“到去”的意思。(3)一词多义城:三里之城(内城) 兵: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城非不高也(城墙) 兵甲已足(兵员)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君子:

7、故君子有不战(施行仁政的君主)去国怀乡(国都) 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国恒亡(国家) 池: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道:得道者多助 (仁政)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池塘) 中道崩殂 (途)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4)词类活用域民:界限,这里的意思是限制。(名词作动词)(5)通假字:畔:同“叛”,背叛。4。翻译句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4. 课文分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旨是什么? 中心论点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主旨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文章层次总结:(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论据)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