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挡土墙施工主要工序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592730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挡土墙施工主要工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混凝土挡土墙施工主要工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混凝土挡土墙施工主要工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混凝土挡土墙施工主要工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混凝土挡土墙施工主要工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主要工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施工主要工序1、基础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按围墙中线、高程点测放挡土墙的平面位置和纵断高程。精确测 定出挡土墙基座主轴线和起讫点,伸缩缝位置,每端的衔接是否顺直,并按施工 放样的实际需要增补挡土墙各点的地面高程,并设置施工水准点,在基础表面上 弹出轴线及墙身线。2、基坑开挖(1)、挡土墙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挖掘机刷底。基础的部位尺寸、形状埋置深度均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当基础开挖后若发现与设计情况有出入时, 应按实际情况调整设计。并向有关部门汇报。(2)、基础开挖为明挖基坑,在松软地层或陡坡基层地段开挖时,基坑不宜全 段贯通,而应采用跳槽办法开挖,以防止上部失稳。当基底土质为碎石土

2、、砂砾 土、砂性土、黏性土等时,将其整平夯实。(3)、基坑用挖掘机开挖时,应有专人指挥,在开挖过程中不得超挖,避免扰 动基底原状土。(4)、基坑刷底时要预留10%的反坡(即内低外高)预留坡底的作用是防止墙 内土的挤压力引起挡土墙向外滑动。(5)、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要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倒运。(6)、在基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稳定。当土质好时,槽边的堆土应距基槽 上口边缘1. 2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 5m。(7)、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 载能力。基底尽量避免超挖,如有超挖或松动应将其夯实,基坑开挖完成

3、后,应 放线复验,确认位置无误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3、砂浆拌制(1)、砂浆采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应先倒砂、水泥,最后加水。搅拌时间宣 为35min,不得少于90s。砂浆稠度应控制在50mm70mm。(2)、砂浆配制应采用质量比,砂浆应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一般宜在 34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C时,宜在23h内使用完毕。发生离析、泌水的 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己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3)、为改善水泥砂将的和易性,可掺入无机塑化剂或以皂化松香为主要成份 的微沫剂等有机塑化剂,其掺量可通过试验确定。(4)、砂浆试块:每工作台班需制作立方体试块2组(6块),如砂浆配合比

4、变化时,应相应制作试块。4、扩展基础浇筑(1)、开挖基槽及处理后,检查基底尺寸及标高,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浇注 前要检查基坑底预留坡度是否为10%(即内低外高),预留坡度的作用是防止墙 内土的挤压力引起墙体向外滑动。验收合格后浇注垫层(2)、进行放线扩展基础,支模前放出基础底边线和顶边线之间挂线控制挡土 墙的坡度。(3)、支模:模板采用15mm厚覆膜光面多层木板,50X100木枋背楞。要求模 板拼缝整齐,做到横平竖直,施工过程必须横向、竖向均拉通直线检查。竖向拼 缝需错缝,错缝位置为模板长度的一半。操作时按从下到上顺序边拼校正边加固,保证施工位置平整不漏浆。(4) 、浇注:浇注时用振动棒振捣,

5、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影响质量及观感的 现象。每隔1015m设置一道变形缝,变形缝用30mm厚的聚苯乙烯板隔离,要 求隔离必须完整彻底不得有缝隙,以保证挡土墙各段完全分离。5. 片石墙身砌筑(1) 、放线:基础施工完进行墙身测量放样,用全站仪找出挡土墙的控制线, 并根据基础测量放样控制点测定出墙身内外边线,以及各伸缩沉降缝的位置,检 查每端的衔接是否顺直。(2) 、基础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 断处,应留成斜槎。(3) 、基础砌筑时,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块嵌塞,不得 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方法。(4) 、基础灰缝厚度20mm30m

6、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不得有相互接触现象。(5) 、砌筑前应将石料表面泥垢清扫干净,并用水湿润。砌筑时必须两面立杆 挂线或样板挂线,外面线应顺直整齐、逐层收坡,内面线可大致适顺以保证砌体 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浆砌石底面应卧浆铺砌,立缝填浆补实,不得有空隙和 立缝贯通现象。砌筑工作中断时,可将砌好的石层孔隙用砂浆填满,再砌时表面 要仔细清扫干净、洒水湿润。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在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各段水 平缝应一致。(6) 、当基础完成后立即回填,以小型机械进行分层夯实,并以表层稍留向外 斜坡,以免积水渗入浸泡基底。6、墙体砌筑规定及要求一般规定:(1) 、为了控制好墙身内外侧的坡度,在砌筑前,首

7、先用松木板钉好坡度架, 其坡度按各段设计图纸进行控制。坡度架制作好后立于砌筑段的两端,并拉小线 进行砌筑。(2) 、砌筑顺序以分层进行为原则。底层极为重要,它是以上各层的基石,若 底层质量不符合要求,则要影响以上各层。分层砌筑时,应先角石,后边石或面 石,最后才填腹石。(3) 、因此段挡土墙较长,砌体除分层外,还要按图纸设计要求分段砌筑。分 段砌筑时,分段位置应设在变形缝或伸缩缝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相邻砌筑 高差不宜超过1.2m。缝板安装应位置准确、牢固,缝板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4) 、相邻挡土墙设计高差较大时应先砌筑高墙段。挡土墙每天连续砌筑高度 不宜超过1.2m。砌筑中墙体不得移位变

8、形。(5) 、砌筑挡土墙应保证砌体宽(厚)度符合设计要求,砌筑中应经常校正挂 线位置。(6) 、砌石底面应卧浆铺砌,立缝填浆捣实,不得有空缝和贯通立缝。砌筑中 断时,应将砌筑好的石层空隙用砂浆填满。再砌筑时石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 湿润。工作缝应留斜茬。(7) 、挡土墙外露面应留深10mm20mm的勾缝槽,按设计要求勾缝。(8) 、片石分层砌筑以23层石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工作层的水平缝大致平齐, 竖缝应错开,不能贯通。(9) 、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选择形状方正、尺寸相对较大的片石,并长短相 间地与里层砌块立交接成一体,上下层石块也应交错排列,避免竖缝重合,砌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cm。(10)、

9、较大的砌块应使用于下层,石块宽面朝下,石块之间均要有砂浆隔开, 不得直接接触,竖缝较宽时可在砂浆中塞以碎石块,但不得在砌块下面用小石子 支垫。(11)、砌体中的石块应大小搭配、相互错叠、咬接密实并备有各种小石块,作 挤浆填缝之用,挤浆时可用小锤将小石子敲入缝中。(12)、预埋泄水管应位置准确。泄水孔每隔2米设一个,渗水处适当加密,上 下排泄水孔应交错设置。(13)、泄水孔向外横坡为3%,最底层泄水管距地面高度为30cm。进水口填级 配碎石反滤层进行处理。砌筑要求:(1)、宜23层石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立缝应相 互错开,不得贯通;应选择大尺寸的片石砌筑砌体下部;转角外边缘

10、处应用较大 及较方正的片石长短交替与内层砌块咬砌。(2)、墙体外圈定位行列与转角石应先选择表面较平、尺寸较大的石块,浆砌 时,长短相间并与里层石块咬紧,上下层竖缝错开,缝宽不大于4cm,分层砌筑 应将大块石料用于下层,每处石块形状及尺寸应合适。竖缝较宽者可塞以小石子, 但不能在石下用高于砂浆层的小石支垫。排列时,应将石块交错,坐实挤紧,尖 锐凸出部分应敲除。(3)、砌筑处露面应选择有平面的石块。使砌体表面整齐,不得使用小石块镶 垫。(4)、砌体中的石块应大小搭配、相互错叠、咬接牢固,较大及较方正的片石 应宽面朝下,石块之间应用砂浆填灌密实,不得干砌。(5)、勾缝:勾缝具有防止有害气体和风、雨等

11、侵蚀砌体内部,延长构筑物使 用年限及装饰外形美观等作用。本分项工程挡土墙勾缝采用凹缝进行施工。勾缝 宜采用1:1.51:2的水泥砂浆,并应嵌入砌缝内约2cm。勾缝前,应先清理缝槽, 用水冲洗湿润,再在缝内抹适量水泥净浆。勾缝应保持砌后自然缝,不应有瞎缝、丢缝、裂纹和粘结不牢等现象。成活的灰 缝水平缝与竖直缝应深浅一致、交圈对口、密实光滑,搭接处平整,阳角方正, 阴角处不能上下直通,不能有丢缝、瞎缝现象。灰缝应整齐、拐角圆滑、宽度一 致、不出毛刺,不得空鼓、脱落。7、墙背填料1、墙背填料需待砌体砂浆强度达到70%以上时,方可回填墙背填料。并应优先 选择渗水性较好的砂砾土填筑。如确有困难采用不透水性土时,必须做好反滤层 及泄水孔,并与砌体同步进行,浸水挡土墙背应全部用水稳性和透水性较好的材 料填筑。2、墙背回填要均匀摊铺平整,并设不小于3%的横坡逐层填筑。逐层夯实,严禁 使用膨胀土和高塑性土,每层压实厚度不宜超过20cm,根据碾压机具和填料性 质应进行压实试验,确定填料分层厚度及碾压遍数,以正确地指导施工。3、压实时应注意勿使墙身受到较大的冲击影响,临近墙背1.0m的范围内,应采 用蛙式打夯机、内燃打夯机、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振动平板夯等小型压实机具碾 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