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7.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0592069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7.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杨氏之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借助书中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 的语言现象。要做到字音准确、停顿得当、节奏抑扬顿挫。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2.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 烂的古代文化,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故

2、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罗斯福在海军任要 职期间,某天,他的一个朋友询问了他一个涉及国家机密的问题。罗斯福小声问他 的朋友:“你能保密吗? ”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 ”罗斯福接着说:“我也 能。”同学们,你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能说说你们的理解吗?(学生发言)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个故事。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拒 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幽默委婉的方法。这体现了语言的艺术。2. 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我国古代就有 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

3、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世 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杨氏之 子o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 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禽”,后鼻音“梁”。2. 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 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诣”时,可以用猜谜法;学习“禽”时, 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梁”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猜谜字歌示例:左边一发言,右边明主旨。学业和技术,程度谁人知?(谜底:诣)形近字对比示例:禽(家念)一离(离开)一篱(篱笆)同音字对比示例:梁(桥梁)一粱(高粱)(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

4、导:“梁”下面“木”的横画稍长,托起上半部。“诣左低右高。“禽”上面“人”盖住下部,撇捺舒展。易错提示:“梁”下面是“木,不是“米。“诣右上部是“匕,不是“七O“禽下面是“Z、”,不是“人。(3)归类识字。旨:诣(造诣)一指(手指)一脂(胭脂)离:禽(家禽)篱(篱笆)擒(擒拿)(4)多音字。wei:为什么为民请命为wei:为难助人为乐Tying:回应应运而生应ylng :应该应有尽有(da:答案答非所问答da:答应答言辨析:“应”在表示“回答” “满足要求、允许、接受” “顺应、适应” “应付”时,读ying,如“呼应、应聘、应时、应变”:在表示“答应 (做)“应 该”等意思时,读ying,如

5、“应下来、应有尽有”。“答”在表示“回答” “受 了别人的好处,还报别人”时,读d&如“对答、答谢”;在用于词语“答应、 答言、答允、答理、答讪、答腔”时,读据。(5)重点词语释义。甚:很。惠:同“慧,智慧。诣:拜访。乃:就,于是。设:摆放,摆设。示:给看。未闻:没有听说。夫子:古时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主要讲述了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的九岁男孩,面对客人来访时能言巧 答的故事。2. 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明确: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 天,孔君平来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的父亲不在家

6、,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 出来。孩子给孔君平摆放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 你家的水果。孩子应声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3. 朗读指导。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孑L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孑L/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 子家/禽。”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的字词,从整体上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下节课 我们将更加具体地研读课文的一些细节,更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听写词语:梁国造诣

7、家禽2.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杨家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那么,这个 小孩到底聪明在什么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杨氏之子这篇课文, 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 从课文的第一句话,你了解到了什么?明确: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他家有个儿子,当时只有九岁,非常聪明。短 短的一句话,让我们了解到了 “杨氏之子”是哪儿的人,他的年龄以及性格特点 “甚聪惠”。2. 由“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能看出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 用?明确:从拜访孩子父亲,而孩子父亲不在的情况下,唤孩子出来可知,这两 家的关系很好,经常来往,孔君平与孩子很熟悉。这句话为下文的对话做了铺垫。3.

8、品读“为设果,果有杨梅。(1) 从这句话你能看出杨氏之子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2) 杨氏之子端出的水果就一种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中可以看出孩子 是个怎样的人?明确:不止一种。从“果有杨梅” 一句可以看出来。“果有杨梅的意思是 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杨梅这一种水果。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十分热情好 客,端出很多种水果招待客人,懂得待客之道。4. 你还从哪里能看出杨家小孩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明确: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可以看出来。“夫 子”是尊称,说明小孩说话很得体,很有教养。5.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

9、未闻” 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由“未闻”这个词可以看出小孩很有礼貌。“未闻的意思是没有听 说过。小孩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式进行回答。如果 这个小孩直接说“那么孔雀就是您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 竟是来拜访孩子的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而用了 “未闻”这样婉转对答,既 表现了应有的礼貌,不让对方难堪,义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6. 结合全文内容回答:杨家小孩聪明在哪些地方?明确:“儿应声答曰”说明他反应迅速(不假思索地回答)、思维敏捷。当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时,他立刻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孔君 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字”,只说了一句“

10、此是君家果, 小孩马上就听出了言外之意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说明他 很会听。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小孩马 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 鸟。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 雀,回答得很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天衣无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来形容。这说明他很会说。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 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1) 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补充文章省略的内容。 为()设果。 孔指()以示儿曰。明确:孔君平杨梅(2) 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11、请简要概括。明确: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他能委婉地反用孔君平的姓氏,巧妙地反 驳孔君平,机智幽默,又不失礼貌。2. 总结。同学们,世说新语中有许多早慧孩子的故事,如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王 戎识李而那些故事中不乏生动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言谈举止和深刻的哲理。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意思 是说世说新语中的文章用的笔墨不多,但构思奇特,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 果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读读世说新语这部书,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杨氏之子很聪明 概述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孩子待客对答得体风趣机智I孔君平逗孩子:“此是 杨氏之子实例君家果。”孩子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