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宣传片解说词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59070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宣传片解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乡镇宣传片解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乡镇宣传片解说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乡镇宣传片解说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乡镇宣传片解说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宣传片解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宣传片解说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乡镇宣传片解说词(点击查看更多:)乡镇党建宣传片解说词 篇一:乡镇宣传片文案解说词 沃野千里、物华天宝,是这片土地的多彩身姿; 海纳百川、厚德载物,是这片土地的隽永品格; 生机勃发、活力四射,是这片土地的激扬旋律. 这里政通人和、商机无限,是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这里三市睦邻、造化垂青,是魅力无穷的口子重镇。 投资热土 魅力 * 荆楚腹地,汉水之滨,东南,有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蕴含发展与机遇的土地,她是镶嵌在247省道上的一颗瑰丽璀璨的明珠,是与监利的一座节点城镇。她,就是被誉为潜监线产业新区、潜东南经济强镇的镇。一百三十六平方公里的富饶土地,五万八千勤劳

2、智慧、精明务实的父老乡亲,在这里享受和谐盛世、开拓进取,一座现代化的魅力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流光溢彩的人文之城 这是一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宝地。 承载着荆楚大地的传统文明,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集镇初创于雍正八年,以其地湖泊广大、渔业繁盛而得名。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民风醇厚,底蕴厚重。翻开久远的史册,品读每一个章节,都会感到文化的厚重与灿烂。 ,是闻名遐迩的革命根据地,潜监沔三县市第一个党小 组、第一个中心县委、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第一所列宁小学均诞生于此。在这片土地上,处处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贺龙、周逸群、段德昌、钱瑛等革命先驱在这里战斗过,胡幼松、廖林基等

3、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据统计,从大革命时期至抗日战争,仅境内拖船埠地区就先后有330多名烈士为革命捐躯,当时失踪至今仍杳无音讯者有159人。先烈们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广为传诵,在革命老区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不朽篇章。 如今,这块神奇的热土更加光彩夺目!在改革开放的隆隆战鼓声中,沐浴着科学发展的浩荡春风,伴随着中部崛起、武汉1+8城市圈战略的确立和加快三化协调先行发展的嘹亮号角,豪迈自信、渴望幸福的人,正怀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朝着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道路豪迈前行。 内通外畅的枢纽之城 这是一个舟车会聚、地利路优的枢纽。 地处东南,与仙桃市、监

4、利县毗邻,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247省道、东荆河黄金水道贯穿全境,汉宜高铁、沪蓉高速、随岳高速近在咫尺,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120分钟车程。北上北京、南下广州、东到上海、西至成都,全部纳入一千公里的辐射半径之内。作为镶嵌在247省道上的魅力明珠,处在纳南接北的中心位置,是武汉、长沙、荆州 等地产业梯次转移低成本扩展的承接地,拥有内通外畅、辐射四周的交通网络的,成为名符其实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与日俱增,炙手可热。 物华天宝的资源之城 这是一片物产丰美、资源富庶的田野。 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质肥沃,自古就有生态天堂、鱼米之乡的盛誉。有耕地面积7.36万亩,境内盛产水稻、小麦、玉米

5、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是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和瘦肉型猪、肉牛、家禽生产基地。全镇拥有万亩优质棉、万亩无公害大米、大小苏湖水产、东荆河沿线畜禽养殖、潜监线蔬菜种植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贡米、潜同牌辣椒、苏湖莲子、荆河香腊鱼、三桥西瓜等绿色食品远近闻名。 这里人力资源丰富,崇教尚学的优良传统使这里基础教育发达,拥有全市乡镇中唯一集中学、小学和学前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园区,是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乡镇。作为打工重镇,外出创业人才多,而且遍布全国各地,涉及各个行业。市场经济大课堂的洗礼,阳光工程、技能就业计划、雨露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工转移培训,造就了数量巨大、涵盖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

6、能手。随着就业导向的调整,大量的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由单纯的外出转移转向就地就业,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和人才支持。 优质高效的活力之城 这是一方海纳百川、开放创业的热土。 人深知环境就是优势,服务就是品牌,诚信就是形象,始终立足打造一流的服务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领导包厂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得到有效落实。以真诚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目前,全镇上下已经形成了亲商、重商、爱商、富商、护商的浓厚氛围,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开放透明的政策环境,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近3年来,协议

7、引资3.5亿元,实际到位3.2亿元,招引项目23个。银昌科技、民福化工、申昌化工、恒顺机车、昌泰米业、洪祥米业等一大批规模以上企业先后落户;武汉盛勇明、名流置业、康民房产、莱克水产等一大批域内外企业先后到投资兴业。 如今的,已经成为创业政策宽松、商务成本低廉、投资见效明显、发展环境优越的创业热土。 生机勃发的兴业之城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活力四射的城镇。 凭借镇域优势资源禀赋的后发优势,凭借历届党委政府持之以恒积蓄的发展能量,凭借多年来厚积薄发的产业集群牵引,镇域经济蓬勃发展。作为重大项目聚集区和主导产业示范区,工业园总规划面积1200亩,目前已有10余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以恒顺化纤、幸福木业

8、为龙头的现代家具辅料产业群,以银昌科技、恒威化工为龙头的新型造型材料产业群,以昌泰米业、洪祥米业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群,产业效应、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日益凸显。随着潜监线新型工业和循环经济带、杨市食品工业园和总口华中家具产业园的融合辐射,必将为带来更多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城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镇委、镇政府着眼长远,克服集镇基础差、底子薄等不利因素,大手笔规划、大力度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集镇区一路分东西,六区贯南北的全新格局。一路分东西即以247省道陈桥段及延伸线(建设南路)为分界线,集镇区形成新旧两个镇区;六区贯南北即整个集镇区从

9、北到南依次形成工业园区、物流仓储区、商贸休闲区、行政办公区、公共事业服务区、居住小区等六大板块。 围绕建设和谐幸福新这一目标,按照两个先行的原则,大力实施各项民生工程,始终把优化人居环境作为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和提升城镇吸引力的基础工程来抓。建设中的商贸城,占地145亩,总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由武汉盛勇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分三期进行建设。建成后,可容纳商户800家、服务业120家、商住户达600户,每年仅商贸业、服务业即可创产值4亿元,就地转移劳动力3000余人。潜南星城、幸福佳苑、康明小区等住宅小区建设如火如荼,如今的实现了长依碧波、绿树垂青、人脉昌盛,呈现出社会发展、地方繁

10、荣、商贾云集的良好局面。 旭日东升的希望之城 篇二:镇2021年宣传片解说词 黄集镇2021年宣传片解说词 开场白 沃野千里、物华天宝,是这片土地的多彩身姿;海纳百川、厚德载物,是这片土地的隽永品格;平安和谐,生机勃发,是这片土地的激扬旋律一个苏北小镇,以从不满足、勇于提升的姿态有力证明着她的跨越和发展,这就是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 黄集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位于市区西北20公里处,全镇面积83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6.8万亩耕地,5.6万人口,素有 民间面塑艺术之乡、建筑之乡、绿色蔬菜之乡、肉鸭养殖之乡等美誉。 黄集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是淮北大侠、爱国志士孙凤鸣先生的故乡。王岗

11、集村的农民艺术家陈兴民擅长面塑艺术,曾多次走出国门,作品令国际友人赞叹折服,已经申报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月铺水库集水面积64平方公里,总库容600余万立方米,净水面2000余亩、极具旅游、度假、休闲开发价值。 今年以来,黄集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平安和谐新黄集为目标,以强农稳镇、兴工富镇、城建旺镇、环境立镇、和谐黄集为抓手,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特色彰显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作为铜山西北的老菜区,作为徐州西北设施蔬菜重

12、镇,黄集的农业产业经营已形成规模,农业结构提档升级,全镇 围绕扩规模、增亮点,调结构、抓龙头,建市场的思路,2021年,成功申报并实施了中央财政补助运城200亩高效农业项目;成功申报并实施了省级高效农业三座楼村日光温室基地项目;重点打造中德公司300亩设施果基地,并通过招商拟建设200亩设施果基地,目前土地流转完成;打造了吕楼100亩设施基地,已建成80亩;2021年全镇新增设施面积1800余亩。镇党委政府以项目为抓手,打造了左庄至聂楼一线和运城至传楼一线交叉的高效农业发展黄金十字架,在全镇镇北部形成以运城、聂楼、传楼为中心的万亩无公害设施蔬菜基地,在南部形成三座楼、吕楼、王岗集设施果基地,即

13、全镇形成南林果北蔬菜的高效设施农业新格局。截止目前,全镇设施菜面积已达3.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0.5万亩,大中棚3万亩,栽培有茄子、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新品种20余种,果树新品种6个,辐射周边已经形成30华里串成线,5万余亩连成片的蔬菜种植格局,年产时鲜蔬菜3亿多公斤,产值2亿多元。 克难求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通过黄集镇几任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倾心打造了在农业为主镇中为数不多的、规模成熟的新兴工业园。该工业园占地2000余亩,拥有建材、机械、化工、电子、农产品深加工等各类企业,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链条方向为发展的现代工业新格局。一是形成以精艺成、隆康为龙头的食品深加工企业链。其中投

14、资8000万元的徐州精艺成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近两亿元,被省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徐州隆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种植、研发、推广应用、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该企业现有种植基地1千亩,年加工脱水蔬菜能力达三万吨,冷冻保鲜菜能力达二万吨,是目前铜山区最大的蔬菜深加工企业。二是形成以安诺、康缘为龙头的光波浴房生产 企业链。目前黄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光波浴房生产基地之一,徐州安诺体闲设备有限公司、金凤凰公司、徐州康缘公司、徐州康立公司生产的远红外光波浴房等桑拿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三是形成以亚太、丰威为龙头的化工、生物企业链。徐州亚太绝缘材料厂生产的系列绝缘漆全国

15、市场占有率高达10%以上,国家定点生物农药生产厂、徐州丰威化工厂生产的生物农药畅销全国各地,在同类生物农药中有较高声誉。去年以来,16家列统企业共计实现产值52.7亿元,完成销售收入51.9亿元,实现利税7.78亿元。2021年,全镇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亿元。完成徐州金海洋冶金材料有限公司、徐州苏星木业有限公司、徐州新畅纺织有限公司、江苏欧美钢结构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等新上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江苏欧美钢结构有限公司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7亿元进行技改,目前已完成投资9000余万元,新建车间面积近30000平方米;徐州新畅纺织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新上的粗纱车间生产的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清洁家园镇容村貌华丽转身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规划为指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2021年度全镇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以点带面、以线促片、逐步深入、梯次推进的要求,全镇18个行政村每村打造一个环境整治示范自然村,三座楼村、孟楼村、陈湾村、侯楼村等8个自然村环境整治成绩突出,已顺利通过省、市、县各级环境综合整治验收,左庄村、谢庄村、黄东村等20个自然村全力打造,镇党委政府按照组收集、村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金融/商业/投资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