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通用《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589465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门通用《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热门通用《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热门通用《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热门通用《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热门通用《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热门通用《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门通用《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门通用爱心与教育范文热门通用爱心与教育范文很多人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读书,读书是为了升学,升了学还是读书,最后的目的是找个好职业,过更好的生活。读好书是不是就一定能到达这样的目的?怎样才算读好书?分数高是不是就一定等于书读的好?人才,是可以在将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创始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可以正确的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根底的。“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

2、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开展的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开展,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因此,唯分数至上的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李镇西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可以唤醒爱心,只有爱心可以滋润童心。分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老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到达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李镇西教授对于“后进生”的转化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

3、说:“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的人道情怀的自然流露。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妙道德的萌芽。对“后进学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仁慈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的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

4、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在批评教育的问题上,师生同样是平等的:老师当然可以批评学生,学生也可以批评老师;老师假如批评失误,应该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利;假如冤枉了学生,老师应该公开主动认错。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热门通用爱心与教育范文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表达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拒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阔老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5、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一教授、学者、干部、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李老师所到之处,总有很多风尘仆仆朝圣般赶来听他讲座的老师和学生。很多老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了态度,因此改变了人生。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仁慈节省,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 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

6、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热门通用爱心与教育范文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手记二给我们讲述了李镇西老师与“顽童”打交道的故事,他跟“顽童”们心贴心的感情交流,又不失严父的温情。万同的故事,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理解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是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一

7、路阅读,我不禁想到了我们平时的工作,或多或少也会碰到类似的顽童,他们总会让我们感到头疼,感到手足无措,他们反复的考验我们的耐心,可能一开场我们会和他们讲道理,可是时间久了我们也许就会把他们抛之脑外,心里从未感到一丝愧疚。故事更让我们反省自己,获得启迪。理解学生是教育必不可少的工作。所谓的顽童都是有成因的,他们或是“单亲家庭”缺少家庭的温暖,或是自身身体原因等,要尊重学生使学生都有一颗上进的心。不能以分数论英雄,把差生视为一个一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把学生的幸福放在首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反复抓,反复抓”的工作,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指导方针,今后我会不断探究,尝试更多合适后进生的转化方法,让后进生感到成功的喜悦。爱心与教育仿佛一盏灯,用心阅读,或许它能照亮我前进的路。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