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58835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下的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改下的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改下的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改下的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下的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改 下 的 教 学 反 思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广大小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目标和方向,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中去,上了一大批经典课、优质课,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这些都使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努力的方向,但细细品味这些优质课,总感觉这些课只是教师精心准备、上了又改、改了又上的示范课。我感觉这样的课,是教师设计好一个个教学环节等着学生往里钻,这样的课,没有了自然生成,没有了生命涌动,有的只是热闹的课堂、流畅的教学设计。以这样的课为目标、为示范,使我们对课改的真正执行有了一些担心。一、 多了师生互动,少了自然生成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是一段共创的人

2、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应没有装腔作势,没有矫情的表演,这里可以没有语惊四座的回答,但不可以没有情感的真实流露。早就设计好的活动几轮进行下来,学生一个一个笑逐颜开,但这样的参与,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参与,没有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而且,这样的活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是机械性的操练,是为操练而操练,试想在大班额教学形式下,装腔作势、矫情表演的课实际操作效率又有多高?这样的课,气氛是热闹的,学生是兴奋的,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呢?二、 多了鼓励评价,少了客观公正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主张教师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有思考的人,培养学

3、生的自信心。于是,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嗨,嗨,你真棒!”“你真聪明!”“棒极了!”的表扬声。学生说得好,表演得好,赢来了教师的表扬和小奖品,赢来了听课教师的一片赞叹,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热闹非凡,不知是教师没有留意,还是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并没有及时纠正某些学生的错误。我也发现还有很多学生因为没有争取到发言的机会和小奖品而发出这样的感慨:“太没意思了!为什么老师没有点到我?”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这本没有错,但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是:一节课如果总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语,把表扬当作一种公式,那这种表扬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吗?教师随意的主观的评价能否让学生感到评价的

4、公正?是否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三、 多了小组“合作”,少了合作讨论新课标倡导要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而如今课堂上经常出现形式上的小组“合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而且无论什么课都用,好像用得越多,新课标的精神就贯彻得越好。教师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灵活地将所学内容贯彻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可是,由于教师没有做很好的铺垫和示范,为了所谓的“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结果,学生在活动时,各说各的,到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只好请个别学生做小组汇报,在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操练的情况下将这个活动匆匆收场,一个独特的设计就在匆忙、凌乱中结束了。这种合作学习只是为优等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而

5、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所以我们不能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合作的动机和责任是合作学习,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其实,观摩课也好,示范课也罢,都不是无懈可击的完美课,因为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天衣无缝的课让人有高处不胜寒的胆颤,因为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无懈可击的课又让人觉得遥不可及,因为教学永远是无法一一预见的;标新立异让人也觉得无能为力,因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心中的公开课、优质课,应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段情感交流过程,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过程。是一次智慧的火花相撞升华的过程。它可以不花哨,但一定不可以失去趣味;它可以不新奇,但一定不可以失去创新;它可以不热闹,但一定不可以失去激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