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587212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8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物馆设计任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设计任务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设计(一)任务书课程说明:城市规划设计(一)设置了博物馆设计和高层建筑设计两个训练课题的教学安 排,总成绩为两个课题成果的平均加权成绩。本学期课程,除地形绘制确定外,全过程禁止使用计算机制图。 课题一: 乡土文化博物馆/当代艺术中心/生态科技馆“三选一”设计 一、教学目的1 巩固和发展建筑设计的基本能力在掌握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中型公共建筑的设计 方法;提高综合把握影响建筑的社会、环境、经济、技术、文化、功能等诸多因素 的能力。2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观念 在建筑设计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习和掌握各种在建筑设计中对能源、 资源合理利用并减少环境污染,提高

2、建筑环境质量的策略和方法。3 关注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该建筑作为文化类型的建筑,具有社会、文化方面的象征意义。应结合具体地 段,发掘建筑在文化和艺术上的特点和潜力。4 培养建筑设计的创意能力广义的创造贯穿设计的始终,设计的任何前提条件,都有可能成为创造的契机。 希望在设计中综合运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巧妙利用各种生态设计的要素,在满足建 筑生态要求的同时,设计出具有创意的形式和空间。二、设计要求及功能组成(1)乡土文化博物馆设计本设计要求以建筑语汇表达当地典型的文化特性;探求建筑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 之间的共生互动关系;满足博物馆类建筑在流线设置、展示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思考博 物馆建筑在当代博物馆

3、新发展趋势之下的新变化。建筑的功能组成见下表:总建筑面积4000m2 (5%)业 务 研 究其中300 m2门厅(内含售票、信息咨询等)400 m2艺术家工作室100 m2展示面积(可设3-4个展厅, 内含讲解员休息室、广播室 等)1200 m2研究室50 m2藏品库房400 m2展陈设计50 m2公 共 教 育其中600 m2文物修复50 m2报告厅150 m2刊物出版50 m2教室100 m2休 闲 服其中300 m2观众参与活动中心100 m2咖啡快餐厅100 m2多媒体中心100 m2茶座100 m2图书馆150 m2务艺术商品部可与门 厅结合设计100 m2后 勤 办 公其中300

4、m2其他其中500 m2行政管理150 m2地面停车:30辆物业管理50 m2室外展场:500 m2消防控制与中央控制室100 m2室外演出场:400 m2空调机房100 m2变配电室40 m2水泵房30 m22)当代艺术中心设计当代艺术中心是一个具有博物馆性质的当代艺术空间,它将为艺术家、设计师、建 筑师等各方面人士提供创作及展示的空间,可以进行开放的、多媒介的当代艺术展览。 当代艺术中心以展示、研究和收藏当代艺术,并以反映实验性先锋思想及都市现代文化 为主要方向,并可以定期举办电影放映、学术研讨等活动。建筑的功能组成见下表:总建筑面积4000 m2 (5%)1.艺术品展藏部分:3000 m

5、22.研究办公及设备机房部 分1000 m2展厅1200 m2研究室30X4 = 120 m2临时展厅300 m2办公室30X4 = 120 m2库藏400 m2小会议室30 m2多功能厅200 m2图书资料室100 m2咖啡厅100 m2接待室30 m2图书和纪念品销售60 m2值班室20 m2售票20 m2消防控制室20 m2值班20 m2空调机房100 m2寄存20 m2变配电室40 m2保安20 m2水泵房30 m2管理20 m2另设小门厅、走道、楼梯间、卫生间等公共服 务空间。另设门厅、走道、楼梯间、卫生间等公 共服务空间。其他地面停车:不少于30辆3)生态科技馆设计该设计要求体现现

6、代科技成果,符合现代科技馆的要求,确保现代科技馆各项功能 的合理;保证人流、物流畅通,收藏区、展览区和工作区相互联系又互不干扰,实现展、 藏、研三大功能合一。结构坚固耐用、布局巧妙合理、通风和采光良好。在确保高标准、 高质量的同时注重经济节约。建筑的功能组成见下表:总建筑面积:4000 m2 (5%)1、科技馆展览部分:2800 m22、科技馆储藏部分:400 m2开放展厅1200 m2库藏300 m2临时展厅300 m2展品制作及修理100 m2多功能报告厅250 m23、科技馆研究办公管理部 分:500 m2门厅350 m2办公室(馆长室、财务室等)30X5 间=150 m2设置值班、服务

7、台、衣帽间、贵宾接待 室、洗手间、储藏、小型配餐等范围空 间。门庭除人流集散外,可考虑进行展 览揭幕、新书首发、产品推界、学生交 流等活动空间。研究室(图书室1间)30X5 间=150 m2售票20 m2会议室60 m2值班20 m2贵宾接待室30 m2保安20 m2值班室20 m2寄存20 m2设备用房:图书及科技制品销售100 m2消防控制室20 m2茶食及咖啡厅60 m2空调机房50 m2卫生间及开水间配电室20 m2水泵房20 m2卫生间及开水间其他地面停车:不少于30辆三、设计地段用地范围确定:基地面积根据项目容积率控制要求:博物馆0.2-0.3、艺术中心0.3-0.4和科技馆0.8

8、-1.2,进行用地红线范围划定。本设计任务书提供以下四个设计地段供各个设计题目选用,学生可选定其中一个地段作为设计地段。地段使用及改造说明:学生可根据以下任意地段对基地上的既有建筑进行删除后,重新整合地块环境,设定基地与环境条件,在充分考虑基地周边环境基础上展开课题设计训练。要求在确定地块后,将设计地块及周边环境按照相应比例绘制成CAD地形图,并确定相应红线位置。学生也可自行确定地 块,经老师确认后进行设计。A地段:福州岷江中洲岛。 允许机动车出入口。A地块红线确定:城市主干道 一侧后退道路红线12M,城 市次干道一侧后退道路红线 8M。B地段:福州奥涧路与古庇 路交叉口地段毗邻林则徐纪念馆,

9、合 理设置机动车出入口。C地段:上下杭地段 南面为陈文龙纪念馆, 合理设置机动车出入口。D地段:福州817路与工业 路交叉口。基地位于福州市中心, 其基地在市图书馆的西侧, 靠近茶亭公园,地理位置十 分重要。四、教学安排依据总体教学大纲的安排和教学要求,本阶段整体设计时间为7周(04-11),详细 安排如下表:阶段安排时间安排内容及要求分值选题与调 研1周 (04-05)指导老师布置任务,讲解设计要点及注意事 项;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调研参观,写出调 研报告3000 5000字(含图片或照片,包 括用地周边微环境分析、地域文化特点分析、 城市形态关系分析、建筑使用功能分析、总 平面布局分析等)1

10、0%一草设计2周 (05-07)方案的初步构思图(场地分析图、平面图构 思、立面草图),制作反映基本形体的模型。10%二草设计2周 (07-09)修改和深化“一草”方案,确立合理的场地 布局图(总平面)、平面图、立面图、建筑形 体分析图、透视图;制作反映整体建筑整体 形态的模型。20%成果整理2周 (09-11)成果制作、成果模型、提交全部成果,讲评60%五、设计成果要求(1)总平面:比例1:500-1:1000(2)各层平面(【半】地下室平面、底层、二层、标准层、顶层和屋顶平面):比例 1:100-1:200,各层平面标注两道尺寸。(3)剖面图:1-2个,比例1:100-1:200(4)立面

11、图:2个(要有主入口处立面),比例1:100-1:200(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停车位(分地面、 地下室)、容积率、绿地率。(6)透视图:至少主立面外观(两点)透视渲染1个,其他透视渲染任选。(7)图纸规格和效果:4张A1图,组合展板形式:排版和色彩美观、简洁大方,突 出图面表达主题。【全部图纸要求手工绘制】(8)设计说明:总平面设计对总图布局的道路、广场、人流、车流、周围环境以及 建筑设计对城市景观及环境影响的系统叙述。平、立、剖面设计:简述建筑设计构思及 功能关系。(9)模型:整体建筑与基地环境模型,比例1:200。(10)图标:指导教师、学生班级、学号、

12、姓名,贴于图纸背面的右下角。六、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及生态技术提示场地环境部分:1保护场地原生态环境特征。2通过植物配置提高场地的绿量和植被生态功能。3景观用水,如:采用人工湿地等生物净化技术处理雨水和污水。4通过建筑布局和植物配置优化场地风环境。5为利用浅层地热能创造场地条件,等等。建筑主体部分:1创建高效的建筑外围护结构系统(高性能保温隔热墙体、双层皮玻璃幕墙、外遮 阳设施、相变蓄热地面或墙体、植被屋面和垂直绿化等)。2建立室内环境控制系统(优化自然通风及采光、湿热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等)。 3优化能源系统(热电冷三联供、太阳能集热及发电、地源热泵、风力发电等)。 4选择结构体系(钢结构、木结构

13、、改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等)。5设计室内生态空间(阳光间、绿化中庭、空中花园等)。七、参考文献1博物馆及艺术中心 贝思出版有限公司编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博物馆建筑设计 邹瑚莹, 王路, 祁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 薛志峰等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4设计结合自然(美)麦克哈格 著 芮经纬 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5Green architecture/James Wines ; edited by Philip Jodidio. New York:Taschen, c2000.6.Green a

14、rchitecture/guest-edited by Brian Edwards. Chichester:Wiley-Academy, c2001.7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著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8绿色建筑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编 北京 : 中国计划出版 社,19999生态建筑 : 面向未来的建筑 / 周浩明, 张晓东编著 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10高技术生态建筑 / 李华东主编; 天津 :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11. 生态建筑/ (西班牙)帕高阿森西奥编著;侯正华,宋晔皓译 南京:江苏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2. 中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中建建筑承包公司编 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13. 绿色建筑技术手册/ (美)Public Technology Inc.,王长庆,龙惟定等译 北 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