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控规-说明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58716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6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片区控规-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片区控规-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片区控规-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片区控规-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片区控规-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片区控规-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片区控规-说明书(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 甲级 建城规编第(021091)院 长: 张 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工程师: 张晓洪(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一级注册建筑师)分管副院长: 万 凯(高级工程师 注册规划师)技术顾问: 庄 忆(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注册规划师)秦学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总规划师: 任 洁(高级规划师 注册规划师)工 程 号:C05345项目负责人: 罗志勇(副总规划师 注册规划师)规划设计人员: 罗志勇苏建雷(城市规划师)吕暨(城市规划师)黄浩(工程师)郝晶(城市规划师)刘向明(工程师)杨明让(工程师)校 对:审 核:审 定:目录一、规划的社会区域背景1二、规划

2、需要解决的问题2三、规划的理论方法2四、规划目标3五、规划内容3六、规划前思考4七、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7八、规划区综合现状8九、规划总体构思9十、道路交通规划11十一、土地利用规划14十二、景观系统规划18十三、绿化系统规划22十四、地块控制规划27十五、道路竖向工程规划34十六、给水排水工程规划35十七、供电电信工程规划37十八、燃气工程规划39十九、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40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双水新区以朵片区控规一、规划的社会区域背景1、国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

3、业基地,鼓励东部有条件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江泽民同志在西安主持召开六省区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全党和全国要进一步提高对西部大开发重大意义的认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机遇、推进发展,打好基础、提高水平,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工作的新局面。温家宝总理表示,今后中央将实施如下战略布局:坚持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

4、展的新格局。西部大开发在这个战略布局中占有突出地位。2、贵州省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贵州省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为:基本改变交通落后面貌;初步建成“西电东送”重要基地;初步形成“两江”上游生态屏障框架;解决工程性缺水要迈出重要步伐;基本实现“两基”教育攻坚目标;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打好新阶段扶贫攻坚战;促进对内对外开放。贵州省西部大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大西南南下出海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3、六盘水市西部大开发发展计划六盘水地处贵州西部,位于

5、川、滇、黔、桂四省(区)结合部,长江、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带,乌蒙山脉南端,是贵州省省辖市,土地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4个县级行政区,有98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283万,是一座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为主要经济支柱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全市资源富集,以炼焦为主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江南煤海”、“西南煤都”之称。随着内昆铁路、水柏铁路、株六复线、六盘水南编组站和盘西铁路电气化改造投入使用,加上贵昆铁路和南昆铁路,在六盘水形成了北上入川,南下出海,西接云南,东进湖南的铁路“十字”架,形成我国西部又一条重要的南北大通道和长江以南的东西大动脉,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铁

6、路交通枢纽。六盘水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五年打好基础,十年重点突破,十五年初见成效,努力把六盘水市建设成为西南重要的铁路、公路枢纽;西南和华南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基地;绿色特色食品、畜牧业和中药材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相结合的度假、休闲、避暑与民族风情相结合的特色旅游城市;“两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到205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接近当时的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川、滇、黔、桂结合部实力雄厚、山川秀美、富裕文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二、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1、完善六盘水市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发展土地存量的需求六盘水市周边为喀斯特地貌小山,可使用土地极为有限,造成

7、现状六盘水城市建设密度较大,城市吸引力较小,城市建设开发成本较高,双水新区的开发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六盘水市的土地存量,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2、解决水城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水城县现状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二一三”,经济较为依赖第二产业,双水新区的科学建设,可以有力地拉动水城县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向合理的结构发展。3、满足水城县“有县有城”城市发展的需求水城县由于特殊的区位,历来处于一种“有县无城”的尴尬境地,双水新区自建设以来,仅担当了水城县行政中心的功能,随着双水新区科学的规划,有序的实施,可以提升新区吸引力,满足水城县“有县有城”城市发展的需求。4、满足城市建设科学合理的需

8、求城市建设,规划先行,科学的规划,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支持,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执法手段,因而,制定新区控规,势在必行。5、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双水新区规划,可以为新区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进行科学的功能布局、完善的设施布局、宜人的建成环境,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求。6、打造双水城市特色,提升双水城市魅力,增加双水城市吸引力的需求双水新区建设较早,缺乏规划统一指导,城市布局、建筑缺乏特色,城市配套设施不足,城市吸引力较差,城市经济薄弱。三、规划的理论方法1、区域系统发展理论本次规划采用区域系统论的理论,不仅仅就规划区论规划,把规划区融入水城县、六盘水市

9、乃至贵州省、西南地区的区域大系统中进行科学分析,准确定位,有效指导新区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理论六盘水市城市建设用地存量有限,本规划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协调城市建设用地、农业发展用地、生态环境保护用地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建设开发的强度,实现水城、六盘水社会经济的长期有序发展。3、感性、理性方法相结合的分析理论本规划将采用了美学、心理景观学、生态景观学等感性规划方法与土地开发成本核算、级差地租收益比较等理性方法相结合,确保规划的科学合理、实际可行。4、科学实践论本次规划将采用现场收集资料、方案标较汇报、方案修改协调等手段,通过不断实践、协调、反馈,确保规划既满足超前发展的

10、需求,又符合水城实际建设的需要。5、生态文化景观理论在规划中,充分引入了水城的历史、民族等文化要素及规划区周围的生态环境要素,融文化、生态、城市景观于一体,体现了一种城在山中、山在城中、承载历史的和谐的发展观。6、城市经济学理论本次规划还引入了“城市经济学”等科学理论,应用了“经营城市”的手段,确保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城市发展服务。7、级差地租理论城市中土地因为用地开发成本、用地大小、用地性质、用地区位等的不同,存在着土地的级差地租,规划将进行土地的级差地租划分,使地尽其用。四、规划目标1、鲜明的城市形象规划将把生态、文化等要素融入城市规划,塑造双水新区鲜明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提高城市

11、吸引力。2、有效的规划管制规划除了科学的用地、道路、设施等的布局,还将通过完善指标体系的建立,为规划管理部门提供高效、可行的技术支持。3、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本次规划指标体系的建立,充分考虑了指标的规范合理、规划管理的高效有力、建设开发的切实可行。4、高效协调的功能布局本规划区集物流、行政、文化、窗口、休闲娱乐、居住等各种功能于一体,因而,协调好各功能分区的土地使用和道路交通,是本规划的首要目标。5、人性化的人居环境本规划区为典型丘陵地形、地貌,应充分利用独特地理优势,建成优美城市环境空间。五、规划内容以朵片区控规内容与国家规范相吻合,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土地利用规划1、功能结构规划

12、2、土地利用规划3、道路交通规划4、景观系统规划5、绿化系统规划6、配套设施规划7、市政公用设施规划(二)、城市设计示意1、建筑景观控制示意2、建筑界面、高度控制示意3、道路、绿化景观控制4、色彩、小品设施控制5、广告夜景景观管制(三)、地块的开发控制1、地块划分2、地块级差地租划分3、地块控制指标确定六、规划前思考(一)、水城概况水城县隶属于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边缘,东邻六枝特区和纳雍县,西接威宁县和云南省宣威市,南抵盘县和普安县,北与赫章县毗邻。由于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山高、坡陡、谷深,土地贫瘠,全县现有耕地80万亩,人均耕地1.18亩,其中人均占有基本农田0

13、.45亩。境内山峦起伏,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2861米,最低海拔633米,属温凉湿润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11001300毫米。全县辖32个乡,1个镇,3个开发区,485个行政村,总面积3584平方公里,总人口73.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6万人,非农业人口1.31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布依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2.15万人,占总人口的43.43%。(二)、双水发展的有利条件1、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六盘水市铁路现有贵(阳) 昆(明)电气化铁路横贯全境,跨越水城境内两大煤田(格目底煤田和杨梅树煤田)的水(城)柏

14、(果)电气化铁路正在紧张建设当中,规划期末,水西铁路也将建成,界时将与南(宁)昆(明)铁路、内(江)昆(明)铁路及株(州)六(盘水)复线共同构成路网干线。公路现有跨省、跨地区较多干线公路交汇于水城,水(城)黄(果树)高等级公路也将开工建设,将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双水新区距六盘水市中心14公里,距南编组站仅6公里,为六盘水市至贵阳、六枝、纳雍等地的主要对外交通出入口,区位优势明显。2、资源丰富1)自然资源A、矿产资源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现已探明有煤、铁、铅、锌、石灰石、白云石、硅砂、冰洲石、大理石等26种,优势矿产为煤、铁、铅、锌。其中煤炭资源最为丰富,分布广、储量大、品种全、质量

15、好、易开采,是全国41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据贵州省1990年储量表统计,已探明地质储量50.03亿吨,可开采量33.19亿吨。水城也是贵州主要铁矿、铅锌矿产地之一,已探明铁矿工业储量1648.1万吨,远景储量5315万吨;铅、锌储量分别为12.09万吨和43.5万吨,现有采样分析矿点9个。B、水能资源水能资源富集,全年平均水能资源总量27亿立方米,地下水丰富,北盘江、三岔河穿境而过,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7.5万千瓦,可利用水能资源为33万千瓦,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C、自然风光较好规划区周围小山环绕,跌宕起伏,自然景色较好,特别是位于双水南面,距县政府2公里的以朵林场,自然植被完好,成片林区,环境优雅宜人,建有休闲山庄,规划的别墅区是今后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明硐公园(水库)拟建的明硐公园由溶洞与水库两部分组成,溶洞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洞穴,风景迷人,与溶洞相辉映的明硐水库,湖中规划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湖边规划有风格各异的渡假山庄和别墅区,是休闲渡假的理想之地。2)人文资源A、水城县历史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