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考试复习参考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587084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考试复习参考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水文考试复习参考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水文考试复习参考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水文考试复习参考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水文考试复习参考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考试复习参考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考试复习参考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1.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大_循环和_小_循环。2.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大循环 。3. 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_小循环_。4. 水循环的外因是_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_ ,内因是_水具有固液气三态转变的特性_。5.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蒸发_,_降雨_,_下渗_,_径流_。6. 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 水文循环过程 。7.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 某一区域在某一进入的水量减去流出的水量等于该时段该区域蓄水量的变化 。8.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 河源

2、、 上游 、 中游 、 下游 、 河口 五段。9. 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_流域_。10.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闭合区域_流域 ;否则,称 非闭合区域 流域。11. 自河源沿主流至河流某一断面的距离称该断面以上的_河流长度_。12.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_河流纵比降_。13. 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_河网密度_。14. 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_零_。15. 我国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很大。年降水量越少的地方,相对于多年平均情况来说,其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_越大_。16.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产流_过程

3、和 _汇流_过程。17.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_流量_。18. 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_径流模数_。19水位是指 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的自由水面在某一指定基面以上的高程 。 20我国现在统一规定的水准基面为 青岛黄海基面 。21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_ 0 _时至 24 时。22. 计算日平均流量的日分界是从_ 0 _时至 24 时。23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 流量 ,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称为 径流量 ,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称为 径流深 。24流量测量工作实质上是由 测量横断面 和 测量流速 两部分工

4、作组成。26为了消除水流脉动的影响,用流速仪测速的历时一般不应少于 100s 。27河流中的泥沙,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 悬移质 、 推移质 和 河床质 三类。28描述河流中悬移质的情况,常用的两个定量指标是 含沙量 和 输沙率 。29、对于一个统计系列,当Cs= 0时称为 正态分布 ;当Cs0时称为 正偏态分布 ;当Cs0时称为 负偏态分布 。30、分布函数F(X)代表随机变量X 大于等于 某一取值x的概率。31、x、y两个系列,它们的变差系数分别为CV x、CV y,已知CV xCV y ,说明x系列较y系列的离散程度 大 。32、皮尔逊III型频率曲线中包含的三个统计参数分别是 均值x ,

5、离势系数Cv , 偏态系数Cs 。33、计算经验频率的数学期望公式为 P= 。34、供水保证率为90%,其重现期为 10 年。35、发电年设计保证率为95%,相应重现期则为 20 年。36、重现期是指 事件的平均重现间隔时间 。37、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 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一百年出现一次 。38、十年一遇的枯水年是指 小于等于这样的年径流量在很长时期内平均10年出现一次 。39、设计频率是指 洪水或暴雨超过或等于其设计值的出现机会 ,设计保证率是指 供水或供电得到保证的程度 。40、在洪水频率计算中,总希望样本系列尽量长些,其原因是 样本系列越长,其平均抽样误差越小 。41、对于

6、我国大多数地区,频率分析中配线时选定的线型为 皮尔逊型分布 。 42、皮尔逊III型频率曲线,当、Cs不变,减小Cv值时,则该线 变缓 。43、皮尔逊III型频率曲线, 当、Cv不变,减小Cs值时,则该线 中部上抬,两端下降 。44、皮尔逊III型频率曲线,当Cv、Cs不变,减小值时,则该线 下降 。45、相关分析中, 两变量的关系有 完全相关 , 零相关 和 统计相关 三种情况。46、相关的种类通常有 完全相关 , 零相关 和 统计相关 。47、在水文分析计算中, 相关分析的目的是 插补延长系列 。48、水文分析计算中, 相关分析的先决条件是 两变量在物理成因上确有联系 。49、相关系数r表

7、示 倚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 。50、利用y倚x的回归方程展延资料是以 x 为自变量, 展延 y 。51、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是指对资料的 可靠性 、 一致性 和 代表性 进行审查。52、对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审查是建立在气候条件和下墊面条件稳定性上的,一般认为 气候条件 是相对稳定的,主要由于 下垫面条件 受到明显的改变使资料一致性受到破坏。53、当年径流系列一致性遭到破坏时,必须对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时期的水文资料进行 还原 计算,使之 还原到天然条件 状态。54、流域的上游修建引水工程后,使下游实测资料的一致性遭到破坏,在资料一致性改正中,一定要将资料修正到引水工程建成 前 的同一基础

8、上。55、在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年径流量的估算常用一些间接的方法(如参数等值线图法,经验公式法,水文比拟法等)。采用这些方法的前提是 设计流域所在的区域内有水文特征值的综合分析成果,或在水文相似区内有径流系数较长的参证站可资利用 。58、当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可以基于参证流域用 水温比拟 法来推求设计流域的年、月径流系列。59、年径流设计成果合理性分析,主要是对 配线所得的均值,离差系数,偏态系数 进行合理性分析。二、选择题1.水文现象的发生 d。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c. 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2.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c 。 a.

9、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c.具有成因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3.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 。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4.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d 。a、0.25 b、2.5 c、2.5% d、2.55.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d 。a、相当 b、小 c、平缓 d、大6.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次为 c。 a、渗透阶段-渗润阶段

10、渗漏阶段 b、渗漏阶段-渗润阶段渗透阶段c、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d、渗润阶段渗透阶段渗漏阶段7. 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d。 a、降雨强度 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 c、降雨历时 d、土壤特性8. 河川径流组成一般可划分为b 。 a、地面径流、坡面径流、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表层流、地下径流 c、地面径流、表层流、深层地下径流 d、地面径流、浅层地下径流潜水、深层地下径流9. 流域汇流过程主要包括 c 。 a、坡面漫流和坡地汇流 b、河网汇流和河槽集流c、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 d、坡面漫流和坡面汇流10. 自然界中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是b 。 a、截留、填洼、下渗、蒸发 b

11、、蒸发、降水、下渗、径流c、截留、下渗、径流、蒸发 d、蒸发、散发、降水、下渗11. 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b。a、450mm b、500mm c、950mm d、1400mm12. 某流域面积为50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7.5m3/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c 。a、887.7mm b、500mm c、473mm d、805mm13. 某流域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15m3/s,该流域多年平均的径 流系数为 b 。a、0.55 b、0.45 c、0.65 d、0.6814. 某水文站

12、控制面积为680km2,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为10 L/(skm2),则换算成年径流深为a 。a、315.4mm b、587.5mm c、463.8mm d、408.5mm15. 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576mm,则多年平均流量为 b。a、150m3/s b、15 m3/s c、74m3/s d、18m3/s16. 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00mm,则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 b。a、0.47 b、0.50 c、0.65 d、0.3517. 水量平衡方程式(其中P、R、E、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适用于 d。 a、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b、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c、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d、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18. 我国年径流深分布的总趋势基本上是 a。 a、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自东南向西北递增c、分布基本均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娱乐/时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