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58291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镀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镀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镀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镀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镀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镀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镀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镀生产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对策电镀生产需使用腐蚀品、氧化剂、毒害品和易燃液体等危险化 学品,大量的电气设备还会引起火灾和触电。笔者在此对电镀生产中 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安 全对策措施。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中毒有毒物质能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3个途径进入人体,可 能造成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1.1.1氧化物中毒在电镀铜、锌、银、金、铜合金和退镀中,氧化钠、氧化钾、 氧化亚铜、氧化锌、氧化银钾和氧化金钾等氧化物被广泛使用。氧化物颗粒、粉末及含量溶液,遇酸或受潮会分解产生更易致 人中毒的氧化氢气体。假设含氧镀槽的布置、含氧废水的排放和通风 管路待存在缺

2、陷,可能会产生氧化氢。例如:含氧镀槽与酸铜槽、酸 洗槽、铬槽等酸性物质的距离过近;含氧污水与酸性废水混合排入; 含氧废气与酸雾共用一套通风装置;零件表面的酸性物质未清洗干净 就进入含氧镀槽,以上状况均会产生剧毒的氧化氢气体,从而为事故 的发生埋下隐患。氧化钠和氧化亚铜的溶解过程属络合反应,假设操作不慎,放出的热量将会使溶液温度急剧升高,甚至沸腾,分解产生 氧化氢和氧气,并可能造成含氧溶液外溢。含量镀槽的工作温度过高 和电流密度过大也会导致氧化物分解和扩散。因为氧化物使用不当、通风不良和管理不善,导致作业场所产 生大量氧化氢气体,造成人员急性中毒,最终酿成伤亡事故。如2003 年10月,浙江温州

3、某刀具公司发生了一起中毒事故,该公司在对废 水处理设施进行检修时,检修人员在未采用任何防护措施的状况进入 深达4.5m的还原反应池内,发生中毒,由于盲目施救,先后有5人 进入池内,最终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导致事故扩展化。事后检 测发现:池内氧化氢等气体的浓度严重超标。1.1.2有机溶剂中毒电镀生产有时需要使用三氯乙烯、汽油、煤油、二甲苯、酒精、 天那水、二氯甲烷用于退漆剂、油漆、电泳漆和油墨等有机溶剂。 使用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人体吸入后会引起中毒。如三氰乙烯在清 洗槽内呈蒸气状态,假设冷却不够或零件带出,会在空气中达到较高 沈度,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喷漆、电泳、油墨涂敷、退 漆

4、和零件清洗等作业,通常为近距离的手工操作,难以做到人员与有 毒物质的有效隔离。假设缺少优良的通风和个体防护用品,就会引起 急性中毒,长期吸入也会导致慢性中毒。1.1.3酸雾中毒硫酸、硝酸、盐酸和氢氟酸在电镀中应用广泛。酸铜溶液因空 气搅拌会形成酸雾;盐酸除锈会逸出HC1气体;高浓度的氢氟酸会挥 发出HF气体;浓硝酸退挂具和零件,会产生NO2等氮氧化合物。作 业人员吸入酸雾会造成呼吸道刺激、炎症和肺水肿,严重者会导致死 亡。某电镀厂使用硝酸退挂具,操作人员麻痹大意,贸然在硝酸中加 入大量尿素而产生大量氮氧化合物,因缺少安全防护措施而造成当场 昏死,送医院后不治。长期接触各类酸雾还会引起各类病变。

5、1.1.4铬雾中毒镀铬会产生铬雾,假设未添加抑雾剂则状况更为严重。现场缺 少通风措施和个体防护用品,铬物进入呼吸道,就会引起急性呼吸道 刺激和产生慢性影响。1.1.5其他次氯酸钠溶液常温下易分解,遇酸则分解更快,释放出剧毒的 氯气。误食含金、银、铜、铅等物质可能引起重金属中毒。对镍有过 敏反应的人员,直接接触镀镍溶液,很可能引起皮肤炎症和湿疹,被 称为“镍痒症。1.2火灾、爆炸1.2.1易燃液体火灾、爆炸汽油、煤油、柴油、二甲苯、酒精、天那水、油漆和油墨等均属于易燃液体,具有高度易燃爆性。喷漆等涂装作业时有机溶剂大量挥发,假设未能及时将其排走 和汲取,会形成易燃易爆蒸气,很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6、。在喷酒会 场所使用的灯具、开关和电机等电气设备,或与四周的明火距离过近, 或在作业场所吸烟,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喷漆柜的制定、材料的选 用、通风管路的布置和作业场所的建筑结构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也 会引发事故或使事故影响扩展。曾有一企业擅自将喷漆柜的排风装置 由高空排放改为经地下隔潮层后再向空中排放,以致大量易燃易爆蒸 气积聚在隔潮层中,达到爆炸极限,焊接作业时掉落的焊渣引起了爆 炸,造成3人死亡6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假设喷漆房及通风管路内沉 积的漆垢未事先清除,而进行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也有可能造成 火灾事故。使用二甲苯、酒精和煤油等清洗零件,排出的废液假设进 入废水沟等低洼处,聚积后很可

7、能引起火灾爆炸。1.2.2氢气爆炸电解除油和铬槽电镀过程阴极会放出大量氢气,在空气形成爆 炸性混合气体,遭遇挂具与极杆接触产生的电火花就会发生爆炸,产 生震耳的爆鸣声,冲击波还可能引起槽内电镀液喷溅。工作电流过大、 镀槽液面泡沫过多和现场通风不良等均是氢气大量聚积的主要因素。 另外、锌、铁等金属阳极和零件的酸洗过程也会释放出氧气,有可能 发生爆炸。1.2.3锅炉的火灾、爆炸蒸汽锅炉在运行过程中,管路堵塞,压力上升,假设安全装置 失灵有可能造成超压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炉膛密封不良, 飞散的火花会引燃四周的易燃可燃物质,引起火灾事故。非法治造和 随意改装锅炉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1.2.4

8、禁忌物料混合引起火灾、爆炸双氧水、浓硝酸、浓硫酸、三氧化铬、重铬酸钾、高锰酸钾和 过硫酸铵等均属于强氧化剂,此类物质与易燃物、有机物和还原剂等 接触均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如三氧化铬与乙醇、天那水 和保险粉等接触,即引起着火和爆炸;浓硝酸甚至与木头接触也能引 起着火。假设不注意氧化剂的存放和使用方法,可能引起火灾、爆炸。1.2.5电气火灾电镀厂房由于环境湿度大、存在腐蚀性物质,对电气设备的安 全使用构成很大的威胁。如超负荷运行、接触不良、缺少短路和漏电 保护措施、乱拉乱接临时电线、电加热等设置不妥、线路老化等均可 能引起电气火灾事故。整流器假设缺少冷却将温措施,导线截面积过 小等引起电

9、流超负荷,可能导致电缆着火。整流器与镀槽距离过近, 误操作可能导致镀液溅及电气设备,使用电加热管时槽内液位过低而 未将发热部位淹没,产生的高温将使塑料镀槽着火,此类事故在电镀 企业屡见不鲜。1.3灼烫1.3.1化学灼伤假设对各类腐蚀品的危险性熟悉不够,违规作业,很可能引起 化学灼伤。进行浓硫酸、浓硝酸和片碱等物质的搬运、装卸、分取、 稀释或溶解,假设缺少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很可能灼伤人体皮肤、 角膜和呼吸道。假设将水倒入浓硫酸就会发生沸溅,引起灼烫。假设 在塑料槽内稀释浓硫酸,不注意控制稀释速度和冷却降温,温度升高 会使塑料槽变形,造成泄漏。片碱的溶解过程可能形成激烈刺激呼吸 道的碱雾,引起呼

10、吸道刺激。氢氟酸对皮肤有激烈的腐蚀作用,人体 沾上氢氟酸后未及时清洗,不久就会产生剧痛。1.3.2烫伤假设蒸汽、热水管道和设备缺少保温层,或直接接触高温溶液, 均可引起烫伤。浓硫酸稀释和片碱溶解过程产生的高温也会引起烫伤 的。人员在镀槽上方行走或作业,不慎跌入镀槽,如槽内是液碱、硫 酸或铬酸等高温且具腐蚀性的溶液,后果则更加严重。曾有一个工人 在电镀硬铬时不慎跌入镀槽,造成全身大面积烫伤和化学灼伤,无论 抢救及时,仍无法挽回生命。1.4触电电镀车间的电气设备易遭受酸雾腐蚀,导致绝缘性能降低,操 作人员的手沾有水,很容易引起触电。如电加热管金属外壳未满足敢 防腐蚀要求,或未接地,或电热丝与金属外

11、壳绝缘不良,或使用质量 不合格的电加热管,或裸露的接头未做有效绝缘等等,均可能引起触 电。1.5机械伤害高速转动的设备,如抛光机、拉丝机、通风扇和离心机等,假 设缺少防护措施违规操作,工人不注意着装,均可能造成机械伤害。1.6粉尘在抛光、拉丝和喷砂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细小纤维等, 如缺少优良的通风和除尘措施,或未配备防尘口罩等,长期影响会引 起肺部病变。在高温季节,外部气温的影响加之高温镀液、电气设备和烘箱等生产车间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作业场所的温度会超过人体的正常 体温,假设没有优良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措施,长时间作业易引起中暑。 如果缺少经验,发现和救治不及时,可能造成伤亡事故。1.8噪声

12、滚筒、通风机、超声波清洗机、空压机和气泵等电镀设备产生 的噪音往往使车间内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的80dB以天天接触 时间8h计。长时间的工作会造成人员听力损害,并可能造成误操作。1.9其他危险有害因素除以上所述各点之外,还可能存在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和物体 打击等危险有害因素。2安全对策措施2.1安全技术对策措施2.1.1厂区平面布置对策措施1厂房和化学品库房应与职工宿舍、食堂等生活场所分开 设置,且坚持安全距离。2高毒有害作业与低毒无害作业应相对分开布置。3含氧镀槽应与酸性物质坚持安全距离,或有效隔离。4剧毒品库房应远离热源、电源、火源、水源和居民区, 宜靠近使用场所。5喷漆等易燃易爆生产部

13、位宜设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或多 层厂房的最上一层靠外墙处,与四周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2.1.2防毒对策措施1剧毒品的储存和使用场所应设防盗报警装置,且建筑结构完整,门窗严密,禁止无关人员入内。2剧毒品的包装容器和包装袋不许随便丢掉,应消毒后由 供应商回收,专用的分取容器应存放在库房内。3改革工艺,尽量使用低毒无害的工艺和物质子,采纳低 氰或无氰的生产工艺。4电镀生产应机械化、自动控制、有毒物质生产装置应密 闭化,以减少人员与有毒物质的接触,并避免氰化物与酸类物质混合、 接触。5改善通风状况,喷漆、电泳和油墨涂敷等岗位采纳正压 送风,酸雾、漆雾、有毒气体和粉尘等应汲取处理或高空排放。6严格控制工

14、作温度和电流密度等。7配备氰化物的急救药物,如严硝酸异戊酯。2.1.3防火、防爆对策措施1以难燃的水性清洗剂代替易燃可燃溶剂。2控制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存放量,特别是甲、乙类易燃液 体,使用场所的最大存放量不应超过一昼夜需要量。3易燃易爆场所应是框架或砖混结构,设外开式防火门, 安全出口和疏散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4喷漆室室体及与其相联接的通风管道应采纳不燃材料, 并及时对漆垢进行清理。5易燃易爆场所的照明灯具、开关和电机等均应符合防爆要求。6易燃易爆场所应有优良的通风措施。7为防止氢气爆鸣,应常常对镀槽的极杆触点进行清洗, 使之导电优良,并控制液面的泡沫高度,强化通风,并避免建筑物屋 顶留有死角。

15、8禁忌物料应分开存放,避免混合。9配置相适应的灭火器材。灭火器应设置在显然和便于取 用的地点,四周不准堆放其他物品。10易燃易爆场所应合计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漏报警装置和 火灾报警装置。2.1.4电气安全对策措施1任何电气装置都不应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使用。2电气设备和开关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 障保护。3潮湿作业场所的用电设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4能引起触电且容易被触及的裸带电体必须设置遮护物或外罩。5电线应穿阻燃料管敷设。6电加热管外壳应满足防腐蚀要求。7整流器等电器设备宜单独设电源室集中放置。8重要岗位和场所设置事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2.1.5防灼烫对策措施1在酸、碱等使用和存放场所设置应急水喷淋装置。2高温设备和管道表面应有保温层,管道接头和阀门应无 泄漏。2.1.6其他安全技术措施1蒸汽锅炉和升降机等特种设备应购自有相关资质的生产 单位,其安装、改造和修理活动应按照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特种设 备及其安全附件应按时进行检验检测。2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腐蚀品、高温物质和粉尘应佩戴防 尘口罩、防毒口罩、防毒面具、橡胶手套、护目镜、水鞋、呼吸器和 防护服等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3高温季节应有防暑降温措施,除强化通风之外,还可采 用屋顶水喷淋降温、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